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雙面膠》,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從吃開始的

導讀:多數婆媳矛盾,都是夫妻問題的影射。

再刷《雙面膠》,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從吃開始的

圖片均來自網絡


01

吃不到一塊的婆媳,關係一般都不好

民以食為天。

由此可見,吃對於人的一生有多麼重要。

勞碌奔波,為的也就是個吃的自由,如果在吃上,都看人臉色,受人限制,該有多麼悲催和憤怒。

許多親密關係,就是因為吃的問題而產生矛盾。

婆媳之間,就是其中的典型。

再刷《雙面膠》,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從吃開始的

中秋節那天,朝霞跟老公大吵了一架,為的就是吃。

那天,小姑也回來了,婆婆頭一天就吩咐她,讓她做了排骨燉肉、螃蟹,還有好幾個硬菜。

本想著,一家人一起吃飯,團團圓圓,好好過節。

可飯桌上,婆婆把兒子女兒拉在她旁邊,一左一右,然後,把所有硬菜都擺在他們面前,一個勁兒的讓他們吃,說什麼他們工作辛苦了。

而朝霞這個也有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的人,婆婆一句話都沒有。

看著老公和小姑吃得津津有味,朝霞心裡五味雜陳。

婆婆向來這樣,有什麼好吃、好用的,全部緊著兒子女兒,她這個兒媳婦,什麼都不是。

餐桌上,朝霞忍著沒發作,但臉色明顯不好,話也不多。

晚上,老公問她吃飯時,為什麼有臉色,朝霞就藉機,想跟老公抱怨。

沒想到,老公聽說她為了吃,跟自己媽計較,把她一頓批評,朝霞心都涼了。

就和老公吵了一架。

心裡的委屈,連最親密的人都不明白,自己何嘗是為了一點吃的,而是婆婆不把自己當一家人,老公也覺得是應該的。

婆婆不疼媳婦,心疼自己的兒女,是人之常情,但是老公不疼自己老婆,就有問題了。

就像朝霞的老公,明知媽媽偏心自己的子女,如果他懂得疼老婆,媽媽給他夾菜,他也可以給自己的老婆夾,事情就簡單的解決了,老婆也不會那麼心寒。

02

婆婆的態度,是兒子給的

聽了朝霞的故事,不禁想起前些年的熱播劇《雙面膠》。

上海姑娘胡麗娟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康家庭,大學畢業後在報社編輯部工作,不顧一切的嫁給了,來自東北的小夥李亞平。

李亞平是鳳凰男中的典型,最大的特點,就是父母的事、他家的天,比天大,只要遇到他父母、他們家的事,其它的事都應該靠邊站。

在李亞平的父母沒來時,他對妻子還算不錯,兩人甜蜜恩愛。

婆婆來了之後,家裡就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再刷《雙面膠》,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從吃開始的

家裡原本用來裝菜的精緻碗碟,被他們自作主張的換成了不鏽鋼盆,用婆婆的話說:我們老家習慣了大口喝湯吃麵,用這種盆,方便。

麗娟多吃了幾塊肉,婆婆頓時黑臉。兒子不在家吃飯,把正在做的紅燒肉立馬關了火。

家裡的肉跟好吃的都要讓男人先吃,女人只能吃男人們剩下的。

家裡洗衣機壞了不是叫兒子修,而是半夜把麗娟叫醒起來修。公公住院了,心疼兒子第二天要上班,叫麗娟晚上來陪床,可麗娟第二天也要上班呀。

這樣的婆婆的確讓人愛不起來。兒媳婦掏心掏肺的,買房買車,辛苦賺錢,連個“吃肉的自由”的自由都沒有。

從客觀上講,站在婆婆的角度,她也許並非噁心,很多事,已經養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處事之道,有些觀念,她們也很難改變,但是那個做兒子、做老公的人不同。

與妻子相遇相知相戀到結婚,這中間,有三觀契合和性格磨合的,如果這時候,老公也隨著自己媽媽的思想觀念走,那也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深,讓妻子求助無門,靠自己來保住在家裡的地位。

正如胡麗娟,多次向李亞平求助時,他不是敷衍就是壓著妻子。結果,婆媳矛盾演變成夫妻問題,李亞平開始打她,掐著麗娟的脖子,頂著門上,讓麗娟不能呼吸。

很多時候,為什麼婆婆對兒媳婦不客氣、看不上眼呢,除了兩個女人的權利之爭以外,離不開兒子、老公的態度。

兒子如果能夠擺正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便懂得如何在中間溝通;如果只是想著,簡單的晚輩讓長輩,那麼,媳婦肯定是要委屈的。

03

女人這一輩子,攤上個好老公是福氣,如果再有一個好婆婆,那就是運氣了。

只不過,任何事,都需要人去經營,當經營無果時,也應該有自己的態度和底線,趁早止損。

換個心態,婆婆不是媽,自給自足

就拿朝霞的事來說,單純一個“吃”字,的確經不起丈夫的重視。

也常聽小姐妹說,婆婆做菜不好吃,不是太鹹,就是太油。

類似這種抱怨,只能說,是自己添堵。作為成年人的你,洗衣做飯、做家務,原本是你和老公之間的事兒,婆婆願意做,那是她的情份,不願意做也是應該的。

嫌棄婆婆做得不夠好,那麼,就應該自己來。

如果能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都不能劃分清楚,又如何過好生活。

再刷《雙面膠》,多少婆媳矛盾,都是從吃開始的

遇到像朝霞婆婆這樣,只顧自己兒女,不拿兒媳當自己人的,兒媳也應該換個心態,家是你自己的,菜是你買的和做的,想吃就吃,誰也攔不住你,何必非要強求一個沒有太多感情的人去給予你所謂面子上的關心。

婆媳之間,最忌“玻璃心”。婆婆有“玻璃心”,總會假想,兒媳對自己不好,輕待自己;同樣的,兒媳有“玻璃心”,也會在潛意識裡,對婆婆的言行進行各種考量。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不經起的就是才量。

心思清明的兒子(丈夫),是婆媳關係的潤滑劑

事實上,婆媳關係不好的家庭,夫妻關係也一般。

婆婆與自己的丈夫關係一般,媳婦在丈夫那裡得到的價值感和幸福感,也很欠缺。

所以說,一個好丈夫,能夠解決99%的婆媳矛盾。

尤其是那個既當兒子、又當丈夫的男人。

丈夫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在尊重母親的同時,也要關愛妻子,看到母親明顯有偏待的地方,要及時的幫母親補上去,讓妻子不至於認為,自己是被隔離在邊緣之外的人。

孝順父母固然重要,理解妻子的感受也不能輕視。

生活想要和諧長久,靠“忍和讓”是很難實現的,忍讓之後,只會往心裡沉積“委屈”。

所以說,如果婆媳之間有了不同意見,丈夫千萬不要簡單的用“長輩晚輩”來評判問題。

母親是你的長輩,但並非妻子真正的長輩,如果不是你,婆婆充其量只是她生命中,年紀大一點的路人甲已丙丁,不存在半點孝順之道,只要做到大的道德觀符合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什麼無條件的謙讓。

那麼,在處理婆媳矛盾時,丈夫要跳出親情倫理的圈子,婆婆和媳婦只是社會中的普通人,試想一下,如果在街上遇到兩個人女人鬧矛盾,你會如何處理。

再者,父母妻子關係應該高於家庭中一切關係,妻子感受到你的愛,她也會愛屋及烏。

這才是調和婆媳關係,最近的距離。

婆媳之間要有距離,夫妻之間要懂得親密。

媽小咪,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在文字裡潛心修行,不願為母則剛,只願回首莞爾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