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無人再提寒武紀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6 年,“阿爾法狗” 橫掃李世石事件將以深度學習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再次推向世界焦點,同年,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產業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作為人工智能芯片獨角獸企業的寒武紀科技,在成立初期就拿出了乾貨,並獲得了華為等數家行業大咖的單子,可謂炙手可熱。


然而,在人工智能大爆發的 2019 年,似乎很少有人再提起寒武紀,甚至當你打開網頁,搜索“寒武紀科技”的時候,出現的檢索反饋大都是 2017、2018 年的信息。是逃不過人工智能產業的泡沫封鎖,還是正在低調醞釀爆發?下面跟著與非網一起來解鎖一下吧。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兄弟合璧:獨角獸的成長之路


在談寒武紀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它的兩個兄弟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


陳雲霽與陳天石兄弟出生在在江西南昌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電力工程師, 母親是歷史老師。從知識背景來說, 這是一個文理兼通的家庭,於是兄弟倆活成了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1983 年出生的哥哥陳雲霽 9 歲進入南昌市第十中學,14 歲入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19 歲轉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 成為“龍芯”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 24 歲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25 歲的陳雲霽已經是 8 核龍芯 3 號的主架構師。


1985 年出生的弟弟陳天石如魔鬼的步伐般複製了哥哥的成長道路,同樣也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畢業後到了中科院計算所工作,不同的是陳雲霽的研究方向是芯片, 陳天石的主攻方向是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產業快速萌芽的大背景下,兩兄弟結合各自所長,合璧劍指人工智能芯片。
在研究初期的四五年中,產出甚少,但是他們的理念支撐著兄弟倆繼續前行:“經過長期的等待和努力, 也許有一天, 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會成為熱點。到那時, 過去的一切坎坷都會被證明是值得的。”


2016 年 3 月,在積累了十多年的技術儲備之後,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在中關村註冊成立,弟弟陳天石出任寒武紀科技的 CEO,哥哥陳雲霽則出任首席科學家一職。


根據招商局中國基金有限公司(招商局)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的公司材料顯示:2018 年 6 月 5 日,招商局旗下的深圳市天正投資有限公司(天正)通過一家合夥企業間接參與了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寒武紀)的增資,出資近 4000 萬元,獲得 0.246%的股權。據此,寒武紀科技真實估值超過 160 億元。


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裡,寒武紀的成長似乎遠遠超越了半導體行業的規律,趕上了互聯網的迅猛增速,這也成就了一段業內傳奇:全球第一款終端 AI 處理器落地、全球第一款多核終端 AI 處理器落地、中國第一顆雲端人工智能芯片落地、三代終端 IP 產品發佈。


是潮水退去還是醞釀爆發?


融資情況


據天眼查提供的信息顯示,從寒武紀成立之初至今,共經歷了 5 輪融資,詳情如下: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對比 AI 芯片領域的創業公司深鑑科技在 2018 年被賽靈思收購的事實,這家同樣成立於 2016 年 3 月的公司,雖然獲得了三輪 VC 融資,但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商業化路徑。寒武紀科技顯然各方面的情況比深鑑科技要好,早在 2016 年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寒武紀科技的商業化產品 Cambricon-1A 就獲得了 1 億元的 IP 授權費。


目前,寒武紀科技的團隊只有小几百人(天眼查 2018 年報數據:204 人),即便不盈利,總共數億美元的融資,足夠花很長時間。寒武紀 CEO 陳天石在 2018 年 10 月接受甲子光年的採訪時表示:目前研發資金充裕,主要精力還是在產品上面。


另外:2019 年 10 月 16 日消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大訊飛)、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Cloud)於日前聯合設立合肥智能語音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拓展智能語音創新推廣。


技術突破


2008 年,陳雲霽與陳天石兄弟主導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下的神經網絡算法和芯片課題組,開始了處理器架構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2011 年,寒武紀先後在世界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多篇 AI 芯片硬件架構及指令集論文, 其中多篇論文入選了當年的頂級論文。


2014 年 3 月,《DianNao:一種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機器學習加速器》(又稱寒武紀 1 號),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 ASPLOS 上獲得了最佳論文獎。這是中國也是亞洲科研機構首次在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計算領域頂級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


2014 年 12 月,Da Dian Nao (又稱寒武紀 2 號神經網絡處理器,面向大規模神經網絡的應用) ,榮獲 2014 年度 Micro 最佳論文。這是 Micro 自 1963 年創辦以來,美國以外研究者第一次摘得該獎項。


(2016 年 3 月,在積累了十多年的技術儲備之後,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在中關村註冊成立,弟弟陳天石出任寒武紀科技的 CEO,哥哥陳雲霽則出任首席科學家一職。)


2016 年 11 月,寒武紀推出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1A (Cambricon-1A),入選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2017 年 9 月,華為在德國 IFA 展上發佈的全球首款麒麟 970 移動計算平臺, 搭載了寒武紀的嵌入式 IP。


2017 年 11 月,寒武紀在首場發佈會上一口氣推出了四款新產品:面向視覺領域的寒武紀 1H8、性能更強的寒武紀 1H16,以及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 1M,同時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人工智能系統軟件 Cambricon Neu Ware。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8 年 5 月,寒武紀在 2018 年度的產品發佈會發佈了新一代終端 IP 產品 -Cambricon 1M,和新一代雲端 AI 芯片 -MLU100 及搭載 MLU100 的雲端智能處理卡。雲端芯片 MLU100 可與寒武紀發佈的 1A/1H/1M 等系列終端處理器相互搭配,實現終端和雲端協同處理複雜的智能計算任務。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9 年 6 月,寒武紀推出了第二代雲端 AI 芯片思元 270(MLU270)及板卡產品,可通過 PCIe 接口快速部署在服務器和工作站內,從而提供更優的 AI 加速解決方案。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思元 270 芯片榮獲“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9 年 10 月,寒武紀發出消息稱面向邊緣計算的思元 220 芯片即將面世。


這裡與非網對這些芯片做了分類梳理,發現在應用層面可以分為三類,即:


終端:寒武紀 1A、1H、1M 處理器 IP


邊緣端:思元 220 芯片


雲端:思元 100、思元 270 芯片


寒武紀除了擁有從端到雲的硬件產品外,還開發了配套的軟件開發包(SDK)和專用的指令集(ISA),構建了從硬件到軟件到指令集,再到技術架構應用場景的完善的“寒武紀+X”生態體系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商業落地


在講商業落地之前,與非網用一圖讓大家瞭解芯片製造產業鏈流程: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寒武紀的主要客戶類型有 SoC 廠商和系統廠商,而產品形式覆蓋終端、雲端、定製 IP、定製解決方案等,合作種類繁多,市場很大,下面羅列幾個大家熟知的典型例子:


2017 年 10 月,首款採用麒麟 970 的華為手機 Mate 10 正式發佈,在全球手機行業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概念。寒武紀為華為麒麟 970SoC 提供了單核 1A IP,為麒麟 980SoC 提供雙核 1H IP。後續,華為又為 P20、榮耀 V10 等 12 款手機配備了麒麟 970 芯片,為 Mate20、榮耀 Magic2 等 6 款手機配備麒麟 980 芯片。從搭載麒麟 970 手機出貨數據來看,若 1A 核授權費為 5 美元 / 片,則超過 4000 萬臺手機出貨量將為寒武紀帶來 2 億美元收入。搭載麒麟 980 的手機集中在 18 年 Q4 發售,但 Mate20 出貨也已經超過 500 萬臺,對應 1H 核需求在 1000 萬顆以上。


2018 年,在寒武紀 MLU100 芯片發佈後,中國最大的三家服務器提供商——浪潮、聯想、曙光都發售了搭載寒武紀 MLU100 芯片的 AI 服務器產品。


2019 年 4 月,阿里雲表示將基於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和阿里達摩院算法技術共同打造的“數字平行世界”。


2019 年 5 月,滴滴雲發佈了彈性推理服務 EIS,支持 GPU、CPU 以及專用的神經網絡處理器,寒武紀 AI 處理器 MLU 就是專用神經網絡處理器中的一種。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9 年 8 月,金山雲宣佈新一代雲物理機 CMLU1 正式商用,作為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核心計算產品,CMLU1 搭載了寒武紀首款雲端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紀 MLU100,專注於為雲端 AI 推理提供強悍的運算能力支撐,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實現了大幅度提升,能廣泛適用於語音、圖像、視頻等 AI 應用場景。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2019 年 9 月,在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寒武紀聯合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興通訊,共同展示了 5G 時代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應用。


2019 年 9 月,中國電信及中國電信 DICT 應用能力中心分別與寒武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築 5G、AI 和邊緣計算生態。


與遍地開花的業務背道而馳的唯一信息就是:在近期,華為表示其最新處理器(麒麟 810 和昇騰芯片)不再採用寒武紀 NPU?


針對這一消息的放出,大家各說紛紜,有聲音認為華為公佈了自己的 AI 戰略,同時發佈兩款昇騰系列 AI 芯片,對寒武紀顯然可以稱得上是個不小的打擊,華為所瞄準的市場幾乎與寒武紀完全重合。倘若華為逐步採用自研的 AI 芯片,將對寒武紀通過 IP 授權的模式進入消費終端市場產生不利的影響。華為在芯片領域採取自研自用的策略,既確保了自己的供應鏈安全,在關鍵性的技術領域不被別人卡住脖子,又實現了公司利益最大化,獲得了更高的利潤。依據這樣的商業邏輯,有行業人士就大膽做出預測:“如果華為自己的 IP 足夠成熟之後,自然是不會不用自家技術的,棄用寒武紀 NPU IP 只是時間問題。”


但也有分析師指出:“就算失掉華為訂單,對於寒武紀整體的影響並不大,他們不缺資源和客戶,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 MTK、MStar、頭條等。”寒武紀的一個客戶亦稱:“東西自然是不如英偉達。但他們在軟件層面下了很大功夫。軟件層面的問題,他們的反饋和響應速度都很快。這一點我們是認可的。實際上,在國內除去寒武紀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否則只有英偉達。”照此看來,至少在國內市場,寒武紀的技術競爭力,還是得到了一些客戶認可和支持的。


不過更能說得通的似乎是這個聲音:前期寒武紀的深度學習處理器領先,華為掏錢買合作,寒武紀賣合作賺市場,這是雙贏的。兩家合作一開始的時候,雙方想什麼就心知肚明瞭,華為要技術,寒武紀要知名度,一拍即合,從目前結果看:完美。

無人再提寒武紀?活著,勿念


AI 芯片產業近況——百花齊放好過孤獨前行


根據 IDC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 17.6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119 億美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許多互聯網公司(如阿里、百度)、應用層公司(如格力、華為)和獨立芯片公司(如 NVIDIA)都在做 AI 芯片,面對這麼多巨頭的湧入,寒武紀並沒有退縮。相反,寒武紀認為站在潮頭做技術是一種幸運,目前其產品覆蓋終端、雲端、定製 IP、定製解決方案,合作種類繁多,市場之大,可謂百花齊放。


寒武紀 CEO 陳天石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許多巨頭研發 AI 芯片是希望圍繞其主營業務形成完整或相對完整的行業解決方案,減少對獨立芯片供應商的依賴,降低硬件成本,同時以硬件形態保護核心技術秘密。他的判斷是,各大巨頭的造芯計劃最終會收斂到兩條路徑上:


一是類蘋果的封閉路徑,底層芯片和系統軟件都是自有的,僅在最上層應用方面引入外部開發者添磚加瓦;


二是類安卓的路徑,底層芯片、系統軟件、上層應用都充分服務供應商、社區和開發者。


他表示:寒武紀的定位是走第二條路徑的獨立芯片公司,同時寒武紀也非常樂意和想走第一條路徑但尚有芯片技術短板的公司合作。作為一家開放獨立的芯片公司的寒武紀,需要做的就是具備寬廣的視野,從整個生態考慮問題,服務好所有客戶。


總結語


“無人再提”只是短暫的消失在公眾視野,並不是易碎的泡沫被戳破,寒武紀的未來將伴隨中國 AI 芯片產業的發展繼續成長,期待兄弟倆帶領著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繼續創造奇蹟。

更多關於電子行業分析文章,可關注公眾號:與非網(ID:ee-foc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