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氣勘探獲新進展高質量發展再發新力

我國油氣勘探獲新進展高質量發展再發新力

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持續受到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關於今後若干年要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隨後,2018年8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深化改革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今年10月11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明確,要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促進增儲上產,提高油氣自給能力。

年內,國家能源局分別於5月24日和7月21日召開專題會議,旨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與此同時,我國也出臺多項政策,不斷加碼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我國油氣企業也砥礪奮進,勘探領域屢獲進展,彰顯了“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與擔當。

“今年以來,勘探方面獲得的諸多進展著實為油氣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我國油氣勘探領域獲得多項成果,對於我國油氣儲量有比較大的補充,同時也提高了我國油氣的儲採比。我國應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領域的投入,提前佈局,為國家能源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多方發力:油氣勘探獲可喜進展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我國油氣企業在勘探開發領域獲得可喜進展,多個大油田、大氣田的發現,為行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多個老油田產量穩步提升,積極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9月29日,中國石油勘探開發領域傳來捷報,公佈了2項非常規油氣領域的重大勘探成果:在鄂爾多斯盆地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四川盆地形成萬億立方米頁岩氣大氣區。緊接著,今年10月,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博孜9井試井成功,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成為塔里木油田年內在天山南部發現的又一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標誌著塔里木盆地第二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橫空出世。長慶油田在甘肅慶陽勘探發現儲量10億噸級有慶城大油田,已建設百萬噸級生產能力。

中國石化也在今年9月發佈消息,其在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獲得重大進展,又新增探明儲量442億立方米,至此,位於盆地北部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東勝氣田累計探明儲量達1239億立方米。這是近20年來我國先後發現大牛地、蘇里格等氣田並進入規模開發之後,鄂爾多斯盆地發現的又一儲量規模超千億立方米的大氣田,相當於億噸級當量大油田。

中國石化今年在油氣勘探領域的“戰果”還包括:四川盆地南川盆緣複雜構造區常壓頁岩氣和綦江東溪構造深層頁岩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落實了2個千億立方米規模增儲陣地;濟陽坳陷深層、川東北海相、準噶爾盆地西緣、海域、濟陽坳陷陸相頁岩油,鄂爾多斯、四川和松遼盆地緻密氣等地勘探取得8個重要新發現;塔里木盆地順北、濟陽坳陷潛山和隱蔽油藏、蘇北盆地溱潼西斜坡勘探取得4個石油規模商業發現;四川盆地南川常壓頁岩氣和永川南區深層頁岩氣、川西中淺層、鄂爾多斯盆地杭錦旗勘探取得4個天然氣規模商業發現。

據悉,今年以來,中國石化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積極細化實施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7年行動計劃,持續提升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水平,狠抓穩油增氣降本,取得系列進展。數據顯示,中國石化上半年生產原油同比增加5.2萬噸,生產天然氣同比增加9.4億立方米。

作為我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的中國海油自然也不落下風。今年2月,中國海油宣佈,位於我國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氣田,測試獲得優質高產油氣流,確定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千億立方米,成為渤海灣盆地50年來最大的油氣發現。今年7月,時任中國海油總經理汪東進總結上半年工作時表示,中國海油上游勘探開發持續發力,油氣增儲上產打開新局面,國內勘探開發創歷史新高。

不僅僅是“單兵作戰”,今年以來,三大油企還積極展開合作,共謀勘探開發領域。今年7月8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京簽署國內區塊聯合研究協議,兩家企業將在準噶爾、塔里木、四川三大富油氣盆地開展聯合研究;7月10日,中國海油所屬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石化在京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3年內通過聯合研究、聯合勘探、設施共享的方式在不同海域進行合作。

政策指引:多措並舉促進增儲上產

油氣勘探獲得的累累碩果,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離不開政策的指引。近年來,多項政策的發佈為油氣勘探工作指明瞭前行的方向。

首先是《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油氣勘探開發目標。根據兩份文件內容,“十三五”期間,我國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應達10億噸左右,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達2億噸以上,構建開放條件下的多元石油供應安全體系,保障國內2020年5.9億噸的石油消費水平;常規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萬億立方米,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6萬億立方米,頁岩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到2020年累計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5萬億立方米。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完善並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採體制,提升資源接續保障能力。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加強安全、環保等資質管理,在保護性開發的前提下,允許符合准入要求並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採,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查開採體系。

隨後,多個文件接踵而至,均圍繞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進行了佈局及要求:2018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深化油氣勘查開採管理體制改革,各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確保完成國家規劃部署的各項目標任務;2019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石油天然氣規劃管理辦法》,提出要堅持底線思維,加強油氣資源評價和勘探,特別是加大風險勘探,明確勘探開發部署和主攻方向;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 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市場,完善競爭出讓方式和程序,制定實施更為嚴格的區塊退出管理辦法和更為便捷合理的區塊流轉管理辦法。

同時,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國家能源局今年召開多次會議,旨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如在5月24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要求石油企業落實增儲上產主體責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年7年行動方案工作要求;7月21日,國家能源局又召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座談會,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推動國內油氣增儲上產見實效、見長效。

另外,為了進一步加大我國油氣上游領域的開採力度,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等文件,取消外資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中限於合資、合作的限制。而這一變動意味著外資企業將有望獨立在中國開展油氣田的勘探開發,油氣上游產業的壟斷格局將進一步被打破。

發展展望:應進一步加大油氣勘探領域技術攻關

壁壘逐漸打破,方向日漸明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油氣勘探領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仍不容忽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繼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國內已探明油氣資源的上產週期較長,短時間內難以趕上國內需求增長的步伐;其次,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仍未取得全面突破;第三,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足,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依然受到技術制約,資源開發成本過高;第四,油氣勘探開發工作與生態保護紅線和各類自然保護地劃定等環保工作之間沒有協調。”李繼峰建議,一方面應加快上游勘查開採體制改革,如加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力度,推進礦業權流轉,面向社會開放有利區塊;另一方面,必須加快油氣領域基礎研究和技術裝備研發,徹底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第三,應儘快對生態保護紅線和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評估優化,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分類處置、分級管控紅線內油氣礦業權和勘探開發活動。

對於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方面存在的挑戰,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主任韓徵在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也指出,非常規油氣地表及地下地質條件較為複雜,有效開發難度較大;單井的產量和採收率相對較低;非常規開採的成本相對較高,面臨的環境問題較為突出。

“面對這些問題,從技術攻關上來講,可以從三個主要方向著手解決。第一是以大數據、高精度、可視化為核心的‘甜點區’預測和評價技術;第二是以長水平段、密切割、大規模體積改造為核心的提高單井產量的技術,第三是以多層、多井、平臺式 ‘工廠化’為核心的提高採收率的技術。”韓徵表示。

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2億噸以上、2000億立方米以上。國家統計局發佈信息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為1.43億噸和1277億立方米,且生產呈加快態勢。(記者 白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