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拐啦!拐啦!历史的拐点,无外乎天、地、人的因素,而人则是左右历史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春秋战国时,各国间兴说客,即靠游说来趋利避害、合纵连横,彼时,能言善辩之士方能居庙堂之高。靠嘴炮忽悠天下者,有思辨饱学之人,自然也就有欺上骗下之徒。前者或为天下苍生,或为施展抱负,因势利导,功过大都可以理解,可后者所图多是云山雾罩,让人琢磨不透,甚至经常有啼笑皆非的感觉,但却不得不敬服这般忽悠大神们的瞒天过海计。当然他们的结局也各不相同,有人忽悠到死,有人忽悠成仙,有人成了千古罪人,有人至今仍被奉若神明,不得不叫人扼腕嗟叹。

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沈惟敬

历史上的大忽悠,这第一位就想到了这个外交表演艺术家,说到他,就一定要提到沈惟敬表演的大舞台——明代万历年间的万历三大征之援朝战争,也就是朝鲜历史上的“壬辰倭乱”。此次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为了平衡原来诸大名之间未消化的势力和平息众多武士的分封问题,决定对外用兵。日本于1592年派出14万大军渡海,企图借道朝鲜进攻大明,而实际用的是假途灭虢之计,仅20天就攻占了朝鲜首都汉阳。其实,在日本准备用兵之前,就有在日华人向福建地方政府传递了消息,但未能引起明廷的足够认识。直到朝鲜诸道仅剩一道,朝鲜王李昖泣血请求入境,明廷才全面紧张起来,跟大臣斗气不上朝,但大事不糊涂的万历下旨准备应战。但是,当时万历三大征的另一场战争——宁夏之役还未结束,无论从财力和兵力上都不足以应对大规模作战,再则辽东兵马初次接战,因准备不足和情报失利而铩羽而归,致使明廷准备行使缓兵之计。这样,明朝末年著名的外交表演艺术家沈惟敬登上了他的表演舞台。

沈惟敬,浙江嘉兴人,嘉靖年间,与其父协助胡宗宪抗倭有功,曾受到朝廷的嘉奖。他的家族很多人都是海商,从事对日本的贸易,因而沈惟敬对日本并不陌生,且身边也有很多对日本极为了解之人。但是,并不像后来人描述的那样,其通晓日语,专事日本的商人。援朝战争发生之时,沈惟敬已迁居京师,整日炼丹求长生,也因此结实了一个袁姓的同好,而这个人正是时任兵部尚书石星某个爱妾的父亲。万历皇帝全权由石星负责援朝事宜,当需要缓兵之时,通晓日本诸事的沈惟敬便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当然,这段故事后来被演变为满朝文武不熟悉日本,只得张皇榜求贤,海商沈惟敬接榜而出。

万历皇帝封了沈惟敬一个游击将军之职,便匆忙让他踏进了朝鲜的国土。沈惟敬的首次出场也颇为传奇,其常常自诩为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当年郭子仪曾单骑说服与吐蕃一同进犯的回纥人退兵。于是,他便只带三四个家人,慷慨的走入刀枪林立的平壤城,见到了此场大戏的最佳男配角小西行长。接下这二位,一个要行贪天之功,一个厌战想赶紧渡海回家,开始三番五次的忽悠完万里,在忽悠丰臣秀吉,竟瞒天过海,几乎达成了真正的何谈,只可惜最后功亏一溃。最后这位大明郭子仪被冠以通倭的罪名处斩。客观的讲,首先沈惟敬在平壤、汉阳之役是有功的,而且他和小西行长的忽悠,并未出卖国家,出卖祖宗,只是想用手段达成目的而已,这位仁兄只是玩的有些过了而已。

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卢生

这位神棍也是忽悠届的天王级人物,传闻世人瞩目的万里长城的修建,就跟卢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城不是吹的,而是堆的,没错,是吹完,采才去堆的。秦的崛起,不单单是依靠与六国的统一战争,也有着一段与西戎争斗不断的历史,所以说始皇帝对胡人的防备心肯定是很高的,可他为什么会下令将赵、魏、燕等国长城连成一片,并派出大军镇守防备呢?某种程度上这与他高傲刚愎的性格不符,也与强大且善攻的军队实力不相匹配。这一切,就跟一位靠嘴炮横行天下的方士有关,他就是卢生。

卢生,燕国人,是当时著名的方士,方士就是能炼丹求长生之人,周天子身边便有会法术者,为王室祭拜鬼神,也就是说方士嘛,就是能大力丸的跳大神的……卢生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秦王一扫六合,成为始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然是仙是神,求长生也在所必然。卢生与侯生、徐福等人便有了勇武之地,开始频繁到所谓海外,为秦始皇寻仙问药。有说,卢生自海外带来图文,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是指胡人,也就是指北方的匈奴,便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边境,并大肆征发民夫修筑长城。调防大军致使关中空虚,征发民夫致使怨声载道,修筑长城致使财政失衡,可以说卢生可能也没想到他这海外的仙书能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你说说始皇帝也是,“胡”字,他咋就不想想他还有个傻娃叫胡亥呢,一刀宰了,可能也就没了二世而亡的笑柄了。

卢生还规劝始皇帝少见大臣,要避恶鬼,才能见真人,才能修仙长生,间接致使嬴政同学成了古代帝王刚愎自用的典范。你要以为卢生大神就干了这么点儿事,你就错了,还有一件震烁古今的大事与他有关,那就是“焚书坑儒”。所谓焚书坑儒,其实是坑术士、方士,当然也有一部分儒生在内,只是到了汉代变成了全是儒生了。卢生曾鼓动一部分儒生攻击郡县制,直接致使始皇帝下令焚烧经书,随后卢生等人遁出京城,传闻皆亡,这让始皇帝想起了那个骗财骗色的徐福,愤而坑杀方士,当然,一部分嘴碎的儒生也难逃厄运。卢生是逃是死?众说纷纭,总的来说,肯定没有他那位骗了大量金银,有骗了童男童女,最后跑到人家岛上等祖宗的同事徐福幸运。不过这位老哥生生把历史掰了个弯儿,也真算是忽悠界的奇才了。

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郭京

这又是一位大师级的忽悠儿,卢生是神棍,但好歹是个著名的神棍,而此位爷则是个装神弄鬼彻头彻尾的无耻骗子。彼时,那位写字特别细,擅长画花鸟的徽宗皇帝已然退位,准备好把身前身后的骂名留给自己的倒霉儿子钦宗皇帝了。道君皇帝回后宫炼丹了,便宜皇帝自然要挡在前面,可在北边张觉被老赵家坑了,郭药师也投降了,东京汴梁城对于完颜一家子来说,只能是探囊取物了。本来东京保卫战还有个汴京守御使李纲,好好防守兴许能把各地勤王兵马盼来,可惜的是就这个节骨眼了,大臣们还要嫉贤妒能,生生被投降派赶走。那位名不经传的忽悠大师,就在这期间开始了他的表演。

郭京,原是禁军小卒,常常自号有仙法,能通晓奇门遁甲。当时正值金军来攻,当时的枢密院同知孙傅召见郭京,听闻其会所谓“六甲法”,可以撒豆成兵,必能保卫东京城。问题是这位进士出身的孙大人竟然深信不疑,实在不知是已然束手无策,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后来修《宋史》专门给孙大人立了传,主要讲的就是这段故事,真是流芳千古啊,呸!知识分子迷信真可怕,反正最后牵羊袒背的又不是他自己。不过这位大人第二年死在北方,据说死时也比较硬气,南宋还给了他个谥号“忠定”哎,不知说啥好……

接着说郭大忽悠,李纲保住了东京,可却被李邦彦嫉恨,竟把守城的功劳归功于郭撒豆大师,甚至皇帝还亲自接见,必将老赵家都是修仙派嘛,不信忠臣,信神棍,真是好遗传基因,太祖气得能从坟里爬出来,本来太学生陈东等人据理力争,李纲得以留下,但徽宗皇帝好死不死的回来了,送走功臣,自己也千里送了人头。据说钦宗曾问郭京要何赏赐,这位大师不知是膨胀了,还是脑子有问题,见钦宗妃子柳氏姿容俱佳,竟张口所要。皇帝再不济,女人也不能给他啊,那是留给女真人的,不过也没呵斥他,郭京反应过来,也就找了个台阶混了过去。李纲被赶走了,那第二次保卫战的主角就真的轮到郭大师了,这无耻神棍,竟下令打开宣化门出战,不知是唱空城计还是怎的,在城楼上画符撒豆,可惜金兵不读三国,也不认识罗贯中,一股脑收拾了他的神兵神将,进了东京汴梁城。这郭京最后的下场,一说是逃遁了,一说是被西军张思政部所杀。

拐啦,拐啦,历史上传奇的忽悠大神们是怎么靠嘴炮欺骗天下的?

历史上的不忽悠不计其数,他们所作所为完全是高层次的卖拐,第一位沈惟敬所冤不冤,但是却是体现了封建时代的许多外交弊端,而后两外甚至直接制造了历史的拐点,真可谓是神级的操作。这些忽悠之人,几乎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置天下苍生而不顾,无论自身结局如何,都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同情,也终将被历史所摒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