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徐爱就经书与史书之间的区分,与先生进行了探讨。先生也与之分析了经史书流传于世的方式与价值。让后人能更清晰的理解典籍经史。

传习录十六 经书亦是史书,正邪之事,传之有道

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徐爱说:“先儒讨论‘六经’,认为《春秋》是史。而史书只记载历史事件,这恐怕与其他‘五经’的体例和宗旨稍有不同。”

  • 先生说:“从记事方面讲叫‘史’,从论道方面讲叫‘经’。事实是天理的表现,天理表现为事实。因此《春秋》也是经书,‘五经’也是史书。《易》是伏羲时的历史,《尚书》是尧舜之后的历史,《礼》《乐》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他们记载的事实相同,所阐述弘扬的道理也相同,怎么会有所差异呢?”
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 先生接着说:“‘五经’也只是史书。史书是用来明辨善恶、总结经验教训的。善可以用来教化,因而特别保存善的事迹让人仿效;恶能够让人引以为戒,所以保存一些戒条而省去事情发展经过,以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徐爱问:“保存善的事迹让后人效仿,亦是保存天理的原本面目。省略恶事的经过以杜绝奸邪,亦是为了将私欲抑制在即将萌芽的状态吗?”

  • 先生答道:“圣人著经,确实包含这种意思。但是也不必局限于文句。”
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徐爱听了,又问:“恶可以引以为戒,保留戒条而省去事情经过以杜绝奸邪。然而,在《诗经》中为什么不将‘郑风’和‘卫风’省略呢?先儒认为‘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这种理解正确吗?”

  • 先生说:“现存的《诗经》不再是孔子所修订的原貌了。孔子说:‘放郑声,郑声淫。’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卫之声,亡国之音也。’这就是孔门家法。孔子修订的《诗经》三百篇,都是雅乐。不仅可以在拜祭天地和祖先时演奏,还可以在乡村郊庙中演奏,并且有助于陶冶性情,涵养德操,移风易俗,怎么会有‘郑风’和‘卫风’之类的诗呢?这种诗是助淫导奸呀!‘郑风’和‘卫风’肯定是秦始皇焚书之后,世俗儒生为凑齐三百篇的数目而硬套上去的。而淫邪之辞,民间有许多人喜欢传播,现在街头巷尾并不少见。朱熹所谓的‘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正是欲解释而又不能解释,反替邪恶辩解。”
王阳明心学:‘经’与‘史’的正邪之道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