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是最先滅亡的。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起義,六國貴族趁亂起兵,楚國、趙國、齊國、燕國、魏國先後順利復國,唯獨韓國復國最漫長最曲折,韓成是第一位命運多舛的韓王,韓信是第二位比較成功的韓王。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韓信可不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軍事奇才韓信,古人為避免混淆,這個韓信在史書中一般被稱作“韓王信”。

對韓信來說,“韓王信”這個稱號確實實至名歸,他當了十幾年韓王,而不像軍事家韓信那樣,先後當過一年的齊王、一年的楚王和五年多的淮陰侯。楚漢戰爭時,兩個韓信共同輔佐劉邦成就大業,漢朝建立後,兩個韓信又共同對抗劉邦,最終,兩個韓信同年同月死,他們的名字和命運幾乎完全一樣,不得不令人稱奇。在下文中,筆者也將用“韓王信”來稱呼韓信,軍事家韓信則直接稱作“韓信”,希望讀者不要混淆。

效力劉邦

公元前209年,陳勝稱王,建號張楚,派軍隊四面出擊秦國。陳勝此舉是為了擴大張楚的版圖,但是他的部將們卻各懷鬼胎,加之六國的殘餘勢力趁機做大,趙國、燕國、魏國、齊國於是都死灰復燃。就像戰國時期那樣,這些諸侯國始終不能同心抗秦,隨著秦將章邯展開反攻,以陳勝為代表的諸侯王先後戰敗身亡。

但是,六國的貴族並沒有放棄抵抗,新一代的楚王、趙王、魏王和齊王繼續領導自己的部眾反抗秦軍的鎮壓。在這一次的復國運動中,被項梁、項羽、劉邦等人擁立為楚懷王的熊心成了實力最強的諸侯。楚懷王為牽制秦軍,採納韓國遺臣張良的意見,立韓室後裔韓成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司徒,讓二人率軍收復韓國故地。

韓成和張良懷著復國的激情與秦軍奮戰,結果總是得而復失,兩人無奈,只好與秦軍玩起了行蹤不定的游擊戰。公元前208年,章邯在定陶擊殺項梁,重創楚軍,而後轉道北上,把趙王趙歇圍困在鉅鹿,再次打壓了起義軍抗秦的積極性。韓成和張良見覆國無望,於是重新回到楚懷王身邊,不久,楚懷王派劉邦西征關中,韓成和張良跟隨劉邦作戰,終於在公元前207年收復韓國故地。劉邦把韓成留在陽翟,帶著張良繼續西征,最終在公元前206年攻進關中,滅亡秦朝。

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楚漢風流》中張良的影視劇形象(右)

鴻門宴之後,項羽成為天下的主宰,他封立有首功的劉邦為漢王,把偏遠的漢中和巴蜀作為劉邦的封地,以防止劉邦和自己爭奪天下。項羽對劉邦的猜忌不止於此,他還把輔佐劉邦入關的張良的實際領導——韓成帶回彭城,以防止韓成和劉邦結盟。

楚漢戰爭爆發後,項羽殺掉韓成,另立部將鄭昌為韓王。就這樣,韓成歷經曲折,終失王位。不過,項羽既然能想到任命自己人為韓王牽制劉邦,劉邦自然也能想到任命自己人為韓王牽制項羽。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韓王信登上了歷史舞臺。

韓王信是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孫子,他身高八尺五寸,長相魁梧。劉邦西征關中時,韓王信加入張良的軍隊,跟隨劉邦攻克關中。劉邦成為漢王后,韓王信勸劉邦東向爭天下。其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擊敗雍王章邯等諸侯,佔據關中,對項羽正式發動了戰爭。

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楚漢戰爭

劉邦進兵中原前,許諾立韓王信為韓王,韓王信大喜過望,帶領部眾對鄭昌發動了進攻。公元前205年,韓王信擊敗鄭昌,如願成為韓王。不過,韓王信並沒有多少時間安享榮華富貴,此時楚漢戰爭方興,劉邦急需集中兵力作戰,韓王信名為韓王,實為部將,他跟隨劉邦征討項羽,參加了劉邦大舉進攻項羽的彭城之戰,也參加了劉邦抵禦項羽圍攻的滎陽之戰。

公元前204年,劉邦放棄滎陽退守成皋,任命韓王信、周苛等防守滎陽。漢軍不敵楚軍,項羽最終攻克滎陽,烹殺了不願投降的周苛,韓王信則選擇了投降項羽。不久,韓王信逃回劉邦處,劉邦沒有怪罪韓王信,而是復立韓王信為韓王,繼續讓韓王信帶兵作戰。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劉邦、韓王信、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的合力圍攻下戰敗身亡,楚漢戰爭宣告結束。

投降匈奴

劉邦登基稱帝,建立漢朝後,大封功臣。韓王信與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併為異姓諸侯,地位不可謂不顯赫,然而劉邦對他們並不信任。公元前201年冬天,劉邦以謀反的罪名廢黜楚王韓信,貶韓信為淮陰侯。幾個月後,劉邦又擔心韓王信的封地會威脅中原安全,便把地處邊境的太原郡作為韓王信的新封地,讓韓王信防範匈奴人進犯漢朝。

劉邦對韓王信的調動不亞於對韓信的廢黜,韓王信對此心知肚明,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他主動請求把都城從晉陽遷往馬邑,以便防守邊塞。劉邦求之不得,答應了韓王信的請求。

這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進攻漢朝,圍攻安邑,韓王信不能擊退匈奴人,於是多次派人向冒頓單于求和。韓王信的求和緩解了匈奴人的進攻,等來了朝廷的援軍。不料,韓王信和匈奴人的來往被劉邦視為心懷二心,劉邦為此直接賜書責備韓王信。一瞬間,楚王韓信遭到誣陷被廢黜的情景出現在韓王信腦中,劉邦的責備猶如一把尖刀刺進韓王信胸口,韓王信知道劉邦這是要對自己動手了。

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楚漢風流》中軍事家韓信的影視劇形象

是坐以待斃?還是搶先反抗?韓王信思索良久,他決定搶先反抗。他又一次向冒頓單于派出使者,使者的任務不再是代表韓王信求和,而是代表韓王信投降,聯合冒頓單于進攻漢朝。隨後,韓王信撤掉邊防,引導冒頓單于翻越句注山,進攻太原,抵達晉陽城下。

韓王信的投敵令劉邦震怒,公元前200年冬天,劉邦親自率軍討伐韓王信。在銅鞮,劉邦擊敗韓王信,斬殺韓王信的部將王喜,初戰告捷。韓王信自知不敵,逃入匈奴境內,兩位部將曼丘臣和王黃擁立趙利為王,收集韓王信的殘兵,在韓王信和冒頓單于的支持下,繼續與漢朝對抗。不久,冒頓單于派遣一萬多騎兵增援王黃等,王黃等抵達晉陽城下,被早有防備的漢軍大敗,漢軍趁勝追擊,又在離石擊敗叛軍和匈奴的聯軍。其後,漢軍多次出擊匈奴人,頻頻得勝。

漢軍的勝利讓坐鎮晉陽的劉邦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消滅冒頓單于。冒頓單于當時駐軍代谷,劉邦派人打探匈奴人的情報,探子們回來後,異口同聲地描述匈奴人不堪一擊的情景,認為漢軍進攻匈奴人必勝。探子們的口徑一致打消了劉邦的顧慮,他果斷率領三十二萬漢軍翻越句注山,進入匈奴境內,對冒頓單于發動了進攻。劉邦急於求勝,率領先頭部隊抵達了平城,這時,冒頓單于不請自來,他率領三十多萬精銳騎兵突然殺向平城,劉邦大驚失色,慌忙率軍退守白登山,冒頓單于趁勢把白登山四面包圍。

實際上,冒頓單于對漢軍探子早有防範,他在代谷隱藏自己的精銳騎兵,故意向漢軍探子展示那些老弱殘兵,目的就是為了讓劉邦輕視自己,對自己冒然發動進攻。如今劉邦困守白登山,冒頓單于志得意滿,他在山的西面讓匈奴人騎白馬列陣,東面讓匈奴人騎青馬列陣,北面讓匈奴人騎黑馬列陣,南方讓匈奴人騎赤馬列陣,向劉邦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實力。不過,匈奴人只擅長騎射,不擅長和防守嚴密的漢軍步兵作戰,冒頓單于為減少損失,便採用圍而不攻的策略,和山上的劉邦展開了對峙。

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楚漢傳奇》中劉邦的影視劇形象

冒頓單于和劉邦對峙七天後,王黃等叛將遲遲不來與自己會合,這不禁讓冒頓單于對王黃等產生了懷疑,加之劉邦的漢軍主力已經抵達,冒頓單于為避免更大的損失,便把包圍圈放開一角,劉邦得以脫離白登山,和漢軍主力會合。

白登山之戰後,劉邦見識到了匈奴的實力,他決定放棄進攻匈奴的策略,改用和親的策略。但是,以韓王信為首的敵對勢力在冒頓單于的默許下,並沒有停止自己進攻漢朝的計劃,他們或直接進攻漢朝邊境,或拉攏漢朝將領一起反叛。公元前197年,代相國陳豨在韓王信的策反下,聯合王黃等起兵作亂,令漢朝邊境緊張的局勢驟然加劇。

公元前196年冬天,劉邦親自率軍討伐被他寄予厚望的陳豨。劉邦離開長安時,淮陰侯韓信稱病不從,秘密開始了自己和陳豨約定好的行動。陳豨臨行前,向好友韓信辭別,韓信沒有勸陳豨效忠朝廷,盡忠職守,而是認為陳豨早晚會被劉邦懷疑,陳豨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和自己聯手,裡應外合以圖天下。陳豨聽從韓信的建議,加之韓王信的引誘,他到任後果然發動了叛亂。這年正月,韓信得到消息後,一邊派人和陳豨取得聯繫,一邊和家臣策劃襲擊呂后和太子之事。韓信百密一疏,在關鍵時刻得罪了自己的舍人,舍人於是向朝廷告發了韓信的密謀。呂后和蕭何經過詳密的計劃後,引誘韓信進宮,在長樂宮擒殺韓信,並下令滅了韓信的三族。

呂后誅殺韓信,消除了長安的危機,劉邦卻沒能一舉平定陳豨的叛軍。韓王信趁亂率領匈奴人進攻漢朝,駐軍參合,劉邦隨即派柴武迎戰韓王信。柴武戰前寫信勸降韓王信,依然稱韓王信為“大王”,對韓王信予以極大地尊重,韓王信自知罪孽深重,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他在回信中自述犯下的罪行,語氣悲涼地拒絕了柴武的招降。公元前196年正月,柴武攻克參合,斬殺韓王信。至此,兩個韓信在同年同月,以同樣悲慘的命運走完了一生。

從公元前196年起,悲慘的命運似乎籠罩在了所有漢朝異姓諸侯王的頭上。正月,淮陰侯韓信被滅族、韓王信戰敗身亡。三月,梁王彭越被滅族。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叛亂。第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英布和陳豨同月戰敗身亡。二月,燕王盧綰遭到發小劉邦(劉邦和盧綰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猜忌和討伐,被迫流亡塞外。四月,征戰一生的劉邦病逝,盧綰得到消息後逃亡匈奴,最終客死異鄉。

子孫歸漢

漢朝的異姓諸侯王是楚漢戰爭的殘留,劉邦在無力獨立消滅項羽的情況下,只得聯合異姓諸侯王的力量對抗項羽。在現實利益的驅使下,這些異姓諸侯王奮戰疆場,為劉邦牽制項羽的兵力,瓦解項羽的優勢,幫助劉邦徹底擊垮了項羽。但當漢朝建立後,這些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異姓諸侯王反而成了威脅中央政權的存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異姓諸侯王與劉邦的根本矛盾是無法化解的,於是,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很難有善終者。

令人欣慰的是,漢朝沒有因為韓王信叛亂而仇視他的子孫們。漢文帝時,韓王信的兒子韓穨當和孫子韓嬰重新歸附漢朝,漢文帝同時封韓穨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七國之亂時,韓穨當功冠諸將,名聞天下。

其後,韓穨當的孫子韓嫣受漢武帝寵信,名顯當時。韓嫣的弟弟韓說北討匈奴,南破東越,立有軍功,曾被漢武帝封為龍額侯(後坐酎金失侯),最後和兒子韓興先後死在巫蠱之禍中,親身參與並見證了漢武帝晚年的政治大動亂。

另一個韓信:貴胄之後,投降匈奴,引發白登山之戰的始作俑者

《漢武大帝》中韓嫣的影視劇形象

韓興的弟弟韓增在巫蠱之禍中被漢武帝赦免,覆被封為龍額侯。韓增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在漢宣帝時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權傾朝野。不過,韓增“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

韓增死後,其家族成員世襲龍額侯,一直到王莽篡漢後,才被剝奪爵位。

可以說,韓王信的子孫歸漢後,靠著皇帝的大度和家族的經營,洗刷了祖先不堪回首的過去,他們世代為漢朝效力盡忠,和漢朝同命運共呼吸,成了漢朝歷史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