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天在山里巡护,有人20年没回家过春节,马云赞其为时代英雄


10月28日,2019“桃花源巡护员奖”举行颁奖,该奖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计划每年奖励10名一线巡护员,将持续10年。马云、沈国军、朱保国现场为巡护员颁奖,除了荣誉以外,巡护员还将获得2万元现金奖励。马云盛赞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一起看看这些英雄都什么来头。

刘真茂,义务护林员,湖南宜章县瑶岗仙镇,巡护年限36年。他曾是湖南省宜章县长策公社原武装部长,1983年,刘真茂主动请缨,率领民兵上狮子口大山搭起茅棚,成立了“宜章县长策乡狮子口护林队”。这里群山连绵起伏,有着35万亩原始森林、7万亩高山草甸及上百种珍稀动植物。至今,刘真茂守护狮子口大山已36年。36年里, 为防止被人钻到他的空子,他全天候守在山上,20多年没有回家过过春节。

董红⾬,⿊⻰江省迎春林业局驻宝⻢⼭森林资源监督站,巡护年限29年。他曾是一名“持证”上岗的出色猎手,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触动,“打虎哥”成了“爱虎哥”。为了清除非法捕猎者的猎套,老董经常要步行几十公里,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蹲点守候更是家常便饭。被猎枪指头、收到死亡威胁、被报复住院、这些都没能动摇董红⾬,用媳妇的话说,“老虎就是他最亲的亲人”。


蔡芝洪,⾼黎贡⼭国家级⾃然保护区保⼭,巡护年限21年。 由于时代和家庭原因,蔡叔没有机会上学读书,是人们眼里的“文盲”。但他说:“我真的不希望等我的小孙子他们长大了,连长臂猿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太可惜了。”

何振洪,浙江乌岩岭国家级⾃然保护区管理中⼼,巡护年限37年。1955年出生的何振洪今年64岁,本应是退休安享天伦的年纪,他却依旧每天穿梭在乌岩岭保护区,守着1万多亩山林,这里,有他和伙伴们用20年种下的树。从山上到山下家里的距离是60公里,开车只要一小时,何振洪却30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老何说:“只要身子骨还行,还能爬的动一天山,就要一直留在乌岩岭守护这里”。

陈庆,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巡护年限40年。在陈庆等巡护员的努力下,海南长臂猿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两群7-9只,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四群29只,陈庆也成了海南动植物方面数一数二的“土专家”。


李爱庆, ⽼豹⼦队巡护员,巡护年限11年。十几年前,出于些许喜爱与好奇,人称李二的李爱庆开始了寻找“黑狸豹”的传奇经历。虽然中间因为生计回家做买卖,但是想要寻找豹子和保护豹子的愿望,他始终留在心里,也被同行称为“最强寻豹人”。

罗春平,巡护员,四川王朗国家级⾃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年限18年。罗春平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在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着一批野生“国宝”——大熊猫。10多年的野外监测和巡护,罗春平用红外相机拍下了2000余张大熊猫照片,5000多秒大熊猫视频,1000余个大熊猫嗅味标记点,还有很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数据,是保护区响当当的“全能手”。

万松贤,江⻄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年限8年。2003年,还在读大三的万松贤随老师参加了南矶湿地保护区的晋级综合科学考察。2011年,保护区招考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在家乡做中学老师的万松贤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来到了保护区一线。他最自豪的,是自己的“点鸟奖湖”被同行借鉴。对他来说,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却能够被无限的人借鉴。


⽂校,护林队队⻓,三江源曲麻莱县林业站,巡护年限19年。文校的家乡——曲麻莱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源头第一县。境内河流纵横,有着著名的蛇曲景观,更有雪豹、藏羚羊、马麝、黑颈鹤等众多网红保护动物。2000年,文校加入约改镇成立的第⼀⽀护林队伍,成为了一名巡护员。藏区的冬天最是难挨,遇上大雪封山,文校和队员们只能顶着冰冷的寒风和刺骨的河水巡护,手脚冻伤是常事。

向定乾,巡护员,陕⻄⻓⻘国家级⾃然保护区管理局华阳中⼼保护站,巡护年限30年。1989年7月,19岁的向定乾接父亲的班,开启了他30年的山林巡护生涯。30年来,向定乾成了“熊猫爸爸”,还有了野生动物摄影师、科普指导老师、保护区兽类和鸟类专家等多重身份,整理出了《长青保护区兽类名录》和《鸟类名录》,光他积累的鸟种就有300多种。

“过去我们把打老虎、打狼的人称为英雄,今天我们要把保护老虎、狮子、大象的人称为英雄。”马云说。在他看来,如果现在不对环境进行保护,未来老虎、豹、狮子可能只能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看到了,常年守护在一线的巡护员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