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一部分職場人士會選擇妥協,堅持下去,改變自己,適應所處環境;另一部分則堅持自我,選擇了辭職或者轉行,其中不乏裸辭之士!

兩種選擇均無對錯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

據領英發布的報告顯示:


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員工平均在職時間不足18個月

為什麼跳槽率會如此之高呢?

客觀因素:

1、互聯網飛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創造出了大量新的崗位,使得現代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2、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企業內部培訓,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落後。在快節奏的大環境下,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培養內部人才體系,往往通過提供更高的職位和薪水來吸引外部人才,使得職場人士頻繁跳槽。

3、對於很多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往往不知道進入的行業是幹什麼的,稀裡糊塗的就入了職,為之後的跳槽埋下了伏筆。

主觀因素:

85後、90後生活在互聯網社會,思想更為開放,眼界也更加開闊,試錯成本低,離職後再就業也更為方便。

這類人群普遍追求個性和自由,在他們看來,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老一輩人推崇的“以單位為家、先公後私、講究奉獻,在一家單位從一而終”的理念是不可理解的,瀟灑地裸辭非常流行。


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這是時代的進步,無可厚非,許多所謂的過來人批評90後“嬌氣、任性、怕吃苦”,稱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果真如此嗎?為什麼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的對錯呢?既然活得痛苦,那麼尋求改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辭職這件事,結果是相同的,但是理由確實多種多樣的,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如家裡孩子太小、父母生病,工作佔用了太多時間和精力,無法兼顧家庭而離職。

二、個人原因

如工作壓力大,身體吃不消;收入水平低,發展前景差;不適應當前崗位;在單位與領導或同事相處困難等。

三、環境原因

如工作時間太長;工作條件太差;工作環境對身體有害;管理制度太苛刻;體制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等。

很多人存在其中的一條或幾條原因,衝動之下,選擇了裸辭!瀟灑過後,卻發現自己並不知道喜歡什麼,要做什麼,該怎麼去做?在找工作屢屢碰壁之後,才發現這個社會並非想象的那麼美好、那麼容忍。雖然嘴上不承認,但是心裡還是後悔了,想回到過去,卻發現已經回不去了,於是陷入了迷茫和焦慮之中不能自拔,該怎麼辦呢?

一、學會控制情緒,理性地做出選擇

套用一句土得掉渣的話吧“衝動是魔鬼”!

人都是感性的,但人區別於動物的最大不同是具有理性分析能力。

提出辭職前,最好想清楚:你到底為什麼辭職?你工作壓抑,心情低落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際關係不融洽?為什麼沒有發展前景?為什麼工作佔用了你那麼多的精力,影響正常生活,能不能改變?怎麼改變?

如果這些問題不想清楚,那麼辭職就是一種逃避,未來你還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二、學會一份傍身技能,保證自己不會餓死

辭職是需要勇氣的,而裸辭更像是孤注一擲。

許多人都會說: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這時候不折騰什麼時候折騰!

誠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光有勇氣是不夠的,因為勇氣不能當飯吃!

你至少需要有一項能拿得出手的技能,才有可能在這個社會立足,因為你有什麼樣的能力,才可能匹配什麼樣的工作。

如果你一無所長,那麼不要輕易放棄當前的工作,可以在工作期間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等你翅膀硬了,再去挑戰藍天!


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三、學會控制成本

辭職或者轉行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那麼就是風險與收益並存!

你需要學會把風險成本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提高自己抗風險的能力。

這一點聽上去比較虛,簡單來說就是你需要在辭職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比如說你有沒有積蓄,是否能滿足你的日常開銷?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的失業期內,你能不能生存下去?你對下一份工作收入的最低接受程度是多少?

這些就是你裸辭需要面對的風險成本,你應該在離職前準備足夠的積蓄,降低這些成本,總不能還靠爸媽養活吧!

四、不要跟風

許多人辭職或轉行後活得很好很滋潤,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美食美景刷爆朋友圈!


裸辭,並非你想的那麼瀟灑


但是有人成功,必然有人失敗!每個人都有“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夢想,也都渴望說走就走瀟灑!但有現實支撐的才叫夢想,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沒有事業,別人的旅行再美也不是你的,如果經濟實力不足,旅行的自由只會加重現實的壓力,你的旅行永遠都是窮遊!

不要盲目跟風,別人的生活,並不一定適合你;別人走過的路,並不代表你重走一次就能成功!

當你走過旅途,放鬆之後,你會發現你並沒有參透旅行的意義。長時間的待業和休息,反而會讓你不知不覺對自己產生懷疑。

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平凡如路人的你,還是等到能掌控自己的時候,再去指點江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