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要"為國家爭口氣"的他,主持研製的國產預警機創造了9個世界第一!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仰望天空,一架雄鷹般的預警機在數架殲擊機的護衛下,拉著絢麗的綵帶,米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聲先聲奪人,這是中國預警機空警-2000又一次飛越天安門的高光時刻。

上一次,看到中國預警機飛過天安門,還是在2009年。

10年前,60週年國慶的閱兵儀式上,當預警機空警-2000和空警-200飛過天安門廣場,引起觀眾陣陣高呼時,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位將半生心血都傾注在雷達、預警機事業的老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雷達工程、預警機專家王小謨,領航的空警-2000以及空警-200就是由他主導研製的。

誓要

王小謨

作為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謨為我國雷達和預警機事業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了表彰他在國防事業上的卓越貢獻,國家先後授予他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次、一等獎2次,並授予科技界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一生只做一件事"

出生在1938年的王小謨,上海市人,從小喜歡京劇和無線電。高中畢業後被保送至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 由此和雷達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對無線電有濃厚興趣的王小謨高中就可以自己動手組裝收音機,到了大學更是如魚得水,紮實的專業知識為其一生的事業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61年,大學畢業以後的他被分配到國防部第10研究院南京第14所,從這裡王小謨開始了他的雷達研究之路。

彼時正是雷達發展的浪潮,他為能夠為國家雷達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開心。在工作的過程中,王小謨漸漸意識和體悟到雷達和預警機為國家站崗放哨的重要意義,對雷達和預警機的喜歡也化為了一種堅實的責任。

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雷達是兩座標式,只能提供空中目標的距離和方位數據,而無法提供高度數據。為了完善我國的雷達體系,當時還是一名雷達行業"新兵"的王小謨受任研究三座標這一國際最前沿的雷達技術。

他獨自埋頭研究蘇聯專家留下的厚厚的資料,歷時一年之餘,這期間,困難重重,因為這些資料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內容,實踐起來還是極其困難,但是不服輸的王小謨第二年又和4位同事深入其中,努力終於換來了回報,他終於解決了測量高度難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世界上首個脈內掃頻方案,而這個創造性的舉動比當時雷達技術先進國的英國還早一年。

王小謨深深意識到"我們中國人並不落後,別人能想到的方案,我們中國人也能想到,甚至能比他們提前想到"。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研究被迫中斷,王小謨被安排在機房管理計算機。在遺憾研究成果無法被應用的同時,王小謨決定調整心態,沉澱自己,開始自學計算機。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經過兩年的學習,王小謨熟練掌握了計算機,為之後的三座標雷達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0年代末,王小謨和同事們來到貴州深山裡,當時國家決定繼續三座標雷達的研究,王小謨和技術骨幹們不懼艱苦的條件,夜以繼日地研製,在經歷了十三年的砥礪前行之後,八十年代,三座標雷達JY-9終於誕生在這個孤立的山溝裡,被稱作"山溝溝裡飛出的金鳳凰"。

誓要

王小謨調試383雷達

王小謨主持研製的JY-8雷達成為我國第一部完整的、性能全面自動化三座標雷達,是新一代雷達基石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雷達裝備系列,使我國的雷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土防空體系面臨低空突防威脅,針對這一威脅,同時也為了完善國土防空體系,王小謨帶領團隊鑽入到低空雷達的技術難題中。

帶著神聖的責任和使命感,他和他的團隊以超常規的速度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部中低空兼顧的微波雷達。這部JY-9雷達具有較強抗干擾性能,在與美英法俄等國的雷達裝備競技中,取得了綜合性能排名第二,電子對抗性能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成為國際上優秀低空雷達之一,受到了國際雷達界的高度評價,也使得我國在低空雷達方面不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為了表彰他所作的這一貢獻,1995年,國家授予他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誓要

王小謨

"一定要爭口氣",研製中國首部預警機

作為現代空中作戰體系的核心,有著"空中司令部"之稱的預警機可以實現遠程預警和空中指揮引導,由於其系統十分複雜,過去世界上也只有美、俄、以色列等幾個少數國家有研製能力。1990年海灣戰爭後,我國啟動了預警機對外合作項目,希望通過對外合作解決預警機裝備急需。1992年,我國和以色列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一架發展型預警機,王小謨負責系統總體設計,擔任中方總設計師。

合作期間,王小謨首次提出採用大圓盤、揹負式、三面有源相控陣新型預警機方案,這在世界上是史無前例的。與此同時,他帶領和組織國內研發團隊同步開展研製工作,積極鍛鍊和培養技術隊伍,事實證明他的這一策略是無比正確的,後來以色列在2000年迫於壓力終止合作時,之前掌握的預警機設計方法和主要關鍵技術為後來我國自行研製預警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這一事件,王小謨提議"立足自主,研製國產預警機",獲得了中央各級領導的大力認可和支持。在"一定要爭口氣"的信念引導下,他帶領團隊用了一年時間就做好地面樣機,又過一載,樣機便實現成功試飛,這時候是2004年。從1999年立項到2004年首飛成功,中國成功研製出自己的預警機空警—2000和空警—200僅僅用了5年時間,而西方研製這一成果花了幾十年的時間。

這5年,年近古稀的王小謨和他的團隊實行的是711工作制,每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這艱辛終於換來了回報,國產兩型預警機創造了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9個第一,突破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

誓要

王小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王小謨並肩工作了20多年的同事王福如說, "王小謨一直都是一位勇於創新又敢於實踐的科學工作者"。是的,一直敢為天下先的他2次創新性地提出了世界首創的方案,3次成功主持研製我國首部三座標雷達、首部中低空兼顧的微波雷達和首部國產預警機,在創新的道路上,王小謨從未停歇。

"幹一行,愛一行",王小謨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年少立志,一生歲歷經磨難,但仍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砥礪前行,他說"我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研製雷達,然後負責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預警機上,把設計變為現實",是的,人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足矣,王小謨把他的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使我國雷達和預警機事業步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如今,81歲的王小謨仍然不曾停下奮鬥的腳步,正在以育人的方式繼續回報祖國,"如果不想被其他國家超越,我們的技術只能不斷更新。倘若自己跑不動了,就讓下一代接著完成——還是那句老話,'為國家爭口氣'",王小謨在將雷達和預警機事業進行到底。

王小謨(1938.11.11-)

中國著名雷達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參考文獻:

1. 《著名雷達工程專家王小謨:"要想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必須從基礎做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1. 《鷹眼掃描護長空》,《經濟日報》

1. 《2011年度人物提名人名單》,騰訊科技

1. 《中國人的故事:他研製的國產預警機為何性能全球領先?》,中國青年網

1. 《【70年,我陪你】王小謨:我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光明日報

6.《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王小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

7.本文圖片來源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