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曾幾何時,中國被稱作“自行車王國”。清晨上班時間,大中城市的馬路上出現一副堪稱壯觀的場景:滾滾“叮噹車流”,聲勢浩大,是當時外國人來中國分外難忘的場景。如今,街頭的“叮噹車流”不見了,變成了“擁堵車流”“排氣管流”。

自行車是十八世紀誕生的,當時只是木製,而且沒有傳動裝置,需要“人腿驅動”,只是富家子弟休閒裝樣的物件。傳動系統完備後,又有了橡膠輪胎車輪,自行車就發揮出種種優於馬匹的好處,它便宜堅固,不用精心伺養,不得病,速度卻不亞於馬匹。自行車具備這麼多優點,自然很快就被用於軍事領域。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於是,在汽車發明之前十九世紀後半葉的幾十年,歐洲軍隊有過一段人們不太熟悉的“自行車機動化”時代。這段時間之所以不那麼被人們知曉,是因為歐洲這段時間沒有發生像拿破崙征伐以及一戰那樣的大戰,只有規模較小規模的、局部的、短時間的戰爭,所以在軍事史、武器裝備史上,都沒有留下顯著痕跡。

不過,這段歐洲的“黃金歲月”裡,自行車在歐洲大行其道,是富有生活、浪漫情趣的標配,至今享譽世界的法國“環法自行車賽”,就是這一段歲月的產物,歐洲現在不少國家仍然是自行車大國。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這段時間裡,歐洲軍隊大力發展自行車機動部隊,促進了自行車車型的科學演化和定型,如今通行的26寸、28寸車輪的標準化自行車,其實就是軍事化自行車先定型的,而同時代的民用個性化自行車,形狀則千奇百怪。

標準化的自行車更加符合軍事化需要,它騎行舒適,速度甚至可以快過駿馬,而且很輕便,可以在山地或面臨障礙時,摺疊揹負通過,這是騎兵無法比擬的。

軍用自行車不僅具有全地形的機動性,而且無聲無息,便於隱蔽。這一點同樣是騎兵部隊不能比擬的,因為軍馬的嘶鳴總是容易暴露目標。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軍用自行車還具有良好的載重運輸能力,甚至可以發揮其拉牽作用,一輛自行車可以負載足夠一個人使用多日的彈藥和食品,甚至可以載掛拖拽重機槍、小型火炮!

所以,在這一歷史時期,歐洲各國開發出了不少獨特的軍用自行車。只是汽車發明後,自行車這種人力工具迅速被摩托、軍車、坦克裝甲車取代,退出了戰爭舞臺。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不過,在歐洲一些小國,卻像“活化石”一樣保留著自行車部隊。比如瑞士,就有非常經典的自行車機動化部隊,保留著歐洲的軍事奇觀。

二戰時期的自行車部隊,在二戰時期也同樣存在。即使像二戰德軍這樣高度機械化的部隊,也有不少自行車部隊,他們大多佈置在已投降的荷蘭、法國、比利時這些國家,用於軍警維持治安,可以代步,也有一定“機動性”。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但在東方亞洲,自行車部隊就不同了,依舊是屬於有些“拉風”、有些“時尚”的物件。舊中國的軍閥部隊中,自行車部隊都是“精銳警衛隊”,成員都是精幹小夥子,配備駁殼槍、“花機關槍”、衝鋒槍這樣的先進武器。他們騎著自行車,神氣活現地跟在軍閥頭頭的小汽車左右,非常吸引眼球。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在一些反映抗戰的電影中,許多“二鬼子”也愛騎自行車,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那個時代自行車的使用情況。

日軍也有大量的自行車部隊。日軍的軍事理論總是落後於歐美,他們不懂得坦克之於現代化“閃電戰”的重大突擊作用,竟然還保留著歐洲“普法戰爭”時期,也就是上面我們所談到的歐洲“黃金時代”的機動化理念,提出在東南亞半島進行一場“自行車閃電戰”。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日軍為了推行“南下策略”,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往越南、泰國等地滲透,將這兩個國家作為他們向馬來亞和緬甸進攻的橋頭堡。

當時的東南亞半島,大多都處於落後貧窮的狀態,交通非常不便,並且需要穿越大量崎嶇不平、河流縱橫、山林密佈的複雜地形。日軍想像德國那樣在歐洲發動“閃電戰”是不可能的,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自行車提高機動能力。但由於這些地方的地形特殊,並不像在平原一樣方便騎行,經常出現“車騎人”的景觀。

日軍也搞閃電戰,沒有坦克用單車,英軍:什麼怪武器?

東南亞地處熱帶,在太陽直射暴曬下,日軍的“銀輪大軍”容易爆胎,更換車胎又不方便,只好騎著只剩金屬輪轂的自行車前進,“格朗——格朗——”的聲音匯成一片,聽上去竟然頗有幾分坦克履帶的“聲威”!英軍聽到後,還真以為日軍的坦克部隊或者什麼神秘武器來了,有些士兵紛紛逃離戰場,倒是讓日軍撿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