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專欄10月15日關注的華體科技,昨天已經止盈,收穫6、7個點收益。28日收盤最高收益12%。真題上還是出在了高點,能吃到肉才是真的,不要在意沒賣在高點。

另外前天新出專欄《 》建議大家關注。

截至10月28日,已有1806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從三季度QFII和北向資金持倉變動看,除一貫堅守的大消費龍頭股外,QFII和北向資金均加大地產和銀行股投資力度。

近年來,隨著外資流入步伐的加快,外資持股市值和佔A股總股本以及流通市值的比重逐漸升高。

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截至今年6月底,外資(QFII和北上資金)合計持有A股市值1.2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2%,對標全球股票市場來看,未來5~10年這一比例或將達到10%。僅以10月14日收盤A股總市值數據來測算,這一金額就將高達6.2萬億,這意味著A股未來仍將存在數萬億增量空間。

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14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明顯提速。股市方面,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標誌著A股與港股開啟互聯互通。在滬港通試點取得了一定經驗成果後,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啟動,並同時取消了滬港通和深港通的總額度限制。

近兩年開放腳步有所加快,特別是QFII限制不斷放開。2018年5月滬股通、深股通與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分別擴大為原來的四倍。

同年6月外管局取消了QFII、RQFII資金匯出限制與本金鎖定期要求,同時允許QFII與RQFII開展外匯套期保值。

今年1月,外管局將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隨後9月外管局又宣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並將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併取消。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擴大,近兩年多個國際指數將我國資本市場納入。2018年5月31日收盤後,A股首次以2.5%的因子納入MSCI指數,同年8月A股納入因子提高到5%。

今年MSCI又宣佈在5月、8月、11月分三步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20%,目前納入因子已經按計劃提高到15%。除了MSCI,今年富時羅素也宣佈將分三步將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FTSE GEIS),納入因子為25%。

9月20日,富時羅素執行其三步計劃中的第二步,已經將A股納入因子提升到15%。同日,標普道瓊斯也將1099只A股標的以25%的因子一次性納入其指數體系。除了我國A股受到國際認可以外,2019年4月人民幣計價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券也開始納入巴克萊綜合指數,納入過程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全部納入後中國債券在該指數總市值中的佔比將達到6.03%。

外資的流入對資本市場影響是巨大的,我們以中國臺灣為例。

外資的持續流入改變了臺灣地區的股市投資者結構。儘管1996年中國臺灣就放開了海外直接投資,但是直到1999年外資持有中國臺灣地區股票規模佔比也僅為6%。

而隨著1999年兩次提高持股比例限制後,中國臺灣股票市場的外資份額開始提高,外國機構持股佔比在1999年-2002年間累計上升了4.6個百分點,同時期個人投資者佔比下降了7.4個百分點。

2003年資本市場全面開放以後,外資佔比進一步提升,2003到2008年的5年間海外機構投資者持股佔比累計上升15個百分點,個人投資者佔比累計下降近11個百分點。

而從股市的成交量來看,外資在市場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1999年-2008年間海外機構成交量佔全市場的比重從3%左右上升到最高26%。

隨著外資佔比上升,中國臺灣地區股市的換手率出現明顯下降。海外機構投資者相對於本土個人投資者來說更側重價值投資,交易頻率相對較低,2003年外資佔比快速提升以後,臺灣地區股市換手率進一步緩慢下降,換手率從2003年的月均15%逐步下降至2019年以來的月均6%。

同時,股市與發達國家的聯動性也顯著增強。1998年以前,中國臺灣地區股市開放程度較低、外資規模較小,臺股與美股聯動性較差。2003年9月以後,隨著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與外資大量湧入,中國臺灣股市與美國股市的相關係數進一步增強到0.88。近年來,中國臺灣地區股市更是緊跟美股波動。

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從外資青睞行業來看,1996年到2003而從行業表現上看,電子設備、食品、汽車、塑料等行業漲幅靠前。1996年到2003年開放提速過程中,中國臺灣股市中電子設備、汽車、塑料行業漲幅靠前,三者超額漲幅分別為218%、59%與40%,其中電子設備行業可謂遙遙領先。

目前,中國處於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提速階段,未來外資流入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參考中國臺灣的經驗來看,未來無論是持股比例的逐步放鬆還是國際指數納入因子的提升,都會進一步增加海外資金的流入。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目前A股外資持股佔比較低,後續提升空間很大。儘管14年以來外資流入我國資本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目前外資在中國大陸A股市場的佔比僅在3%左右,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對外開放,A股市場外資佔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海通證券認為,而隨著外資佔比的持續上升,A股市場的換手率可能會繼續下降,聯動性也會進一步增強。

同時,儘管陸港通資金流動與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存在聯動效應,但是14年以來我國上證綜指與標普500指數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主要原因在於外資佔比仍然偏低。根據中國臺灣的經驗,未來外資佔比達到一定水平時,我國A股市場與海外聯動性也會顯著增強。

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行業來看,消費藍籌仍然存在外資流入的空間。由於消費相關行業盈利較穩定,外資對中國大陸A股市場的消費板塊具有明顯的偏好。根據目前陸港通各行業的持股比例來看,海外投資者持股佔比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家用電器、休閒服務、食品飲料、建築材料和醫藥生物,持股佔比分別達到10.7%、6.9%、6.5%、5.2%和3.7%。

而目前中國臺灣外資持股比例前三的行業佔比分別超過了30%,也就是說外資對A股偏好行業的持股比例仍然較低。

中國臺灣經驗告訴我們:外資青睞消費藍籌,未來還會繼續加碼

同時,未來外資持股集中的公司也將繼續獲得外資流入,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目前外資對我國A股市場各上市公司持股佔比主要集中在15%以下,外資對我國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較低主要是因為我國對單個海外投資者和所有海外投資者持有單個上市公司的股權佔比存在10%和30%的限制,而這也是行業持股佔比不高的原因。

海通證券認為,考慮目前外資對中國臺灣重點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集中在45-75%和30-60%的區間,未來隨著持股比例上限的逐步放開,中國的優秀公司也會繼續吸引外資持續增配,部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有望不斷提升,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