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豬肉漲至30元一斤,還會恢復以前的價格嗎?漲價受益者是誰?

——說句實話,自從豬肉漲價以後,平日裡炒菜放的肉明顯比以前少了。比起幾個多月前的十幾元錢一斤的豬肉,如今竄至30元一斤的豬肉,價格的確讓普通人難以接受,那麼,豬肉漲價的背後,誰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棗莊豬肉漲至30元一斤,還會恢復以前的價格嗎?漲價受益者是誰?


肉價一漲,人們最先想到的自然是生豬養殖戶,按照思維邏輯分析,這豬肉價格猛漲的背後,得到實惠的應該是眾多的養殖戶,事情果真如此麼?

豬肉為何迅猛上漲呢?

第一個原因莫過於非洲豬瘟疫的病情蔓延了,造成生豬存欄舍的大批量斷崖式斷代式崩潰性地減少,是造成豬肉漲價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從2017年開始國家就出臺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設置了禁養區,並要求給滴農村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養殖場。農村生豬禁養,使大量的生豬養豬戶不能養豬,縮小了養殖規模,削弱了生豬的產能,是這次生豬漲價的隱性原因。

豬肉價格上漲誰是受益者?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看一下在豬肉產業鏈條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有養殖戶、屠宰場、冷鏈運輸企業及銷售終端。

  • 養豬戶是最先的受益者

有一組數據反應出養豬戶的收益情況,2016年我國無論是自繁自養的還是專業育肥的養豬人,在2016年的5—7月的盈利空間是比較大的。但今年養豬人的盈利空間是呈逐月遞增走勢的。而8月無論是自繁自養的還是專業育肥的養豬人,盈利空間都已達到了1100元以上,這也足以證明我國生豬行情的利好時期已經來臨。

  • 屠宰場是最大的贏家

雖然養豬人會在這次的漲價潮中收益,但並不是最大的贏家。因為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多地生豬跨省調運受限,部分省份的生豬產品流通也受限,後期豬價走勢或難有明顯起色。

顯然,生豬流通格局的轉變最大的受益者是大型屠宰企業,也將推動大型養殖企業延伸產業鏈,但對於中小散戶來說,其生存空間或將進一步被壓縮,尤其是北方主產區的養殖戶。

  • 冷鏈運輸也有利可圖

生豬減少,各省禁止生豬流通格局,並不影響冷鏈運輸的市場,因為冷凍豬肉正是繼續投向市場的時刻。

9月17日,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發佈消息稱,中國擬投放1萬噸儲備凍豬肉,將會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進行。據瞭解,交易時間將於9月19日正式開始,而每個企業的交易成交數量不超過300噸。這一消息意味著將有1萬噸豬肉進入市場。

  • 銷售終端盈利各憑本事

如果說各個環節是穩賺的,銷售終端就參差不齊了。傳統豬肉銷售端一直銷售毛利低、損耗大。雖然物以稀為貴,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家對價格依然有嚴格的管控,銷售端是直接對消費者的,價格不能輕易爆高。賺錢主要看經營者處理肉的水平,要想賣肉高毛利,就要在“精”分上下功夫,根據市場消費需求來分割。

雖然說在這一波豬肉長漲環境中有人受益,但是還不至於“逆天”,基本都是在合理的範圍中波動。現在國務院也啟動緊急應對措施,立即取消農村生豬違規禁養、限養規定,相信明年豬肉的價格將會回落到正常水平。

國內豬肉價格短期出現大漲,很多人問誰是最終的受益的?那肯定不是消費者,消費者深受其苦,快吃不起豬肉了。而只有大大小小的豬販子以及投機豬肉期貨炒家,他們藉著豬肉價格上漲而大賺特賺了一把。生豬價格上漲的利潤流向投機客的腰包。

對於豬肉價格上漲,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一個現實,那就是,豬肉價格普遍上漲所帶來的是整個物價的上漲。

棗莊豬肉漲至30元一斤,還會恢復以前的價格嗎?漲價受益者是誰?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豬肉價格會影響到全部的物價呢,這主要就是因為豬肉是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類,說現實一點,你可能說一年不吃雞肉,不吃羊肉,但是,除了一些有禁忌的人之外,應該沒有人會一年不吃豬肉吧。除了豬肉,像油,鹽這樣的東西其價格如果上漲了,所帶來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還會恢復以前的價格嗎?

當然,可能有人會問,那豬肉價格都下降了,那不就應該所有價格都會到之前的水平了嗎?這個說法乍一看確實說得過去,但是,請不要忽略一點,那就是,如果你是賣菜的,好不容易從之前的一塊錢一斤讓大家接受一塊二一斤了,那麼你還會重新賣一塊錢一斤嗎?說白了,就算是明年豬肉供應充足了,價格降了,也不會再回到之前的豬肉價格了。而這就叫通貨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