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地產重在堅持“房住不炒”“一城一策”調控取得初步成效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數據顯示,9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基本穩定。具體到70個大中城市,9月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是53個,是今年以來最少,下降的城市個數是12個,是今年最多。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40個,個數為今年以來最少,下降的城市有28個,為今年以來最多。

這樣的局面確實來之不易。今年年初,樓市出現小陽春。中央和有關部門強調和落實“房住不炒”定位,特別是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各地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實現了價格總體穩定、略有升降的局面。

房地產投資也比較平穩。今年1月至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累計基本穩定在10%以上,投資比較平穩,房地產的銷售略有下降。

不過,每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總會有一種聲音出現,那就是應該放鬆對房地產的調控,利用樓市的上漲拉動經濟上行。今年第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0%,創下了多個季度以來的新低。用房地產來刺激經濟的說法也應聲而起。

面對這樣的聲音,我們除了充分注意到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確定性支撐因素仍然有許多之外,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係。

房地產的產業鏈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房地產開發和投資的加碼,可能會為當地帶來更為漂亮的GDP數據。然而,一旦不根據實際情況大肆放鬆調控,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過度依賴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會帶來房價暴漲,積累大量泡沫。

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任由房價過快上漲,住房的投資品屬性不恰當地膨脹,炒房現象頻現,將會扭曲住房的本質屬性,群眾住有所居的實現受到阻礙,並且對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增長構成巨大壓力,對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構成巨大風險,對經濟發展的挫傷性也會逐漸顯現。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政策定位,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期要求。一段時間以來,堅持“房住不炒”,“一城一策”調控取得的初步成效來之不易。應該明確的是,越是存在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越應該保持定力,珍惜調控成果,繼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當然,房地產市場的平穩不僅是不大漲,過快的下降也不是平穩。作為負有調控主體責任的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強監測研判,必要時進行政策微調,警惕樓市出現過快下降趨勢,避免大起大落。

(更多報道見9版《不可為炒房開方便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