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各國是如何一步一步進行“去漢化”的?

閆孫


這個問題是一個歷史的遺留問題。東亞各國無非就是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這幾個國家吧。說句老實話,這個所謂的“去漢化”就是個官方行為,可真正要去,談何容易。

這幾個國家和中國的關係都很相似。要不就是曾經的中國的一部分,要不就是中國的屬國,要不就是中國的藩國。一直全面的學習中華文化,以中華文化為榮。可現在,這幾個國家怎麼突然搞開“去漢化”了?

這跟近代中國的衰敗有直接的關係。在鴉片戰爭後,中國一步步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各國對中國的掠奪愈演愈烈。當然,中國的這些屬國也不能逃脫被西方列強瓜分掠奪的命運。

越南是被法國殖民者整個吞併的。由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得在中法戰爭中勝利的中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政府放棄了對越南的權益,使得越南被法國吞併。

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當然要推行去漢化的運動。它為了防止越南再度與中國發生聯繫,影響它的殖民利益。在越南大力推行殖民教育,對越南過去的文化進行破壞摧毀,包括取消漢字的使用等。

而日本,則是在即將亡國滅種的時候,開始了明治維新,大力推行對西方學習。他們提出“脫亞入歐”的口號,進行了全盤向西方學習的活動。同時,為了它的大陸侵略政策,對中華文化進行了無恥的誹謗和汙衊,將中國人也稱為東亞病夫。

而朝鮮和韓國,在日本佔領期間,就接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歧視,並開始了去漢化的活動。

在二戰結束後,這幾個國家相繼獨立。它們在民族主義的情緒下,更進一步的進行了去漢化的運動。包括廢除漢字,改變地名等。這些都無可厚非,因為這是它們民族自尊心和政治上的需要。

但是,僅僅靠政府的要求,去漢化活動能成功嗎?說句老實話,這種運動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中國的文化對這幾個國家影響太深,根本不是靠簡單的手段就能夠去除的。

這些國家世世代代都是使用漢字,以中國文明的標準作為道德準則。想要找替代品,是不可能找到的。這使得這幾個國家的去漢化運動走進了死衚衕。到現在,韓國連祖宗留下的古書都不認識了,歷史都斷代了。

這些國家一面進行著去漢化的活動,一方面又在爭搶著中華文化的桂冠。比如說,日本在宋朝滅亡後,就宣稱自己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而越南和朝鮮則自稱小中華。這種銘刻在他們民族骨子裡的東西是無法用政令去除的。

所以說,民族主義者的激進政策,並不能擺脫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包括對他們自己的影響。我相信,在將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這些國家的去漢化運動終究會走向失敗。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整個東亞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但是二戰結束以後,隨著封建王朝逐漸成為歷史,東亞各國民族主義的興起,對待漢文化有著不同的態度。例如韓國,就矢志不移的實施著去漢化的政策。

那我們先來看一下,對於去漢化最為熱衷的韓國人是如何去漢化的。

韓國人去漢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43年,也就是韓國口中的所謂世宗大王。那為何世宗大王要推行去漢化政策呢?原因是當時韓國上層社會學習的大多是漢文。但是一來漢文複雜難懂,二來朝鮮的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大量底層民眾無法學習漢文,使得很多從中原傳來的文化書籍等都難以識別。

就這樣,世宗大王就在全國推行了一個所謂的《訓民正音》,也就是後來的朝鮮文字。但是不幸的的是,因為朝鮮人辦事的虎頭蛇尾,導致這個政策執行起來特別艱難。因為很多地方都不合理,本來想要將文字簡單化,提高識字率,結果卻因為設計的不夠合理反而增添了大家的識字難度。大家看看現在朝鮮文哪些鬼畫符的內容,就能知道當時的朝鮮人學習起來是個怎樣的感覺了。

雖然此次進行的不算是很成功,但是總算邁出了去漢化的第一步。而後,到了朝鮮南北分裂,韓國成立,自詡為大韓民國的南朝鮮人,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一舉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行列之中,對待自己國家的文化源自漢文化這一點,在民族主義甚囂塵上的當下,就更加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韓國人就加速了去漢化的進程。大致的進程如下: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隨即頒佈《韓文專用法》,不過漢字、韓文混用的局面還是存在。1949年,朝鮮開始全面廢除漢字。
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在其後的十年間韓國的出版物上幾乎再無漢字。
1988年漢城奧運會,韓國政府取消社會上存在的一切漢字的標記,強調韓文化,意在去漢化。
1999年,韓國方面的對漢字的政策又進行調整,2月金大中總統下令部分解除對漢字使用的限制。
2005年,漢城改名事件。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召開記者會正式向中國聲明把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

由此,韓國的去漢化進程總算進行完畢。然而急於和漢文化割裂的韓國人,卻發現,經歷了太多年的沉澱,漢化並不是一朝一夕政府頒佈幾個法令就能解決的問題。廢除了漢字後,各種弊端也逐漸凸顯。

因為韓國實行的文字是表音文字。大概的就是類似於我們的拼音。而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卻不一一對等,導致出現很多多音字,這讓人在交流中完全是一頭霧水。為了表意明確,又不得不在旁邊用漢文進行註釋。

另外,韓國老一輩的人因為是學習漢字而來,突如其來的劇烈的去漢化運動,結果讓這些人一下子成為了文盲。而年輕人傾向於使用韓文,這就是兩個群體之間產生了對立。

這也是很多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在去除了漢字之後,又重新加上的原因所在。


總結:諷刺的是,韓國人一方面熱衷於去漢化,生怕自己優秀的民族特質沾染了落後的漢文化,另一方面卻又因為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歷史相對薄弱的缺點,對漢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堂而皇之的掠奪。如端午祭等,都被韓國據為己有。


Crazy歷史


中華文化歷經了千年的發展與沉澱,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秦漢以來,中國一直在東南亞各國中處於金字塔的最頂端。但是雖然中國強大,也不會依靠強大的武力讓別人屈服,都是以德服人。將自己的先進文化傳播到東南亞各國,讓他們書中華之文字,行中華之禮節,中國構建了獨特的的“漢文化圈”,而這其中,對朝鮮國與日本國的影響最為巨大。

朝鮮的去漢化

朝鮮國是東南亞國家當中去漢化最早也是最為徹底的國家。

早在1945年,漢字在朝鮮國被廢除,眾所周知,朝鮮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收到中國的保護,甚至在古朝鮮時期只有王公貴貴才能夠學習漢字,會寫漢字在當時的朝鮮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而漢字也與韓語能夠很好地貼合。

但是到了20世紀,中國逐漸式微,朝鮮也乘機脫離了中國,在當時得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之下,極端民族主義盛行,他們認為朝鮮人說漢語是一件很沒有尊嚴的事情,朝鮮也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於是大量的年輕人開始學習韓語,甚至把學習韓語當作是愛國之舉。但是官方並沒有禁止漢語,直到1970年韓國禁止學校教習漢字,十年之後漢字才在韓國絕跡。

但是,韓國人也無時無刻離不開漢語,因為韓文是由拼音組成的,一遇到多音字就無法表達,需要藉助漢字的標註,為了讓名字不被誤讀,每個韓國人的名字都有兩種寫法,一種是韓文,一種是漢文。

但是朝鮮人不這樣做,所以他們念名字時經常唸錯。

日本

日本這個國家最厲害的就是認真與執著。

中國即使把日本全盤否定,也決不能忽視一件事,那就是日本人的長處:認真。無論發生什麼事,作為中國人,這一點不可不學-----魯迅

如今,東南亞各國的“去漢化”基本已經結束,但是日本依舊守著漢文化的大門,這又是為什麼呢?

日本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國家,如果說徐福東渡日本的故事是真實的,那麼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就長達兩千餘年,日本這兩千餘年的漢文化根脈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次改革可以斬除的。

日本文字和語言的的表達需要大量漢字的參與,所以一旦漢字被日本放棄,日本人的之間就不能夠交流,日本要重新創造出一種語言來滿足使用,這一浩大的工程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與財力,得不償失,所以漢字會一直被日本使用。

時至今日,日本的文化學者也絲毫不掩蓋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崇拜之情,漢文化甚至已經融入了日本這個民族,光看著一點,就不得不佩服這個民族。


七七談歷史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古代的時候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形成了“東亞文化圈”,這其中就有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然而近百年來,這些國家“去漢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朝韓和越南。

越南北部在五代以前,一直是中國領土。無論其文化,還是生活習慣,都深受中華文化薰陶。不過在近代被法國殖民以後,就開始全面去“中國化”。法國殖民者大肆推行拉丁文字,還要求越南當局徹底廢止漢字。1945年越南獨立後,他們非但沒有恢復漢字,反而變本加厲的推行拉丁文字,從此漢字真正退出了越南的歷史舞臺。不過可笑的是,他們使用的拼音文字,不能完全適用越南語言。有些特殊的地方,還得用漢字,比如佛寺中的佛經就依然用漢字。

大家都知道,朝鮮和韓國在古代的時候,無論是分裂時也好,還是統一的時候也好,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那麼,朝韓就同越南一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朝鮮半島曾被日本殖民,日本侵略者強行推行日語,廢除了朝鮮諺文和漢字。不過在1945年朝鮮獨立後,依舊限制漢字的使用。儘管朝鮮一分為二,但兩國還是不約而同的廢除了漢字。另外,韓國首都曾叫“漢城”,中國味兒十足。但在2005年的時候,廢除“漢城”的稱呼,改叫“首爾”。不過,韓國同越南一樣,他們依舊不能徹底擺脫漢字。

雖然他們嚷著“去漢化”,但他們仍然不能完全的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自豪。


青楓雨霜


實際上我們自己也正在一步步去漢化,在校的學生校外補課家長不惜花重金一對一補英語,補漢語的很少。開發商的樓盤,街區,什麼維多利亞,什麼…都冦以洋名為時髦。自己都把持不住,東亞周邊國家粉粉去漢化是自然的事。冷靜下來,不要為此現象覺得丟面子太糾解,如果你真地強大,國民幸福,萬國來朝以漢化為榮是自然的事。


劉工227459850


東亞文化圈大多受華夏文明的影響,除了著裝之外,最深刻的影響恐怕就是語言文字。現在,我們行走在東亞乃至東南亞各國,幾乎隨處可見漢字的繁體字。

在各類文物古蹟上,更是多之又多,甚至有些國家,還用漢字書寫自己的姓名。

還有一些國家,比如日本,乾脆借用漢字為雛形,形成自己的文字——日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個對日語一竅不通的中國人,行走在日本國內,基本生和沒啥影響。因為,幾乎所有的路標、賓館、交通等等日常生活,我們都可以看懂標識的意思。

泱泱中華,讓國人倍感榮耀。然而,時光走到了今天,我們周邊的東亞乃至東南亞鄰國,開始去中國化。韓國甚至不滿我們對其首都漢城的稱呼,強烈要求中國稱其首都由漢城變成首爾。但是,奇怪的是,發源於漢江的漢城,改成首爾了,為啥漢江不改成首爾河呢?

去漢化,成為我們近鄰推行的國策之一。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無論是日本,還是越南,無所不用其極。這些國家中,朝鮮、日本、韓國去中國化可能還能說得通。但有一個國家,生活習俗、語言文化跟中國一樣,也開始去漢化了,而且,他們如此這樣做,的確有點可憐。

這個國家不是別國,正是我們的近鄰越南。

歷史上,越南是天朝的統治疆域,秦漢時期,中國在越南設象郡、交趾郡對越南進行直接管轄。此時,越南成為中國一個郡縣,隸屬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之下。直到公元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越南被中國統治長達一千年之久,史稱“郡縣時期”或“北屬時期”。

儘管968年獨立建國,但仍屬於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885年,中國被迫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才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在這長達二千年的藩屬與統治時期,越南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文字,一直使用漢字,儘管也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語言文化現象,但是中越民間交流絲毫不受影響。

諸如,19世紀中後葉,法國侵略越南,越南使臣來中國求援,對中國救援不力,越南使臣曾憤然寫道:“餘等不勝憤恨。我國與法之事,原由中朝來文願為調停,又召餘等至津詢問,乃講說既不能成,又畏縮趑趄不肯以兵船相援,以致法人乘我有事,迫我以和。我國當此變故交集,其勢不得不從,而中朝不能保護藩封,不知何辭以自解於天下也?世局至此,尚何言哉!”

可見,越南使臣深諳漢文化,文言文寫起來就如果自己的話一樣。其實,這都與越南學習中國文化不如關係。在越南歷史上的李朝、黎朝都崇尚儒學,尊崇孔子,還學習中國科舉考試,從民間選取大量儒家文化深厚的士子。

如此,在19世紀中後葉以前,越南使用的文字一直就是漢字。然而,在法國殖民越南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1885年,中國與法國簽訂條約,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法國開始全面殖民越南。然而,法國殖民者做的一件事,就是全面去中國化。在文字方面,就是用拉丁文字取代漢字。這個拉丁文字就是由17世紀到越南傳教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根據之前在法國傳教士的拼寫原則整合而成。

為了推廣這一文字,法國殖民者要求越南當局禁止使用漢字。到了1945年8月,越南獨立同盟會發起了群眾運動,從親日傀儡政權越南帝國手中奪取了政權,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此後,越南更大力度推廣這種拉丁文字,漢字真正退出越南的歷史舞臺。

不過,可悲的是這種拼音文字,不能適用越南國內多音字,很多語言用這種拼音文字無法表達,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還不得不使用漢字。比如,在越南佛教寺廟中的佛經依然是使用漢字。

一個國家,居然使用外國人發明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這種文字還不能表達語言文化中的多音字意思,不得不說實乃可悲可嘆。




明日該何去何從


在一九五零年,韓國大力推行“去漢化”全面使用他們的文字,又在一九六八年,韓國政府下令禁止漢字出現在公文和教科書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