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山裡的女赤腳醫生 為進藥賣掉了耕牛


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醫生,因為經濟窘迫捨不得買藥箱,只能提著籃子行醫。一間四處透風的竹樓,成了鄉親們最溫暖的醫院;她用瘦弱的肩膀,擔負起附近2500多人的健康重任。 她叫李春燕,1974年出生,中專畢業,貴州省從江縣雍裡鄉大塘村衛生室衛生員,她自上崗以來,在沒有工資、醫療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十幾年如一日,為貧困的鄉親們看病拿藥解除病痛,為病人墊付和免收的藥費數以萬計。攝於2017年4月21日。

大塘村是苗族村寨,僅有她一個衛生員,鄉親們一直缺醫少藥。過去,村裡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硬抗,就是請巫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法偏方治療,生死只能聽天由命。她的出現,使鄉親們的健康有了基本保障。現在,絕大部分鄉親們已經不相信巫術,逐漸習慣了到衛生室看病吃藥。 從某種程度說,她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政府的工資和其他待遇。由於鄉村診所難以為繼,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了。

李春燕也面臨著現實的問題,鄉親們沒錢來看病,只能記賬賒欠,啥時有錢啥時還,沒錢也沒辦法。2004年初,因為賠本實在開不下去的她決定關掉衛生室,和老公一起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準備走的時候,知道消息的鄉親們來到她家。大家你一元我兩元的湊了一百多元遞給她:“李醫生你走了,鄉親們病了可怎麼辦?”“這是大家還你的錢,實在不行我們把家裡米賣了給補齊。” 話說到這了,她也不忍心離開這些把她當菩薩看的父老鄉親。


李春燕的賬本上寫滿了5角、1元、2元的賬目。“都是鄉親們看病欠的,本來沒必要記這麼清楚,大家一有錢就會主動來還,她主要是為了在進藥時心裡有數,才記這個帳。” 半年村民的欠賬就用了4個賬本,以前所欠的幾千元被深圳一位好心人寄錢來抹平,要不然賬本還要更多。一筆筆欠賬的背後,真實地反映了大塘村村民的貧困。 鄉親們平時很少有現錢,只能是年底孩子打工回來才有能力還上醫療費,她最瞭解鄉親們的苦衷。

附近寨子一村民12歲的孩子患了腸套疊,在醫院治療花光了幾千元的貸款後,再也籌不到錢住院了,他們只好來找李春燕。 為了給孩子治病,她每天得往他家來回跑4趟。 兩個月時間,她累得實在受不了,索性把孩子接到家裡來治療,一個多月後把孩子病治好,她沒要一分錢,她也知道孩子家確實沒錢。 她賣給村民的藥,與批發價差不多,遇到特別困難的鄉親,她甚至連藥費也免了。每年她要為村民接生幾十個孩子,每個收入不超過5元。

因收入太少,衛生所時常出現斷藥現象。沒辦法的李春燕只得到城裡的藥店去賒,但總賒人家就不賒了,只好將家裡唯一的耕牛賣掉,並把老公打工多年掙的5000多元也全部貼了進去, 家裡為此還欠了7000多元的債。她家蓋的新房,因拿不出錢買瓦,她只能看著房子嘆氣,遇上天氣不好,雨水和雪花都會飄落到床上,此時他們根本無法入睡,直至在廣東打工的妹妹知道情況後,實在看不下去幫助了1000元,他們的新房才有頂。


其實,李春燕也不知道衛生所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雖然在一些好心人的捐助下,她的衛生室比以前完善了些,但仍很難滿足村民看病的需求,大部分病還得到條件好一些的縣、鄉醫院治療,面對病情稍重的鄉親,她還是感覺到自己無能為力。她很迫切的心願是能擁有一臺B超機,這樣為鄉親們看病能更方便。其實,儘管她的衛生室比較簡陋,但離鄉親們最近最方便,大家有個頭疼腦熱不用花很多的錢,所以鄉親們離不開這些最接地氣的衛生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