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我們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起家之地便是中國的南方地區,而楚國一向也被自視為華夏正統的其他諸侯國們蔑稱為南蠻,就算如此,楚國邊境的最南邊還有一個更為蠻荒,複雜的嶺南地區。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為什麼嶺南地區地長期遠離華夏文化圈呢?

自然原因

嶺南地區地形複雜,多山,多沼澤,北方人很難適應,而且此地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冬月微寒,冬季氣候溼冷,夏季炎熱多雨,很多地方尚且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毒蟲遍地,多發瘧疾病和其他傳染病,那時候人們認為感染瘧疾是因為瘴氣或是空氣中有其它的有毒物質,到了近現代,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人們這才知道瘧疾病的致病原因是嶺南多沼澤,而這些沼澤多是死水,死水多的地方自然就滋生了大量的蚊蟲,正是這些蚊子導致了人們感染瘧原蟲,而且古代的運輸條件差,加之嶺南多山,路況差,使得南北兩方在地理上就被割裂開來。

因此嶺南自然成了北人眼中的尚未開化,喜爭鬥的蠻荒之地,這些地方因自然條件惡劣,向來只有被流放的犯人到來。

臣子給皇帝的奏摺:嶺南的情況

臣聞越非有城郭邑里也(
我聽說嶺南人不是住在城市裡),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而是住在深山老林裡),習於水斗,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居住地多水,便於操舟,地形複雜,危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北方中原人不瞭解當地的地勢險阻而貿然進入到當地),雖百不當其一(雖然百姓不多)。得其地,不可郡縣也;攻之,不可暴取也(進退兩難,打下來也沒有什麼用)。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數百千里(從地圖上觀察嶺南的山川要塞,距相不過數寸,但實際的距離有成百上千裡),阻險林叢弗能盡著(當中橫亙的原始森林跨不過去)。視之若易,行之甚難(看起來簡單,走起來難)。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內大寧(天下依賴祖宗的庇佑,才得以全國和平),戴白之老不見兵革(白髮蒼蒼的老人沒有見過兵亂
),民得夫婦相守,父子相保(夫婦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這都是陛下的恩德啊)。越人名為藩臣,貢酎之奉(土人名為藩臣),不輸大內,一卒之用不給上事(實際能起的作用有限)。自相攻擊而陛下發兵救之(土人自己內部的事而您派兵去幫忙),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反而)。且越人愚戇輕薄(而且土人愚昧淺薄),負約反覆(反覆無常),其不(可)用天子之法度(不尊天子律法),非一日之積也(也不是一天的事)。壹不奉詔,舉兵誅之(如果派兵征服嶺南),臣恐後兵革無時得息也(我擔心就此以後戰爭就停不下來了)。

當時的嶺南足以稱得上“文明的邊緣”

嶺南地區的自然環境相對於北人(中原人)來說,十分惡劣,但也並不意味著嶺南地區荒無人煙,人少,也不意味沒有,據現存的史料還有考古發現記載,嶺南地區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廣東更是發現了1.4萬年前的稻作遺蹟,綜合來說,當時嶺南地區的土人己經達到了奴隸制社會的水平,有了部落制國家的雛形。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所以說,秦漢之前這些所謂的化外之地和中原有的只是文化壁壘,雙方的文明進化層次明顯不同,生產基礎也不相同,政府也未在嶺南地區宣誓主權。

由此,我們便可以說此時的嶺南地區只是個事實上獨立於當時華夏的鬆散地域,並有著自己的文化圈。

融合,也在之後

雙方第一次產生政治上的依附關係是在什麼時候?

前219年,秦始皇組織了據說有五十萬的大軍試圖征服這片土地,為什麼不說征服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呢?這是因為地理上的差距割裂了南北方的交融,這片土地帶給秦軍的困擾遠比這片土地上的人帶給秦軍的困擾多。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五十萬大軍兵分多路,一路直取東甌和閩越,一路攻取南越,其餘兩路攻打西甌。在攻打西甌的時候,秦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秦國打了整整六年,才堪堪統一了嶺南地區,此後,秦始皇在嶺南建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統治當地。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秦軍主帥屠睢

事實上,新設立的三個郡或是整個嶺南地區並沒有轉化為秦朝的綜合國力,也沒有將當地人同化,這導致了在秦朝末年的時候,地方領袖趙佗自立為王,趙佗是河北人,是早期征服嶺南地區的秦軍將領,在秦朝內部烽火四起,對嶺南統治式微的情況下,趙佗扯起了反旗,堵絕了道路,在嶺南地區割據為王,建立了南粵國,享國九十多年。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趙佗壁刻

嶺南地區的居民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秦以前的當地人,各個民族都有,到了秦時,秦始皇將嶺南納入帝國的版圖以後,應鎮守武將趙佗的要求,朝廷往嶺南遷了五十餘萬人丁,其中有大量的罪犯和商人,由於嶺南自然環境惡劣,作為被懲戒的罪犯和重農輕商政策迫害下的商人,自然就要去這種“鬼地方服刑”,說是九死一生也不過,這與很多年後開闢殖民地時期西洋各政府的做法幾乎一樣,不說故土難離的中國人,就連其他各民族的人民也不會在生活條件尚可的情況下遠離故土,背井離鄉,嶺南的跨越式發展也在這一時期,正是被流徙千里的罪犯們將一批批極其先進的文化帶到了那裡。當地人也第一次從這些移民的身上獲取了華夏文化的特性。

到了漢代,出於優先整合中原的政治考量,漢朝政治家陸賈從中斡旋,使漢王朝承認了趙佗政權的合法性。漢王朝遣使承認了嶺南的幾個國家,並送去官服和官印,事實上,中國的歷朝歷代對藩落國家都是這樣處理的。漢王朝也從未停止過對這些地區的整合,只不過事有輕重緩急罷了。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陸賈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派了十萬大軍滅亡了南粵國,在此之前,南粵囯的君王對自己與漢朝皇帝的從屬地位很不滿意,於是,該國王採用了“帝”的稱號,與同屬漢朝藩國的長沙國關係也很緊張。並且南粵囯與漢朝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35年,南粵囯君王請求漢朝軍隊幫助自己抵禦閩越軍隊,此事結束後,南粵囯君王對漢朝的援助很感激,於是將自己的兒子送往了漢朝,擔任皇宮侍衛。

隨後的幾年,嶺南的部分地區領袖將自己的子嗣送到了漢王朝為質,以圖融入漢朝,可這一計劃遭到了一些土生土長生於嶺南的地區領袖的反對,領頭人叫呂嘉,於是這一計劃只能就此作罷,嶺南與中原的關係也日逐僵硬。

歷次的衝突與叛亂

自從秦以後,政府加大了對嶺南的地區的統治力度,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但由於文化融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此便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少數民族的叛亂。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徵氏姐妹

公元前40年,由徵則,徵貳兩姐妹領導的叛亂襲捲了65個城鎮,影響很大,名將馬援帶領了一支萬人的大軍平叛了這場騷亂

故土難離,第一次移民嶺南潮,嶺南地區是如何被納入的中華文化圈

馬援將軍像

儘管叛亂被平定了,匪首也伏誅了,但是其引發的政治影響很大,在當地的傳說中,兩姐妹是為其民族爭取獨立地位的民族英雄,被後世的越南政府寫入了教科書,供人們歌功頌德,但對統治者來說就不算什麼好事了,公元前137年,日南郡象林縣的居民衝擊了當地的官府,殺掉了幾個官員,前去平叛的當地軍隊也倒戈於叛軍,於是朝廷用溫和的手段招撫了這股叛軍,恢復了當地的秩序,。據統計,發生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184年的叛亂多達十幾次,此後幾十上百年的叛亂也沒有減少的趨勢。

嶺南是以一個地區,一個單獨的文化圈融入的中華文明,其中若干個政治實體也被裹協進這股大潮中,正是第一次移民潮中的五十萬移民奠定了嶺南地區的漢夷文化的雜合。而嶺南地區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是一個政治實體,所以這一地區與北方的融合是以一種看不見,沒有實體的文化融合,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次軍事征服和數百數千年中存在過的政治實體都只是這種融合的果,算不上因。

由此也可以看出嶺南不管曾經是“文明的邊緣”也好,比南蠻楚國還要南,還要蠻荒的蠻夷之地也好,就算是歷代統治者並不重視嶺南,但一旦兩個地區沒有了地理上的壁壘,人口和文化上的融合也就順理成章了。

參考書目:《漢書》,《後漢書》,《史記》,《秦本紀》,《史淵》,《古代中國的地方文化》,《考古》,《中國第一次對安南地區的征服》,《福建的移民活動》。

部分圖片摘自“B-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