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成王敗寇,李世民戎馬半生,屢立大功,曾為李淵打天下,到頭來卻一場空,但若沒有玄武門之變,也便沒有李世民開拓的貞觀之治,這一次爭權,對兄弟對父親,李世民可謂是心狠手辣,是“暴君”之行,而對於大唐,則被譽為臣民之福,盛世的開始,對此,《易·繫辭下》也記載:“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從這段記載中,也不難看出李世民是一個明君,是一個英主,諸多史料對李世民的評價很高,而在正史中,對於李世民的殺父弒兄也僅有渺渺數言,那麼,恰恰是這樣的明主,為何要在殺掉李建成與李元吉後,要割下二人的頭顱,這樣的行為,為何還能流傳千古?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如果,我們結合一下時代,便會發現李世民擁有如此威望並不冤枉,都說“無情帝王家”,對於任何一代君王,對於自己的兄長兄弟,都是能坑殺則坑殺,能發配則發配,從來都不會手軟,相對於外族敵人對皇位的窺視,皇子親兄弟才睡最大的隱患。

而李世民戎馬半生,戰功顯赫,就算李世民無心爭位,若李建成登位後,對於這樣的親兄弟也會寢食難安,說李世民是“功高震主”並不為過,在加上李世民還是皇子一員,在這樣的前提下,李建成自然不會放過李世民,曾在戰場馬革裹屍的李世民,也明白在一把龍椅下,究竟會埋葬著多少白骨,會埋藏多少的無情“帝王心”,在這樣的前提下,李世民爭權是別無選擇,不爭,便是死。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在玄武門變革前夜,秦王府發生了太多事,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早已擺在明面,此時的李世民依舊未能下定決心爭奪皇位,對此,《舊唐書》也記載“世民憂心忡忡,占卜解惑,公瑾言何罷手”

從記載來看,也不難看出此時的李世民面對迫在眼前的兄弟相殘,也曾憂心忡忡,甚至,想要通過占卜來看兇吉,而張公瑾則直言:是兇是吉便能罷手嗎?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也就是說,此時的李世民並不願兄弟相殘,然而,就算李世民不想為,也不能再罷手,也因此,李世民下定決心爭奪皇位,你死我活的戲碼就此展開,為了增加神算,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去找自己的左膀右臂房玄齡與杜如晦。

當初,太子李建成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實力,就曾誣陷房玄齡與杜如晦有著不法行為,而李淵也為了保全太子把二人逐出京城,嚴禁擅自迴歸,長孫無忌在得到李世民指示後,便立刻出城尋找二人,遺憾的是房玄齡與杜如晦不敢回京,理由也很簡單,怕違令而殺頭。

而當長孫無忌把這個消息告訴李世民後,李世民大怒,把佩刀給了尉遲敬德,說如若不來,攜二人頭來見,根據《舊唐書》記載“李世民大怒,二人叛我,佩刀與之”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這一次,房玄齡與杜如晦很快入京面李世民,為了掩人耳目從而換上道服,等見到李世民後,李世民才知道,這是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的激將法,三人深知李世民沒有爭奪之心,不忍兄弟相殘,這一次,這是為了試探李世民是否有爭位之心。

轉眼之間,玄武門之變開始,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李元吉的部下副護軍薛萬徹,率領兩千人馬向玄武門衝殺而來,試圖救走李建成,而玄武門守將張公瑾早被李世民提前售賣,對於幾人的來犯,張公瑾一下關閉玄武門,讓幾人無法入城。

而李建成在大意下被李世民一箭射死,由於李世民的馬屁受到驚嚇,李元吉準備用弓把李世民給勒死,不過,好在尉遲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本以為,兄弟相殘的畫面就此落下帷幕,誰知,由於城外的幾位將軍攻不下玄武門,便早被去攻打秦王府,如果讓這兩千人隨便攻進秦王府,這對於秦王府又是一場浩劫,看著城內死去的李元吉與李建成,李世民思付許久,最終命令尉遲敬德割下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頭,讓人去拿給馮立、薛萬徹看。

都說古代打仗,以王為尊,馮立、薛萬徹效命的李建成與李元吉早已身故,看著眼前的頭顱,二人最終放棄抵抗,畢竟,沒有了頭腦,再多的人,終究是烏合之眾,而隨著李建成與李元吉的死,李世民也為鐵板釘釘上的皇帝,與皇子為敵,二人有這底氣,而與皇帝為敵,二人卻不敢。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為何射殺李建成後,還要再割頭

對此,馮立與薛萬徹終究沒能去攻打秦王府,手下將士最終紛紛逃散,在沒確定皇帝是誰之前,將士可以各自為戰,而在確定“皇帝”後,士兵再也無法手拿利刃,就這樣,士兵紛紛逃散,玄武門落下帷幕,對親兄弟心狠手辣的李世民,卻在這次奪權中,赦免所有人。

為了保全秦王府,李世民可以割下親兄弟的頭顱,都說大智慧者得天下,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及時抉擇,或許,秦王府也早已經歷浩劫,自此之後,李世民即位,開始廣興天下。

在登基後,李世民論功行賞,封百官,對內以文治天下,對外積極開拓疆土,曾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