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给我20块钱”,两位爸爸做法截然不同,20年后孩子差距大

从前我们追求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从小开始给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做一切有助于智力开发的事情,教育孩子懂分享,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

现在除了智商和情商外,又出现了一种“钱商”,顾名思义培养孩子管理钱的能力,想要孩子未来有出息成为有钱人,那么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钱商”,想要培养孩子的钱商,就要从孩子的零花钱入手。

“爸爸,给我20块钱”,两位爸爸做法截然不同,20年后孩子差距大

平时孩子要零花钱你都是什么反应?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拒绝孩子,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孩子花钱一定要控制,不管孩子要买什么一律拒绝,非买不可时自己会货比三家去给孩子买。

第二种是什么也不问立马给钱,有些父母工作忙,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因为没时间陪孩子父母感觉亏待孩子,想着拿钱补偿孩子,所以孩子要零花钱,都会毫不犹豫的给钱,而且孩子要10块会给100块。

第三种询问孩子要钱干什么,有的父母非常理性,不会第一时间决定给不给孩子钱,会询问孩子钱的用途,如果真的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会给孩子钱的。

“爸爸,给我20块钱”,两位爸爸做法截然不同,20年后孩子差距大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最后一种是最明智的做法,张爸爸是做生意的富豪,经常不在家东南西北的跑,孩子小时候要20块钱,为了让孩子高兴,张爸爸都会给孩子100块,后来孩子要的越来越多从100到1000再到上万,20年后可想而知孩子成了一个玩世不恭,花钱如流水的富二代。

“爸爸,给我20块钱”,两位爸爸做法截然不同,20年后孩子差距大

李爸爸是小学老师,家里是正常小康家庭,孩子在10岁前要零花钱李爸爸基本都是拒绝的,直到有一天到学校门口接孩子,看到孩子盯着同学手里的小零食流口水,虽说那些零食都是“垃圾食品”,但是作为爸爸不想看到别人孩子有的,自己孩子没有。

从那之后李爸爸都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这笔零花钱孩子可以自己支配,而且之后孩子再要钱李爸爸都会问孩子用途,如果合理都会给孩子。

经过转变后李爸爸培养出孩子的“钱商”,孩子长大成人后虽然只是公司的程序员,但是却极有理财头脑,到了大城市也算是成为了人上人。

“爸爸,给我20块钱”,两位爸爸做法截然不同,20年后孩子差距大

2位爸爸不同的做法,造就20年后孩子的差距,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钱商”呢?

一:给孩子一笔可自由支配的固定零花钱;这笔钱父母可以分期给孩子,一个月给多少,或者一天给多少,数量固定,不过问孩子钱的用途。

二:培养孩子攒钱的习惯;父母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攒钱的习惯,给孩子买一个存钱罐,然后孩子洗袜子、洗碗、拖地都可以给一些报酬,让孩子存进存钱罐。

三:带孩子出去花钱;培养“钱商”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怎样花钱,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去买东西,学会怎么样花钱。

如果孩子跟你要20块钱,你会怎样回应?


我是一个萌娃控,也是一位高级育儿师,关注儿童心理,一起解读成长的那些烦恼,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了共鸣,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