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在地理上,西藏、青海有多高,江蘇就有多低,貴州、福建有多崎嶇,江蘇就有多平坦,這是江河湖海的造化,它東臨黃海,北有淮河、南有長江,中間是大運河,串聯了江蘇的江、淮與四大湖,水造就了江蘇,改變了江蘇。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江蘇在清朝成為統合的區劃,開始走上了獨自探索的道路,由於江河的阻隔,江蘇可分為吳語區、江淮官話區和中原官話區等三大語言區,由此衍生的文化也構成了江蘇的多元文化。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有江河湖海的江蘇地區,農耕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傳統工商業甚為繁榮,河湖密佈乃為天賜佳水,平原坦蕩乃為天賜耕土,海洋之濱足以取鹽,南宋以前,江蘇的南北差距並不明顯,南北相得益彰,改變這一平衡的是朝淮河奔湧而來的黃河。

江蘇的江河

江蘇管轄下的海域,面積為3.75萬平方公里,但僅分佈有26座海島;江蘇擁有765公里海岸線,但582公里是灘塗溼地,全國約25%的灘塗溼地在江蘇,今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黃渤海溼地,一期位於江蘇。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濱海溼地

擁有如此多的灘塗溼地,得益於在江蘇地區匯入海洋的河流,宋朝之前,是雪域高原來的長江、桐柏山來的淮河,以及山東丘陵中來的沂河、沭河,用了漫長的時光,把水中夾帶的泥沙、殘骸沉積了下來,數次交替的海侵海退最終塑造了灘塗溼地。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大運河

低平的地形讓江蘇水網稠密、灘塗廣闊,江蘇省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7萬平方公里是平原,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50米以下,海拔最高的玉女峰僅為624.4米,在這樣的地方,不僅密佈著眾多的天然河道,人們也開挖出眾多的溝渠、運河,所以今天的江蘇水系,既有大自然的造作,也有人們的痕跡。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江蘇境內的長江長度約433公里,帶來了江蘇95%的水量,橫向的河道還有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河道、新沂河,京杭大運河縱貫江蘇南北718公里,連通了淮河與長江,整體上,它們構成了江蘇“豐”字形主幹水道。

江蘇的湖泊

低窪的地勢、稠密的水網和豐沛的降水,必然會帶來湖泊,我國五大淡水湖中,江蘇佔有兩席,他們是居第三的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四的洪澤湖(2069平方公里),江蘇的天然湖泊數量近300個,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個。

隋唐開始,太湖流域逐漸成為王朝的糧倉和經濟富庶之地,算是正宗的蘇南地區了,唐代就有“蘇之繁雄,固為浙右第一矣”的讚譽,韓愈直言“當今賦出於天下,江南據十九”,白居易也說“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諸州,蘇為最大”。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太湖與蘇州

到了宋代,太湖流域就是那個“蘇湖熟,天下足”的地方;今天的太湖流域,仍然是經濟發達之地,蘇錫常的富庶當仁不讓。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洪澤湖

地層斷裂下陷出現了凹陷地形,水源不斷在這裡彙集形成了小湖群,1128年開始黃河奪淮,原有水系的河道堵塞,小湖連成大湖,就是洪澤湖,隨著水源不斷增多,湖水沿著地質裂縫不斷伸展,後來高家堰的築成,洪澤湖變成了今天的樣子,這裡是小龍蝦之鄉。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高郵湖

大運河沿線的湖泊,除了太湖和洪澤湖,還有高郵湖和駱馬湖,它們是江蘇的四大湖,江蘇對湖泊更加偏愛,最明顯的是把海島給浙江,從而幾乎得到整個太湖,只給浙江湖州留下了沿岸50米的水域。

不安分的黃河

河湖密佈之地,控制好了水就是魚米之鄉,控制不好水就是水患肆虐之地。

1128年,南宋為了阻擋金兵,人為掘開黃河南堤,洶湧的黃河直向淮河流域奔來,直接對淮河下游北岸地區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是黃河不安分,還是人讓黃河不安分,無疑值得深思,1194年,金軍為了驅散在黃淮集結的南宋軍,又人為掘開黃河南堤,淮河下游地區又遭受了災難。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淮河的河道十分平緩,在黃河面前甚為脆弱,根本無法承受黃河的水量,黃河夾帶的大量泥沙很快就堵塞了淮河入海河道,蘇北既有水系也無法避免被黃河水填滿,溢出的河水淹沒良田,土地出現了鹽鹼化,紊亂的水道使蘇北地區“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蘇北的衰落由此開始。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黃泛區水災

1855年,不安分的黃河又改道,從河南銅瓦廂直穿山東西北部匯入渤海,蘇北告別了黃河,黃河改道,是蘇北及蘇中部分地區相對落後的歷史根源,近三四十年來才改變了這一困局。

水與江蘇

水增加了江蘇的陸域。1128年-1855年,黃河奪淮700年中,使濱海縣城不“濱海”,鹽城市區已不見海浪翻湧,雲臺山由孤島併入連雲港大陸,淮河故道的入海口向海洋延伸90多公里;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長江夾帶的泥沙遠低於黃河,但長江河道穩定,黃河用700年沖積出的土地,長江可能需要兩三千年,使鎮江、揚州從沿海地區化身為沿江地帶,滄海變桑田莫過如此,長江淤積出了南通、崇明島和上海。總之,河流至少衝積了江蘇三分之一的土地。

水是江蘇的軍事防線。在古代,江蘇地區的水網有很高的軍事價值,主要體現在南方政權的進攻和自保上,劉裕出兵後秦藉助了便利的水道支撐物資補給,東吳借長江抵禦晉軍,南宋借淮河、長江自保。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水是江蘇的高速公路和商道。縱橫交錯的河道,在近代以前就是人們的高速公路,是最便捷的交通條件,這往往又帶來商業,在大運河沿線出現眾多的碼頭型城鎮,形成了古代的運河經濟帶,加上長江黃金水道,物流和人流都能彙集於江蘇。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水給江蘇帶來了富庶。有充足的的水源,加上適宜農耕的平原及沼澤地,意味著擁有其他地方無法企及的農業潛力,人們開挖溝渠、圍湖造田,開出有完整的防洪、排澇、灌溉、交通系統的圩田,江蘇因此成為糧倉,物產甚為豐饒,有的地方在今天成為農業景觀,人們依水建城、傍水而居、借水興業,江蘇成了被羨慕的富裕溫潤之鄉。

當然,水也曾經給江蘇帶來災難,主要是黃河對蘇北的禍害,700餘年中使蘇中、蘇北地區日漸落後於蘇南,在近代公路、鐵路興起的時代,黃河雖然已經告別江蘇,卻留下了“爛攤子”,影響到了江蘇早先的鐵路佈局和建設,這出乎了人們想象中的“平原比山區更好修鐵路”。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地勢平坦、財力充足的江蘇,不是我國最先實現市市通動車的省份,甚至也不是市市通鐵路的省份,除了隴海線,蘇北幾乎所有的鐵路都是近三四十年修建的,待到規劃建設中的江蘇鐵路建成通車,蘇北、蘇中、蘇南之間的交通連接將迎來徹底改觀。

江蘇是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運河兼具的省份,江蘇的水柔美溫婉,潤澤了這裡的城市、鄉村、良田,滋養了江蘇人,蘇北因處在水網防線的前沿,出武將,而一直富庶的蘇南,則文人輩出,亂世靠武,盛世憑文,南北的文武交相輝映,無論何時,被水改變的江蘇,都離不開這些江河湖海,在任何時代也都有江蘇的一席之地。


  • 《歷史時期黃河泛淮對江蘇海岸線變遷的影響》,作者:孟爾君
  • 《南宋以來江蘇海岸帶歷史海岸線時空演變研究》,作者:張曉祥、王偉瑋、嚴長清
  • 《在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開拓江蘇水利的美好未來》,作者:呂振霖

江河湖海如何塑造了江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