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大雨點也大,中國人壽"重振"開局奪目

雷聲大雨點也大,中國人壽

雷聲大雨點也大,中國人壽

今年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70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企業強勢崛起,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者。這些擁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的微觀經濟主體,不論是改制後煥發出活力的傳統行業國有企業,還是網絡時代迅速崛起的民營企業明星,都是中國經濟繁榮和強大的基石。

證券時報特推出“壯麗70年 行業排頭兵”大型系列報道,選擇一批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揭示其競爭力的實況,展示這些企業不凡的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這是我們給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一份獻禮,同時我們也希望它能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雷声大雨点也大,中国人寿

作為一家以1949年為展業元年的老牌險企,壽險龍頭企業中國人壽在2019年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

從年初提出的口號“重振國壽”成為行業熱詞,到“開門紅”大幅跑贏主要同業,從2月份高調宣佈高質量發展轉型新戰略,到啟動“鼎新工程”全面規劃公司未來變革轉型,再到籌劃成立互聯網壽險公司,中國人壽持續吸引業界關注。加之今年來業績一再超預期,這家近年略顯疲態的“壽險老大哥”,一度讓業界有了士別三日之感。

這是中國人壽在“重振國壽”戰略引領下、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的系列舉措,背後是其深化市場化改革謀發展的決心。

從口號到落地

剛剛發佈的三季報顯示,中國人壽前三季度取得近兩倍的淨利潤增速,再度贏得市場矚目。高增長業績與公司提出“重振國壽”的戰略部署不無關係。

中國人壽的歷史可追溯到70年前,也被稱為“共和國壽險長子”,其發展經歷了中國保險業探索者、開拓者和領跑者身份,始終位居中國壽險業首位;中國人壽集團公司也已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前百榜單。不過,中國人壽近年發展略顯疲態,一度被業界調侃為“廉頗老矣”。去年新的管理班子到任後,認真總結中國人壽長期的實踐探索經驗,並根據國內外壽險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提出了“重振國壽”戰略。

“重振”口號的提出,受到行業關注,甚至有人質疑“中國人壽又開始喊口號了”?不過,中國人壽進行了全面的戰略部署和系列改革,隨後用一系列成績,證明公司並非簡單提提口號。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4970.47億元,同比增長6.1%,市場份額約20%,領先地位穩固;公司淨利潤577億,同比增長190.4%,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0.4%。9月末,公司總資產達到3.6萬億元,位居國內壽險業首位;公司銷售隊伍約195萬人,較年初逆勢增長18萬人。

中國人壽有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公司的“重振國壽”實現良好開局。今年來,公司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客戶為中心,以生產單元為重心,聚焦價值、聚焦個險,並在業內率先探索構建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引導分公司以價值為先導,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包括營銷轉型升級,圍繞一體多元,確立了“大個險”的戰略佈局,堅持擴量提質;啟動“科技國壽”建設三年行動,全方位賦能保險價值鏈,豐富數字化生態;持續增強服務能力,升級70項服務;全面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等。

中國人壽還積極服務國家大局,上半年累計為社會提供風險保額319萬億元;通過投資、參與地方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等多種途徑,深度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助力扶貧攻堅,針對貧困人口的大病保險賠付近20億元,受益貧困人口超過100萬人次。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8月研報稱,當前市場對國壽轉型的堅定決心和執行效率預期不夠充分,對該公司2020年能否延續較高的價值增長趨勢預期不夠充分。這份研報看好以公司董事長王濱為舵手的新任管理層重振國壽的戰略思路以及政策落實,轉型並非一時口號。

對於國壽重振,有大型同業也給予了“不可小覷”的積極評價,認為國壽這頭沉睡的巨獅正在爆發出能量。

解決市場化問題是關鍵

在重振目標下,中國人壽大力推進改革創新而啟動的“鼎新工程”是重中之重。這代表了一條革故鼎新之路,對公司未來變革轉型進行了全面規劃。總體上,深化改革是要堅持市場化的方向不動搖。

對於老牌國企而言,市場化改革探索一直在推動,但受制於機制體制,步子邁得較慢。不過,正如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所說,公司高層深知,市場化的問題不解決,中國人壽這潭水想活起來,難!因此,其大力推動改革,這並不是激進,而是態度堅決。

中國人壽提出,幹部能上能下、分配能多能少、人員能進能出等涉及“用人”的市場化,在這次深化改革中是核心。目前,公司已在這方面採取動作,對幾位考核處於末位的大中城市、省會城市負責人,進行了末位淘汰。

對資產端投資業務的改革,也是“重振國壽”的重要內容,其市場化特徵更加明顯,要建立市場化投資管理體系、市場化的配置方式和激勵機制,提升投資收益水平。在如今中國人壽投資資產體量已超3萬億之時,投資能力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投資的市場化改革正在看到成績。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的淨利潤大增約2倍的一大助推因素,就是投資收益大增。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中國人壽董事長王濱在2019年半年報致辭中表示,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圍繞“重振國壽”戰略目標,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凝心聚力,銳意改革,努力用優異的經營業績,回報各界人士。

雷声大雨点也大,中国人寿

對標國際一流壽險,中國人壽打造四大驅動“引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行各業湧現一批世界級企業,中國人壽就是金融保險業中的代表。

作為《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51位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核心成員,中國人壽的總資產體量達3.6萬億元,年度保費收入突破5000億元,始終位居國內壽險市場之首,是中國保險業的“中流砥柱”,更是全球唯一的A+H+S股上市壽險公司,市值在全球壽險中數一數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9年,從做好壽險這一體現愛心和責任的事業出發,在“重振國壽”戰略目標下,中國人壽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確立了使命與願景: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建設國際一流壽險公司。

如何看待中國土壤與建設國際一流壽險公司之間的關聯?中國人壽距離這一目標願景還有多遠?對於老牌險企而言,發展的新驅動力在哪裡?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

公司發展隨時代變遷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保險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到2018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可以說,中國保險業用4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百年曆程。”中國人壽有關人士表示,公司深刻認識到,正是乘上了中國這列高速行進的“復興號”列車,才讓中國壽險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中國人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後者是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保險公司,是一家開展財產保險、人身保險等綜合保險業務的國營單位。

此後,伴隨中國社會經濟體制變革,老人保幾經調整變化,從1958年到1978年一度停辦國內業務,後於1996年改製為中保集團。中保集團下設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專司人身險業務,這一脈後來發展成為如今的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正由此時,中國人壽開始邁入人身險業務專業化經營時代,並參與到保險業的市場化競爭中。

當時的中國人壽,面臨著業務底子薄、辦公條件差、員工不安心等各種內外部困難和問題,發展形勢嚴峻。但中國人壽的創業者們把壽險作為無悔的選擇,提出“高速有效佔領市場”的發展思路。公司局面迅速穩定下來,並在及時全面推行個人營銷制度後,邁上發展快車道。保費收入由1995年底的126億元增至1998年底的540億元,短短3年時間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保險企業。

從中保人壽到如今的中國人壽,還經歷了數次股改。關鍵性的事件包括:1999年,中保人壽獲批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開始作為獨立品牌出現,並承襲了中保集團的logo。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加快改革發展,重組改制並變更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便是如今A+H+S股上市的中國人壽。

經歷幾十年的發展,中國人壽在壽險業中從一家獨秀到與近百家同業並存競爭,依然具有穩固的龍頭地位。從2003年股改到位至今,公司年度保費從1000多億到5000多億,總資產從3000多億到今天的3萬多億,年度利潤從幾億到幾百億。如今,已建立了覆蓋全國的2萬多個分支機構及網點,銷售隊伍規模在200萬人左右,位居國內保險行業首位,為5億多客戶提供各種保險保障。

中國人壽上述人士表示,無論是“國營”還是完全市場化競爭,只有堅持保險姓保、迴歸本源的發展理念,與時俱進,通過創新變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保險保障需求,才能確保公司始終航行在正確的航道上,不斷領航前行。

三地上市帶來寶貴“財富”

在中國人壽的發展歷程中,登陸資本市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三地上市”也成為標籤之一。

2003年的12月中旬,中國人壽在紐約、香港兩地同步上市,創造了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首發(IPO),3年多後的2007年1月迴歸A股市場,由此成為全球第一家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

談及上市帶給公司的變化,中國人壽有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稱,“經過16年來的探索實踐,公司獲得了寶貴的‘財富’”。

第一,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通過股改上市,公司改革了管理體制,引進國際資本,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充實資本實力,增強了發展後勁。目前,中國人壽註冊資本282.65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連續多年處於250%以上,遠高於監管要求。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公司嚴格遵循三地上市監管規則,為同時滿足三地監管要求,公司建立了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確保長期穩健經營。

第三,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國際影響。股改上市以來,公司積極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拓展國際視野,讓國際投資者更加了解中國壽險業、中國保險公司的實力。同時,隨著公司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為中國人壽集團公司連續17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做出積極貢獻。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中國人壽集團公司位列第51位,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勁升,並已連續17年入選該榜單,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的世界級企業。

新時代的使命與願景

今年年初,在堅定看好中國壽險市場前景以及集團“重振國壽”的戰略目標下,中國人壽提出要把公司打造成為一個“百年老店”,走國壽特色壽險發展道路,建設國際一流壽險公司。

“我們認識到,與國際國內先進公司、與客戶的期望相比,公司在投資能力、大中城市發展、客戶服務、市場化改革、創新能力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中國人壽上述人士坦陳,儘管目前還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不少積極因素。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保險市場之一。特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隨著國家區域戰略、扶貧攻堅、健康中國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推進,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勢必為中國壽險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根據瑞再預測,2017年~2030年,中國壽險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6%,發展潛力巨大。

其次,作為國有控股大型保險企業,中國人壽具有天然優勢,為其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國家戰略、重大項目投資、國企改革、政保業務等方面搶得了發展先機。

第三,中國人壽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客戶資源。公司服務客戶超過5億人次,具有品牌優勢,尤其是近年來長險新增客戶逐年遞增,積澱客戶潛力巨大,為公司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國壽確定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即,重振國壽、持續成長。具體來說,就是對標先進,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實現由規模領先邁向質量領跑。

這需要持續、縱深推進改革創新。“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步,也是中國人壽不斷前進、不斷髮展的關鍵一步。”中國人壽上述負責人表示,在進入新時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公司全面開展“鼎新工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

打造四大驅動引擎

邁向國際一流壽險公司,向外對標,要解答差距在哪裡的問題,向自己內部看,則要解決持續發展驅動力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一家已經運行數十年、有志打造百年老店的老牌險企而言。

對此,中國人壽提出的戰略地圖也有解答:緊緊圍繞“重振國壽”藍圖,著力打造“人才、機制、創新、融合”四大驅動引擎。

這其中,創新驅動是一個看點。其內涵包括科技化創新,佈局數字化生態,科技與業務融合,驅動公司數字化轉型,建設創新型企業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是生產力要素的改革。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我們認為主要生產要素通常包括機構、網點、隊伍、資本和科技。其中,科技化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動力,在所有生產要素中起支撐引領作用。”中國人壽上述人士稱。

據介紹,在科技已成為金融保險企業發展重要驅動力的趨勢下,中國人壽近年也加快科技國壽建設步伐,並於2019年上半年全面啟動“科技國壽”建設三年行動,秉承科技賦能與創新驅動雙向突破,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方位賦能保險價值鏈,提升客戶體驗;打造科技化創新能力,形成線上線下一體的國壽特色業務新模式,致力於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新動能。

目前,科技賦能已有顯效。比如在賦能隊伍上,2019年上半年,線上獲客同比提升18%,線上增員佔比超過55.6%,團隊線上管理同比增幅超3倍;面向銷售隊伍智能推薦客戶4457萬人次,推薦客戶長險購買率達

30%。此外,科技賦能還體現在賦能網點、賦能運營全流程,賦能風險管控等。

“未來,科技將成為中國人壽的一項核心競爭力、一個重要品牌和一種重要文化。”中國人壽上述人士稱。

國壽起舞背後:三大市場化機制激活基層

中國人壽正在進行的“重振”,讓業界同行為之側目之餘,也不免冷目:新戰略效果如何,至少要三年以後才能見分曉,關鍵看是否能落得下去。

根據業界經驗,戰略提出第一年大多會大刀闊斧、勢如破竹,到第二年從上到下的傳導推進力度就會弱化打折,到第三年戰略效果如何才見真章。

因此,如何確保戰略措施從上到下有效傳導,基層是否調動起來了,是一個關鍵點,這關乎生產力能否進一步釋放。中國人壽在全國有2萬多個網點,有10萬員工和200萬人的銷售隊伍,這些資源優勢的潛力巨大。

也許正因此,中國人壽提出,要“重振國壽精神”,並將其作為的五大重振目標之一。中國人壽高管也多次強調,重振國壽必須重振精神。

中國人壽有關人士稱,國壽的事業走到今天,離不開一代代國壽人的紮實奮鬥,公司長期發展積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國壽要再創輝煌,就必須大力弘揚國壽精神,培育奮鬥文化、實幹文化、創新文化,開展二次創業,匯聚起“團結一致加油幹、重振國壽再出發”的磅礴力量,以“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任接著一任幹”的奮鬥者姿態,全面推動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其抓手之一是機制。對於公司未來變革發展全面規劃的“鼎新工程”,內涵包括要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和人才發展機制,增強隊伍活力。

此前,中國人壽提出了“雙心雙聚”,即以客戶為中心、以生產單元為重心,聚焦價值、聚焦大個險。其中,“以生產單元為重心”的本質,就是激活基層。“生產單元”的概念,是首次提出。生產單元,在國壽的系統中,指的是縣支公司和營銷職場,這是最貼近市場的層級。要對這些基層機構,通過機構管理、薪酬、用人的三大市場化機制,來激活。

據悉,中國人壽一些分支機構,已經在這些措施下取得了對標的提升,為重振的開局良好做了打底。

雷声大雨点也大,中国人寿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