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公司引入AI技術進行創作,AI真能為行業帶來福音嗎?

被冰封的忢


一味的強調自動化反而會讓動畫產業失去創新的基礎。AI也許永遠無法超越已故動畫大師金田伊功,因為他的卓越之處就在於“創造了誰都沒能想到的繪畫。”


湖月華清


可以為動畫行業帶來福音,但這福音就現在來說是有

限的,還不能達到實用價值

原因如下:

〔1〕我們尚處於人工智能建設的初期階段,絕大多數的運用都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因此即便是要把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手繪動畫的製作,能做的事情還很有限

〔2〕製作,分原畫,也就是關鍵動作,中間畫,再銜接下一個關鍵動作,就作畫難度來說,原畫遠高於中間畫,而繪製中間畫的職業就是“動畫”,動畫的作畫要求低,但是需要大量的重複勞動來實現

而交由人工智能,在2個關鍵動作中,自動生成中間畫的話,那麼就可以大大提高製作效率,如果該技術成熟的話,甚至可以節約人力成本

〔3〕日本動畫骨幹級別的企業,依然只能做到輕度的中間畫自動生成,並且還需要進行作畫的修正才能實際使用,而修正需要花費的額外時間和勞動力,幾乎把人工智能生成帶來的效率優勢給抹平了……所以,在技術改進方面,仍然有著很大的空間

〔4〕目前AI能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簡單自動上色,相信不斷進步的AI在提高上色的準確度之後,上色也會變得更加快捷安定。

自動生成背景,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直接將實拍照片,變成一張卡通風格的背景,稍加調整就能實際使用在動畫製作中,有優勢

3D動畫製作,自動生成動作和角色

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後,即便沒有動畫師的輔助,也可以非常輕鬆的完成路人的動作的設置,大大提高了製作的效率

〔5〕至於要“超越人類的創意”,短期內我覺得是看不到的,如果“強人工智能”出現,甚至“超人工智能”出現,那就不僅僅是對動畫製作,對整個人類世界都會是巨大的變革和挑戰











坎特伯雷


AI運用在動畫領域,其背後是工作重心的轉移。傳統動畫製作流程中,每個角色的動作,要麼是靠動畫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用手調出來,要麼就是靠動作捕捉。但前者的製作流程很慢,後者則需要較高成本,一般只有大投入的動畫電影或動畫大作才會使用到。而且動捕雖然快,但仍免不了會有一些偏差,要人工去修正,也需要時間。

從現象級國漫《秦時明月》,到陸續推出《天行九歌》《武庚紀》《天諭》,再到如今火爆二次元的《斗羅大陸》,背後製作方——玄機科技,堪稱中國動畫界的“超級IP締造者”。讓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已悄然引用AI在動畫製作中,成為國內首家實現用AI製作動畫的公司,所以在AI技術下,日本的動漫也會有一定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