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成本:沒有存夠這些錢別裸辭,沒面試就後悔了

裸辭可能是一時衝動,也可能是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個人除了精神上的煎熬之外,還會陷入沒有收入的窘境。裸辭之後還有哪些弊端?經濟壓力下大家都為裸辭準備了多少“保命錢”呢?前程無憂在近期開展了“2019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為大家揭開這些疑問,來了解一下吧。

裸辭準備金:近6成人準備1—3個月的工資,14.1%的人準備超6個月工資

在裸辭前,你會提前存下多少錢呢?調查結果顯示,有56.8%的網友表示“會準備1—3個月工資作為‘裸辭準備金’”;與此同時,也有15.7%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準備金或是很少”;更有14.1%的人表示會準備6個月及以上的工資來應對裸辭後產生的經濟壓力。顯然大部分人比較重視裸辭後會面臨的經濟壓力。

裸辭成本:沒有存夠這些錢別裸辭,沒面試就後悔了

此外與去年裸辭調查數據相比,“沒有準備,說走就走”的人群比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而準備6個月及以上工資的人群比例上升了1個百分點。

裸辭開銷:超七成人花費1—3個月工資

說到裸辭,生活成本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失去主要收入來源之後。“節流”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那麼在裸辭期間,大家的支出情況如何呢?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裸辭期間花費一個月工資的受訪者佔到總數的28%;花費兩個月工資的受訪者佔到總數的25%;花費三個月工資的受訪者佔到總數的22%;而花費四個月工資及以上的受訪者人數佔到總數的25%,其中有6%的受訪者裸辭後的花費超過了6個月工資。顯然超過七成的人裸辭花費在1—3個月工資之間,大家都很節制。

從行業角度分析,哪個行業的從業者在裸辭之後最節約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IT行業從業者在裸辭期間花費一個月工資的人數佔比最高,達39.2%,比全行業平均數高出10個百分點。同時,酒店旅遊行業是裸辭之後支出最多的行業,這一行業在裸辭期間花費6個月工資及以上的受訪者比例高達14.4%,超過全行業平均數8個百分點。

裸辭成本:沒有存夠這些錢別裸辭,沒面試就後悔了


注意:裸辭後,這些人會被壓價

裸辭後,除了現實的經濟壓力,最令人擔心的事就是被壓價。由此,什麼樣的人裸辭後會被壓價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調查顯示,有75%的受訪者在裸辭之後遭遇過被壓價的情況。

裸辭成本:沒有存夠這些錢別裸辭,沒面試就後悔了

根據調查的數據分析顯示,裸辭後容易被壓價的人群都有以下標籤:

1. 頻繁跳槽的人

一般而言,在一個崗位上做滿5年是個分水嶺,工作滿5年再跳槽HR們較易接受。因為一個職位的流程熟悉、經驗積累和沉澱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尤其是某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職位,更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磨練,比如質量經理和產品經理,一般至少要有5年的歷練才會引起HR的青睞。在職時間過短根本就學不到技術,熟悉不了流程及業務,面試時問及技術問題答非所問,很容易被面試官標記為“能力不足”的標籤,進而被壓價。

2. 空白期半年以上的人

根據調查顯示,5成的HR能夠理解和接受3個月內的“空白期”,19%的HR能夠接受6個月內的“空白期”,但是當候選人的空白期達到半年及以上時,面試官會對候選人的個人能力提出質疑,從而影響到薪資待遇。

3. 生育時期的女性

女性生育容易帶來一段較長時間的工作空窗期,這對於很多女性重返職場帶來一定的困難,薪資待遇上受到壓價的可能很大。

4. 薪資待遇不上不下的人

對於低薪人群而言,能被壓價的空間很小;而能拿高薪的人,基本處於高管層面,薪資談判的籌碼非普通人可比。只有薪資待遇處於不上不下的中間層人群,自身沒有核心競爭力,可替代性強,很容易在裸辭後被壓價。

5. 中年轉行的人

轉行是有成本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轉行的成本一定會增加。如果到了30歲後再想到裸辭轉行,未來的職業發展不容樂觀。轉行+中年+裸辭,這是一個“悲慘”的組合,想要不被壓價,太難了!

文中出現圖片均由 123RF.com提供(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