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銷的跨越式突破


中國營銷的跨越式突破


在評價中國營銷時,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一種是以經典理論為標準,以跨國公司為標杆,認為中國營銷“問題很大”;另一種是以實踐效果為標準,認為“價值很高”。

兩個視角及其結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際,也均未觸及中國營銷的焦點和根本問題。因為它們的視角和結論都是基於中國企業營銷而不是中國營銷。以經典營銷理論和跨國公司營銷為標杆審視單箇中國企業營銷,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據此審視中國營銷(所有中國企業整體的營銷思維和行為),那就未必正確。

中國營銷是解決溫飽、解決小康、解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營銷。脫離了這個根本問題,中國營銷的焦點就會脫離中國市場的最基本、最廣大的需求,中國營銷就毫無希望。

中國營銷是推動中國漸次實現全面、高水平工業化的營銷。沒有全面和高水平的工業化,中國營銷就不可能獲取賴以解決溫飽、小康需求的生產基礎、技術基礎、就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基礎,更不可能解決中國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市場基礎(社會有效需求)。

中國營銷是實現中國經濟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營銷。這需要萬眾一心,更需要強大的凝聚力;需要高效率的個體企業營銷,更需要強有力的國家營銷。

這是中國營銷相對其他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最根本的突破。在國家營銷引導下,實現企業發展、經濟發展、市場繁榮和民富國強的綜合目標。

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將資源投放給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上,而不是接濟社會的底層人群,唯有中國把解決溫飽問題和小康社會作為核心目標,在全社會打響扶貧攻堅戰,從政府、工業、商業、金融、教育、醫療等各個層面向貧困人群全面投放資源。

中國營銷從產生之日,就具備上述屬性。雖然所有企業都以“逐利”為起點,但都以履行上述使命為終點。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爭取發展經濟的努力相比,中國企業的努力在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上取得了根本性突破。這方面的突破錶現在,中國企業在補課和學習過程中,在技術封鎖的前提下,或迎頭趕上,或者取得優勢。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中國高科技企業已站在科技革命前沿

儘管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但中國高科技企業已經站在新的科技革命前沿。這其中自然有中國高科技企業自身的努力,但如此成就決然不是僅僅依靠它們自身的努力就能夠達到的。雖然整體依然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徹底解決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但已經沒有任何勢力能夠繼續通過技術封鎖,阻擋中國經濟繼續崛起的趨勢。

儘管部分美國政客憤憤不平,但美國及美國公司沒有做錯任何事,美國及其公司藉助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市場發展了經濟,獲取了鉅額利潤,得到了物美價廉的產品,中國則通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獲取了發展。世界上有許多發達國家,也有許多致力於經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但在同一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只有中國。

中國發展的新經濟和西方發達國家及地區,尤其是硅谷,是有完全不同的邏輯起點和邏輯路徑的。中國發展的邏輯前提是“四化”同步,沒有走完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就直接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西方或者硅谷更多的是在工業化完成以後進入了信息化。因此,中國的互聯網收割了工業化和數字化兩波紅利。藉助“雙創”和“互聯網+”,中國將巨大的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

在中國每一個邊遠的山村都能夠很容易用到4G的信號,我們過去說“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數字經濟的路就是數字基礎設施。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數字人才在全球的吸引力處於淨流入。一方面是中國本土的企業家發揮了他們遠見和智慧,另一個就是中國政府打下了很好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其實,無論是中國營銷,或者是中國創新,都是在一個壓縮式的加速進程中,完成迭代與不對稱的。

20年前,在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上市科技企業前20名榜單中,一家中國企業也沒有。5年前,中國有2家,美國有9家。而如今,中國有9家(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百度、小米、滴滴、京東、美團和今日頭條)躋身該榜單,美國有11家。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多點開花,雄心勃勃。與此同時,經過40餘年的累積,中國每年培養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在數量上已經超過美國,而且質量也在穩步提升。

中國營銷中的國家營銷和企業營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國家營銷支撐了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企業營銷支撐了企業利益和市場利益。沒有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在“三農”方面的投入以及對新興產業、骨幹產業和薄弱產業的扶持,僅僅依靠企業努力,很難想象會有今天的企業成就、經濟成就和小康社會。

強大的研發力和創新產品的創意力、製造力

藉助絕對的優勢,美國在盡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此同時,其他科技強國則在盡力提高新科技的應用能力。而在中國的推動下,只需要10到15年時間,就能充分適應技術變革,在此之前,可能需要經過幾代人的消化吸收。

在國內營銷界有一種聲音,極言科技更新之快,環境變化之快,似乎什麼東西都要在一夜之間過時。事實上,他們沒有看到,中國企業正在利用“過去的技術”甚至方法,創造鉅額財富,也沒有看到,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正是利用遲到的工業化,打造了中國經濟奇蹟。“過去的技術”並不等於“過時的技術”。生產觀念、產品觀念和銷售觀念,都是“過去的觀念”,但恰恰是這些觀念加上“市場營銷觀念”,企業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否則,市場營銷觀念將會淪為空中樓閣。

歷史上中國不乏能工巧匠。儘管中國技術、技藝沒有孕育出近現代科學,但匠心獨具卻始終是中國人的獨特基因。當這種獨特基因與工業化、現代技術結合時,事實已經證明,能夠爆發出巨大的物質財富創造力。

任何一項技術一旦被中國企業真正掌握,物美價廉並且快速迭代就會徹底實現。中國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並已經在中低端製造業建立了全球競爭優勢。

中國製造業正在持續實現技術升級。大家都說中國只是一個“生產車間”,它只是在做低端的裝配,然後再出口。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部iPhone,那個時候已經在深圳生產。當時大部分的元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而到2018年,iPhone10X,除微處理器之外,大部分的元器件都是在中國採購。由此可以看到中國技術和製造的升級。

在中國企業眼裡,沒有過時的技術,只有過時的創意,或者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的創意。

小米是這個方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產品從無人機、手機、大小家電到日常生活用品均有涉及。必須承認小米在科技創新方面所做的努力,但小米能夠在9年時間裡跑步進入世界500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創意力爆棚。

小米模式將是中國製造業產品和技術創新的典範。在此模式指引下,未來30年,中國企業至少在中檔製造業,能夠建立無任何國家能夠撼動的競爭優勢。

從微觀上,中國營銷是以銷售為中心的營銷。營銷決策的關鍵是“為誰做”“做什麼”。這些問題是由企業營銷和銷售人員根據企業產品水平和競爭地位回答的。

從宏觀上,中國營銷本質上是企業家式營銷。只有那些執著地關注用什麼技術、工藝,以什麼標準生產什麼性能、什麼品質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能夠持續成長。

處於跨國公司的陰影之下,任何一家中國企業,如果無視差距,滿足於解決“有沒有”階段的“雙低”(低價、低配),是不可能實現今天較高水平的工業化的。

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之所以能夠獲得跨越式突破,下列因素是不可忽視的,比如努力工作的價值觀、對發展戰略的合理規劃以及在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投資的長遠眼光等。

中國的社會基礎、社會結構以及社會根本性特徵決定了中國營銷的基本特徵。國際社會嚴重低估中國社會里英雄主義和自力更生的力量。中國的營銷精英,對跨國公司的各種思想和文化更加包容,在借鑑的同時,更注重因地制宜,獨立自主。而且中國人對自己祖國的自豪感絲毫不亞於任何國家。

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決定了中國企業更擅長長期戰略規劃。華為甚至在十幾年前就預見了今天的情形並幾乎為此做好了安排。

許多人以一些跨國公司從中國向外國轉移為由,斷言中國經濟出了問題,其實真正原因是這些公司的自身競爭力不夠。一方面它們不再能夠簡單地取悅於中國顧客;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在相同的市場領域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產品和技術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跨國公司是沒有能力與中國企業展開戰略競爭的。

文章來源:銷售與市場網 www.cmmo.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