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王明貴彩色照片

王明貴,1955年開國少將,工人出身,先跟隨楊靖宇後跟隨趙尚志,任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一師師長,1939年該師改編為抗聯第三支隊,王明貴任支隊長。1943年起,被任命為抗聯教導旅第三教導營營長,解放後擔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因為英勇善戰,在日軍手中幾乎沒有敗績而被譽為抗聯的“常勝將軍”

在東北這個戰場上,能被稱作“常勝將軍”的中國將領似乎只此一位。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被王明貴所部擊斃於克山的日軍照片

“常勝將軍”的美名是打出來的。1940年9月,在東北抗戰十分艱難的時刻,王明貴卻成功率部攻佔克山縣城,給日軍極大震動。

克山縣是日偽在平原地區重要據點之一,有“鐵打的滿洲國,模範的克山縣,大東亞共榮圈”之說。當時王明貴率三支隊在松嫩平原活動,借日蘇諾門坎事件發生後,北滿日軍主力大部西調的機會,與馮仲雲、邊鳳祥等合三支隊,九支隊之力一舉將其攻克(王明貴是此戰的總指揮)。拿下縣城後,城西駐紮的日軍守備隊乘汽車趕來瘋狂反撲,遭在蘇聯更換了新式武器的王明貴部痛擊,傷亡慘重而敗退。

我方記載此戰俘虜100多名敵軍,繳獲4門迫擊炮,1000多支步槍和幾萬發子彈,擊毀3臺日本軍車,從監獄解放出300多名被囚禁的中國人,其中有100多人參軍。日方也有照片顯示當時的損失。

在我國公開文獻中搜尋關於王明貴將軍的描述,會發現這位1955年的開國少將在東北剿匪戰場戰績卓著。而且,他在解放戰爭中指揮的部隊,即第13兵團第47軍160師,竟然是後來名震中外的“中南海保鏢”——

八三四一部隊的前身。一切都表明這是一名出色的戰將。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擔任中央警衛工作的八三四一部隊,其前身便是王明貴擔任師長的第160師

然而,僅僅這些,似乎沒有完全反映出他在抗日戰爭中的風采——在東三省特別是黑龍江的日軍和移民中,王明貴的名字是地地道道的噩夢。連克山這樣平原上的縣城都說攻克就攻克了,在各地的日本“開拓團”對“王明貴匪”沒法不怕。

加藤豐隆的《滿洲警察小史》中提到,竟有日本人把“斯大林、毛澤東、楊(王)明貴”並列,這雖然聽來哭笑不得,但想來也合理,與遠在莫斯科和延安的斯大林、毛澤東相比,不斷在其身邊出現的王明貴顯然是更直接的威脅。

雖然他的部隊也會出境休整,但不久之後肯定又是一次刁鑽兇猛的襲擊。王明貴用兵善於長途奔襲,而且戰術意圖隱蔽,令日偽軍防不勝防。這個噩夢一直持續到1945年日本投降。

曾在一名日本友人家中看到一冊當年“滿蒙開拓團”成員的回憶文集《啊,滿洲》(滿洲回顧集刊行會,1965),意外在其中發現多篇關於王明貴將軍的文章。當年對手對他的評價,用了“獰猛”“千軍萬馬中縱橫”。對於一名中國將軍來說,這些顯然都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敬畏。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日方描述王明貴“獰猛”

在《啊,滿洲》一書542-543頁,原日偽海倫-湯原營林署參事北里留寫有一篇《官行採伐事業和匪賊》——這裡面的“匪賊”,指的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抵抗力量。北原在1943年(昭和18年)曾帶營林署的採伐隊到湯旺河負責森林採伐和松脂焦油的提煉。

北里在文中描述他們這些日偽林業官員的生活是“夜晚到來的時候,不但機槍手要徹夜不眠地全心警戒,而且全體人員都把手槍放在枕頭下面才能入睡。事務所的外面是儘可能加厚的土牆,上面開有槍眼,無論晝夜,森林警察隊的警戒都和在戰地一樣”

“進行森林採伐,單靠日本軍隊的討伐是不夠的,故此專門建立了3000人的專屬森林警察隊進行護衛……儘管有這樣的護衛,對採伐隊和我們來說,所謂‘安心’也是不可求的,一言一舉手之間都可能發生讓人神經緊張的事情”。

之所以造成他們這樣緊張,原因是“在諾敏河和湯旺河之間,是獰猛的‘匪賊’的巢窟,儘管在森林警察隊警戒之外,在(森林採伐和松脂焦油的提煉)作業期間也要求日軍前來駐屯,但是‘匪賊’的行動‘神出鬼沒’,仍不時發動夜襲,慘殺掠奪給我方帶來巨大的損失”。

“用獰猛都不足以形容的王明貴率領部下就是以這裡為根據地的,奉命到這裡執行開發任務,我的感覺如同‘火中取栗’,這條生命隨時可能像湯旺河畔的露珠般消逝”。

結果,在王明貴等抗聯部隊的不斷襲擊下,最終北里雖然十分努力,“血枯,肉削,幾度昏倒”,但是任務“到底完遂不可能”,“如此苦心生產的木材,在還沒能供軍隊使用上的時候,就戰敗了”。在哈爾濱國立飯店聽到天皇宣佈戰敗的“玉音放送”,百感交集的北里等人忍不住趴在地上“號泣”起來。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滿洲國警察小史》中關於王明貴的紀錄

加藤豐隆的《滿洲國警察小史》則在第273頁記載了王明貴所部三支隊乘黑龍江結冰插入偽滿黑河省、北安省、龍江省、興安西省“煽動住民,組建地下網絡,不斷進行遊擊”。偽滿黑河省省長(兼警務廳長)長野為此下令“全力討伐”,並且針對王明貴的部隊搞出了一個《討匪作戰指揮官五要條》,下達給豐田、森裡、鍬田等各討伐隊,內容包括:

第一,討伐隊無論如何疲勞,均必須堅決不躊躇地投入作戰;

第二,在處置失措的情況下,仍必須不放棄地繼續攻擊……

在現有史料中,王明貴將軍對日軍作戰,明確的敗績只有一次,而筆者知道這一仗的契機還有一點特別。

曾聽朋友講起一次對王明貴將軍的採訪,據說那位記者跟王司令員聊了半天,忽然覺得老爺子瞅自己的眼神兒有點兒不對。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抗戰時期的王明貴

看老爺子的照片,我想大家也能想明白這位眉毛一擰斜著眼瞪你那是什麼感覺——王明貴幾次負重傷愣活到95歲,那肯定滿眼都是閻王爺都頭疼的煞氣啊。

這眼神兒當年嚇毛了日本人,記者雖然是中國人估計也得一哆嗦。再三探問之下,老爺子終於翻著眼皮說實話了——我怎麼覺得你這不是要採訪我,是要寒磣我啊。

記者說咱哪兒敢寒磣王司令呢,咱就是問抗聯當年多艱苦,多頑強……

老爺子說了,你幹嘛老問我挨凍受餓,讓鬼子追得有多慘呢?

實話告訴你——

那時候鬼子吃啥老子吃啥,他倉庫裡有的,老子打關東軍一個汽車要什麼有什麼。

山上飛的水裡遊的,除了老虎沒吃過,啥山珍野味老子沒吃過?

你也是當兵的,你說,整天捱餓,一點兒希望都沒有的仗,誰願意給你當兵?我能擴軍嗎?

還有,你幹嘛老纏著我問庫楚河那一仗?

老子那一次西征興安嶺,大小十六仗,除了這一仗,哪一仗讓狗X的佔過便宜?

你專追著我問老子吃敗仗那一回,你什麼意思?!你是叛徒還是特務?

記者傻眼了。他也沒辦法,因為上頭讓他採訪抗聯,就倆主題,一個犧牲,就是要多慘有多慘;一個艱難,就是要多苦有多苦。

他也是有組織的人,不能跟上級對著幹不是?

最後那次採訪不了了之,好像連發稿都沒發成。

按照筆者的瞭解,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雖然艱苦卓絕,但這些剛強的中國人並不是整天一臉苦大仇深的樣子,他們的堅韌同樣體現在他們看待生活的態度上。

剛剛發現的另一位抗聯名將,一路軍第三方面總指揮陳翰章將軍的日記中,筆者看到一段有趣的記錄——1939年4月6日,陳翰章既聽取返回的侯國忠副師長的彙報,又召開高級幹部會,討論和日軍作戰的問題,制定了發動奇襲以阻止日軍向西方增援(似乎那邊有友軍在活動)的作戰計劃,下午還講了兩個小時“群眾常識”的課,又參加了一個討論會,本來疲勞至極,但是,一直到夜裡11點前後才就寢,自述“原因是他們放留聲機放得太吵了”

1939年,抗聯的部隊居然在聽留聲機,簡直不可思議。

然而,這並不是孤證,抗聯老戰士李敏回憶,他們在撤退到蘇聯的時候,還曾在出境前埋了一臺留聲機,可惜解放後再去找,卻沒有找到。這臺留聲機還頗有來歷,是著名的“十三省”中的“三省”,六軍十二團團長耿殿君從繳獲敵人物資中發現的“破爛”。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電視連續劇《十三省》海報,其主角“三省”耿殿君確有其人,曾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十二團團長,19

楊靖宇將軍在犧牲前,始終帶著一隻口琴。

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解放後發現的一條刻在大樹上的標——“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沒有對生活子孫的熱愛,焉有誓死決絕的剛毅?

那段採訪的片段,很容易讓人對王司令員的形象產生誤解,儘管僅是抗聯軍政學校畢業,但王明貴將軍依靠豐富的閱歷和自學,有著相當高的文化。連日本人都知道,王明貴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而多年在蘇聯的生活,又讓他精通俄語。有熟悉三國語言的優勢,就是王司令員不想當兵了,進外交部跟陳毅元帥搭夥去也會是一把好手。

開國少將王明貴如何把關東軍打得直叫常勝將軍?看這一戰就知道了

▲ 1996年,王明貴獲俄羅斯頒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者朱可夫紀念章

只有在戰場上,王明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李雲龍。他唯一那次不大光彩的仗——庫楚河之戰,也打得可圈可點。

這一戰他從蘇聯帶回的部隊被打散,王明貴帶著身邊殘存人員且戰且退,打到黑龍江邊只剩二十幾騎,卻陷入了敵軍伏擊,帶隊伏擊王明貴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鍬田討伐隊。

然而,被日軍稱為“袋中之鼠”的王明貴卻乘鍬田分兵試圖合圍之際,上冰之後突然轉身,果斷率部直撲敵討伐隊指揮部,發起了主動的決死進攻。猝不及防的日偽步兵才發現在雪地上和王明貴的騎兵交手近乎自殺。激戰中七八倍於王明貴部的鍬田討伐隊被打得落花流水。

《滿洲國警察小史》記載,包括討伐隊隊長鍬田德次郎(警正,相當於日軍中隊長)、副隊長井澤壽一(警佐)、偽警察隊長劉霖(警尉)在內的三名指揮官一個也沒能跑掉,全部被擊斃在戰場上。

那一仗,中國將軍王明貴讓日本人明白了什麼叫“十三檢點回馬槍”

那一仗王明貴身邊的二十四騎,戰死十三,撤回蘇聯境內基地的僅十一人,還包括了五名傷員。

壯哉!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