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天在山裡巡護,有人20年沒回家過春節,馬雲贊其為時代英雄


10月28日,2019“桃花源巡護員獎”舉行頒獎,該獎由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於2019年發起,計劃每年獎勵10名一線巡護員,將持續10年。馬雲、沈國軍、朱保國現場為巡護員頒獎,除了榮譽以外,巡護員還將獲得2萬元現金獎勵。馬雲盛讚他們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一起看看這些英雄都什麼來頭。

劉真茂,義務護林員,湖南宜章縣瑤崗仙鎮,巡護年限36年。他曾是湖南省宜章縣長策公社原武裝部長,1983年,劉真茂主動請纓,率領民兵上獅子口大山搭起茅棚,成立了“宜章縣長策鄉獅子口護林隊”。這裡群山連綿起伏,有著35萬畝原始森林、7萬畝高山草甸及上百種珍稀動植物。至今,劉真茂守護獅子口大山已36年。36年裡, 為防止被人鑽到他的空子,他全天候守在山上,20多年沒有回家過過春節。

董紅⾬,⿊⻰江省迎春林業局駐寶⻢⼭森林資源監督站,巡護年限29年。他曾是一名“持證”上崗的出色獵手,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觸動,“打虎哥”成了“愛虎哥”。為了清除非法捕獵者的獵套,老董經常要步行幾十公里,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蹲點守候更是家常便飯。被獵槍指頭、收到死亡威脅、被報復住院、這些都沒能動搖董紅⾬,用媳婦的話說,“老虎就是他最親的親人”。


蔡芝洪,⾼黎貢⼭國家級⾃然保護區保⼭,巡護年限21年。 由於時代和家庭原因,蔡叔沒有機會上學讀書,是人們眼裡的“文盲”。但他說:“我真的不希望等我的小孫子他們長大了,連長臂猿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太可惜了。”

何振洪,浙江烏巖嶺國家級⾃然保護區管理中⼼,巡護年限37年。1955年出生的何振洪今年64歲,本應是退休安享天倫的年紀,他卻依舊每天穿梭在烏巖嶺保護區,守著1萬多畝山林,這裡,有他和夥伴們用20年種下的樹。從山上到山下家裡的距離是60公里,開車只要一小時,何振洪卻30多年沒有回家過年了。老何說:“只要身子骨還行,還能爬的動一天山,就要一直留在烏巖嶺守護這裡”。

陳慶,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巡護年限40年。在陳慶等巡護員的努力下,海南長臂猿從上世紀80年代的兩群7-9只,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四群29只,陳慶也成了海南動植物方面數一數二的“土專家”。


李愛慶, ⽼豹⼦隊巡護員,巡護年限11年。十幾年前,出於些許喜愛與好奇,人稱李二的李愛慶開始了尋找“黑狸豹”的傳奇經歷。雖然中間因為生計回家做買賣,但是想要尋找豹子和保護豹子的願望,他始終留在心裡,也被同行稱為“最強尋豹人”。

羅春平,巡護員,四川王朗國家級⾃然保護區管理局,巡護年限18年。羅春平是一名80後退伍軍人,在位於綿陽市平武縣的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守護著一批野生“國寶”——大熊貓。10多年的野外監測和巡護,羅春平用紅外相機拍下了2000餘張大熊貓照片,5000多秒大熊貓視頻,1000餘個大熊貓嗅味標記點,還有很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數據,是保護區響噹噹的“全能手”。

萬松賢,江⻄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然保護區管理局,巡護年限8年。2003年,還在讀大三的萬松賢隨老師參加了南磯溼地保護區的晉級綜合科學考察。2011年,保護區招考專業技術人員,已經在家鄉做中學老師的萬松賢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來到了保護區一線。他最自豪的,是自己的“點鳥獎湖”被同行借鑑。對他來說,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但一個人的經驗卻能夠被無限的人借鑑。


⽂校,護林隊隊⻓,三江源曲麻萊縣林業站,巡護年限19年。文校的家鄉——曲麻萊縣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源頭第一縣。境內河流縱橫,有著著名的蛇曲景觀,更有雪豹、藏羚羊、馬麝、黑頸鶴等眾多網紅保護動物。2000年,文校加入約改鎮成立的第⼀⽀護林隊伍,成為了一名巡護員。藏區的冬天最是難捱,遇上大雪封山,文校和隊員們只能頂著冰冷的寒風和刺骨的河水巡護,手腳凍傷是常事。

向定乾,巡護員,陝⻄⻓⻘國家級⾃然保護區管理局華陽中⼼保護站,巡護年限30年。1989年7月,19歲的向定乾接父親的班,開啟了他30年的山林巡護生涯。30年來,向定乾成了“熊貓爸爸”,還有了野生動物攝影師、科普指導老師、保護區獸類和鳥類專家等多重身份,整理出了《長青保護區獸類名錄》和《鳥類名錄》,光他積累的鳥種就有300多種。

“過去我們把打老虎、打狼的人稱為英雄,今天我們要把保護老虎、獅子、大象的人稱為英雄。”馬雲說。在他看來,如果現在不對環境進行保護,未來老虎、豹、獅子可能只能在小說和電視劇裡看到了,常年守護在一線的巡護員們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