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悲秋是最為常見,也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古代詩人往往會將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以淒涼的悲秋情懷傳達人生的愁苦。如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中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杜甫《登高》中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岑參《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中的“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等。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悲秋之作。它寫於李清照與其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李清照婚後不久,沉溺於情海之中,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所以李清照這首詞,美到了極致,也愁到了極致。全詞語言清麗,意境幽美,情調感傷,是一首工緻精巧的悲秋佳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的開篇7字“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千古名句,它告訴了我們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感情色彩。意思是說,到了秋天,荷花已經凋謝,只是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光滑如玉的竹蓆上,也有了絲絲涼意。它的高妙之處,便在於不僅刻畫出了四周美麗景色,而且還烘托出了詞人淒涼的心境。因為自然界的花開花落,象徵了人的悲歡離合。枕蓆生涼,既是肌膚的感受,也是內心的感受。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緊接著“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即李清照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了精緻的小船。李清照在這裡沒有說泛舟所為何事,而“獨上”二字已經暗示出了她的處境和離情,泛舟自然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離愁。但“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望著長空和白雲悠悠,李清照徒生懷遠之思,究竟誰會寄來書信呢?雁群飛回來時,清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由此可見,上片所表達的主要是李清照刻骨的相思,且這份相思不論是在白晝還是月夜,不論是在舟上還是樓中,都縈繞在她的心頭。下片起始“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承上啟下之句,既是即景描寫,又兼比興之意。它與上片中“紅藕香殘”、“獨上蘭舟”是相呼應,同時象徵著人世間的一些無可奈何的事物,年華、愛情、離別等。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則是李清照對自己相思之愁的深入思考,她想到了相思之愁應該是雙方面的。而兩人有著同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也說明了雙方的心心相印,見證了雙方情愛之篤。最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亦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著重說明了相思之愁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綜觀李清照的這首詞,正如清代陳廷焯《雲韶集》所說:“起七字秀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又如梁紹壬所說:“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結更悽絕”。總的來說,李清照寫在秋天的一首詞,開篇7字便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所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