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成王败寇,李世民戎马半生,屡立大功,曾为李渊打天下,到头来却一场空,但若没有玄武门之变,也便没有李世民开拓的贞观之治,这一次争权,对兄弟对父亲,李世民可谓是心狠手辣,是“暴君”之行,而对于大唐,则被誉为臣民之福,盛世的开始,对此,《易·系辞下》也记载:“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从这段记载中,也不难看出李世民是一个明君,是一个英主,诸多史料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而在正史中,对于李世民的杀父弑兄也仅有渺渺数言,那么,恰恰是这样的明主,为何要在杀掉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要割下二人的头颅,这样的行为,为何还能流传千古?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如果,我们结合一下时代,便会发现李世民拥有如此威望并不冤枉,都说“无情帝王家”,对于任何一代君王,对于自己的兄长兄弟,都是能坑杀则坑杀,能发配则发配,从来都不会手软,相对于外族敌人对皇位的窥视,皇子亲兄弟才睡最大的隐患。

而李世民戎马半生,战功显赫,就算李世民无心争位,若李建成登位后,对于这样的亲兄弟也会寝食难安,说李世民是“功高震主”并不为过,在加上李世民还是皇子一员,在这样的前提下,李建成自然不会放过李世民,曾在战场马革裹尸的李世民,也明白在一把龙椅下,究竟会埋葬着多少白骨,会埋藏多少的无情“帝王心”,在这样的前提下,李世民争权是别无选择,不争,便是死。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在玄武门变革前夜,秦王府发生了太多事,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早已摆在明面,此时的李世民依旧未能下定决心争夺皇位,对此,《旧唐书》也记载“世民忧心忡忡,占卜解惑,公瑾言何罢手”

从记载来看,也不难看出此时的李世民面对迫在眼前的兄弟相残,也曾忧心忡忡,甚至,想要通过占卜来看凶吉,而张公瑾则直言:是凶是吉便能罢手吗?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也就是说,此时的李世民并不愿兄弟相残,然而,就算李世民不想为,也不能再罢手,也因此,李世民下定决心争夺皇位,你死我活的戏码就此展开,为了增加神算,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找自己的左膀右臂房玄龄与杜如晦。

当初,太子李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就曾诬陷房玄龄与杜如晦有着不法行为,而李渊也为了保全太子把二人逐出京城,严禁擅自回归,长孙无忌在得到李世民指示后,便立刻出城寻找二人,遗憾的是房玄龄与杜如晦不敢回京,理由也很简单,怕违令而杀头。

而当长孙无忌把这个消息告诉李世民后,李世民大怒,把佩刀给了尉迟敬德,说如若不来,携二人头来见,根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大怒,二人叛我,佩刀与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这一次,房玄龄与杜如晦很快入京面李世民,为了掩人耳目从而换上道服,等见到李世民后,李世民才知道,这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的激将法,三人深知李世民没有争夺之心,不忍兄弟相残,这一次,这是为了试探李世民是否有争位之心。

转眼之间,玄武门之变开始,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李元吉的部下副护军薛万彻,率领两千人马向玄武门冲杀而来,试图救走李建成,而玄武门守将张公瑾早被李世民提前售卖,对于几人的来犯,张公瑾一下关闭玄武门,让几人无法入城。

而李建成在大意下被李世民一箭射死,由于李世民的马屁受到惊吓,李元吉准备用弓把李世民给勒死,不过,好在尉迟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本以为,兄弟相残的画面就此落下帷幕,谁知,由于城外的几位将军攻不下玄武门,便早被去攻打秦王府,如果让这两千人随便攻进秦王府,这对于秦王府又是一场浩劫,看着城内死去的李元吉与李建成,李世民思付许久,最终命令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头,让人去拿给冯立、薛万彻看。

都说古代打仗,以王为尊,冯立、薛万彻效命的李建成与李元吉早已身故,看着眼前的头颅,二人最终放弃抵抗,毕竟,没有了头脑,再多的人,终究是乌合之众,而随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死,李世民也为铁板钉钉上的皇帝,与皇子为敌,二人有这底气,而与皇帝为敌,二人却不敢。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何射杀李建成后,还要再割头

对此,冯立与薛万彻终究没能去攻打秦王府,手下将士最终纷纷逃散,在没确定皇帝是谁之前,将士可以各自为战,而在确定“皇帝”后,士兵再也无法手拿利刃,就这样,士兵纷纷逃散,玄武门落下帷幕,对亲兄弟心狠手辣的李世民,却在这次夺权中,赦免所有人。

为了保全秦王府,李世民可以割下亲兄弟的头颅,都说大智慧者得天下,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及时抉择,或许,秦王府也早已经历浩劫,自此之后,李世民即位,开始广兴天下。

在登基后,李世民论功行赏,封百官,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积极开拓疆土,曾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