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M利用假新聞拉盤,波場運營主體在國內

10月27日下午,一篇金色財經發布的快訊圖片流傳於幣圈微信群,其內容顯示:

國家高層領導首次授權巴比特主辦浙江世界區塊鏈大會,據金色財經報道,浙江省高層領導浙江大學教授參與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議後緊鑼密鼓召見巴比特創始人劉志鵬共商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並進一步標註數據來源於人民日報。

BTM利用假新聞拉盤,波場運營主體在國內

這條消息引發比原鏈發行的數字貨幣BTM暴漲,據數字貨幣交易所OKEx數據顯示,10月27日下午,BTM開始直線拉昇,日內最高漲幅達到了194.4%。

而在半個月之前,比原鏈還深陷創始人出走、幣價較最高點跌幅已逾95%的負面之中。

此後上述金色財經所發快訊雖被證實為一條假新聞,但是BTM的暴漲依舊帶動了一系列國產公鏈項目幣種的暴漲。

這一輪暴漲一直持續到10月28日,BTM的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是依舊領漲國內幾大公鏈項目。

據 OKEx10月28日下午4時47分數據顯示,BEC以145.5%的漲幅佔據24小時漲幅幣種榜首。

BTM利用假新聞拉盤,波場運營主體在國內

其中BEC(美鏈)、BTM(比原鏈)、NULS(納世鏈)、ACT(Achain)、TRUE(初鏈)、HPB(芯鏈)、ONT(小蟻鏈)、QTUM(量子鏈)8個項目均為國產公鏈項目。

在經過了大半年的沉寂之後,國產公鏈似乎迎來了春天,但也許現在談論國產公鏈的春天還為時過早。

2018年,被認為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元年。公鏈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AChain創始人崔萌曾對財經網·鏈上財經明確指出,公鏈賽道上“車變多了”。

雖然“估值高、市場期待高”的公鏈項目之爭引發了資本和市場狂歡,但是這場狂歡並沒有帶來公鏈項目切實落地的繁榮景象。伴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下跌,這些國產頭部公鏈項目普遍跳崖式下跌,乃至跌破發行價。

2018年底鏈上財經對國產公鏈進行過一次盤點,其中,從公鏈性能上看,“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這個不可能三角,仍是困擾公鏈項目的難題,想要達到去中心化,勢必會犧牲一定的可擴展性,若僅考慮性能,又極可能面臨中心化的危險以及系統的安全性。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能實際交易筆數能夠和它理論交易筆數相符合以外,其它很多公鏈因為缺少實際應用,交易量都很低。

一年之後,這一困境並未得到改變。多數公鏈項目的立項原因並非是為了解決現存經濟社會中的某種問題,其開發原因只是為了創建一條由自己團隊控制的區塊鏈系統,同時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除了技術之外,“合規”也是公鏈項目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為了公開預售符合法律及金融監管,2014年6月,以太坊社區在海外成立法律實體以太坊基金會,建立法律框架、設置lCO機制,這給後來的公鏈項目提供了一個參考模版。

以太坊的經濟模式以及“智能合約”的提出激發了人們對於公鏈項目的想象力,自此,國內的項目在立項伊始,就參照以太坊,在海外成立基金會,融資,以基金會的名義管理募集的資金,規避法律風險。

後來的國產公鏈項目,絕大多數都將涉幣業務轉移到了海外的基金會。選擇在國外成立基金會的形式管理募集的資金,有些項目甚至背後並無公司主體,但這樣的“合規化道路”並非暢通無阻。

以靠營銷炒作保持熱度的波場為例。在法律層面上,公鏈項目波場從屬於註冊於新加坡的Tron Foundation基金會,而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ACRA)信息顯示,孫宇晨為該基金會的主要控制人。

據鏈上財經此前報道,除卻海外基金會之外,在中國大陸境內,孫宇晨名下共有16家公司,其中有12家由孫宇晨絕對控股。

BTM利用假新聞拉盤,波場運營主體在國內

多方信源證實,波場的實際開發團隊即為銳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銳波科技”),而其實際運營主體亦為銳波科技。

據鏈上財經4月報道,銳波科技在多個公開招聘網站上進行了與區塊鏈有關的公開招聘。在部分招聘信息中更是強調了崗位主要職責為開發公鏈。在拉勾網上,銳波科技的招聘信息更是直接標註為“波場TRON”,其中包括“產品運營”、“商務BD”、“量化交易策略師”、“用戶增長經理”……等多個運營崗位,工作地點均在北京。

此外,波場以及孫宇晨的多個微博、微信公眾號的賬號主體均為銳波科技。而在2018年6月波場對BitTorrent的收購案中可知,此次收購案對外宣稱為由“波場聯合銳波科技”共同收購。

而在此次國產公鏈項目集體暴漲潮中,無論是波場還是孫宇晨都不願錯過,據孫宇晨10月28日微博表示,波場為一條國產公鏈。

綜合多條消息不難得知,波場在我國境內存在著實質經營行為。

“目前,司法機關主要關注的是離岸企業在我國境內是否有實質經營的行為,也就是說在我國境內是否形成了實質的經營能力,是否發出授意,是否從事了境內宣傳工作、是否進行人員組織安排等。”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律師肖颯告訴鏈上財經。

而在2019年,IEO、Staking、DeFi等逐漸成為新的熱點,公鏈項目則逐漸沉寂。

據蜂巢財經報道顯示,2019年9月17日,明星分片項目Zilliqa CTO賈瑤琪宣佈離職,而在此之前Zilliqa的首席執行官董心書亦早已離職;波場則失去了其首席技術官以及聯合創始人陳志強;IOTA聯合創始人David等核心成員相繼離任;2019年9月27日,比原鏈創始人段新星宣佈不再擔任比原鏈CEO一職。

2019年,除卻孫宇晨因過度高調引發群體報道之外,公鏈項目可謂處於集體失聲狀態。“公鏈已死”開始逐漸成為一個共識。

因此,此次雖有政策紅利,但是這些政策紅利能有多少偏向幣圈還難以判定。而在幾乎停滯了一年多公鏈項目中,又有幾家能借著紅利絕地翻身,也難以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