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何要把光绪毒死?

韦金侠


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在瀛台逝世,第二日午后,74岁的慈禧在西苑仪鸾殿逝世。为什么年轻的光绪死在了慈禧前面,为什么两者的死亡时间相隔不足20小时?鉴于光绪和慈禧两人之间并不太好的关系,光绪的死因成为晚晴的一大迷案。

△法国报纸上报道慈禧、光绪逝世消息

一波三折,光绪是病死的还是毒死的


对于光绪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为病死,另一种为谋杀。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光绪死于谋杀。早年因为戊戌变法,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和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爆发冲突,最终以变法失败,光绪被软禁瀛台而告终,因此光绪和慈禧之间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敌对的。

△慈禧太后,热爱照相的慈禧留下不少旧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守旧势力遭到打击,年事已高的慈禧开始布局身后之事,期间慈禧将要废黜光绪的小道消息遍布京城。1908年11月13日,慈禧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接入宫中抚养,第二天,光绪就死在了瀛台,慈禧立即宣布年仅3岁的溥仪登基为新帝。慈禧的这番谋划,不难让人猜测,慈禧是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推翻旧案,为此谋杀了光绪,扶持幼帝等位。

△幼年光绪

但谋杀说一直缺少石锤的证据,随着清宫档案研究的深入,上世纪80年代,谋杀说被推翻,病逝说逐渐为人所认可。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其深老病死都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清宫档案中,光绪皇帝诊治病历保存相当完整,史学家会同中医专家通过对光绪病历案牍的研究,认为光绪从患病到死亡的过程符合病情演进,应是死于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和急性感染病。

200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多家机关单位,开馆检验了光绪遗体,通过对头发、骨骼、衣物、表面附着物等多项内容进行重复检测和详细研究,确定光绪死于急性肠胃性砒霜中毒,光绪病史为官方伪造,百年迷案就此了结。

△清西陵光绪帝墓室

慈禧为何要毒杀光绪前文虽有简单说明,如果感兴趣不妨在看下去(觉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呗)


幼主即位,垂帘听政


1875年,年仅19岁同治死于天花。按照清朝祖制,皇帝死后,应有其儿子继承,如果没有儿子,应该为皇帝选一个宗室立嗣。但是为同治立嗣,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也就没有了垂帘听政的法理,因此慈禧选择醇亲王奕譞的儿子5岁的载湉,继咸丰帝为嗣,登基为帝,即光绪帝。慈禧就此成了光绪的养母,仍是大清国的皇太后,慈禧就可以“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秉承”为由,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

△醇亲王奕譞

为了把年幼的光绪培养成“听话的孩子”,慈禧选任翁同龢为光绪的师傅,负责光绪的读书教养事宜。而翁同龢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学者,对光绪的教育不外乎儒家的那一套,一方面教育光绪要亲政爱民,一方面又强调圣孝为本,要求光绪以孝道侍奉慈禧。

△《走向共和》中的翁同龢

1886年,光绪即将年满十五岁,到达亲政的年龄。然而,不仅王公大臣纷纷上书,请求慈禧接着训政,就连光绪也长跪不起,恳“亲爸爸”继续训政。

1889年,在慈禧将自己的两个侄女安排给光绪为妃,即瑾嫔和珍嫔。大婚之后,意味着光绪已经成家,随后,慈禧还政光绪。

△《走向共和》中的光绪与珍妃


戊戌之变,母子情断


慈禧自辛酉政变后,垂帘听政近30年,即使光绪亲政之后,整个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几乎都是听命于慈禧。例如翁同龢就曾说道:“现在办事,一切照旧,大约寻常事上奏之,稍难事枢臣参酌之,疑难者请懿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大败,并于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撕破了“同治中兴”的虚假景象,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声势渐起。

△油画《公车上书》

1898年,年轻的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锐意变法,甚至要挟慈禧“太后若是不放权让我做事,我就退位让贤,不做亡国之君”,慈禧无奈同意。6月11日《定国是诏》发布,维新变法由此而开。

维新变法虽然获得了慈禧的同意,但慈禧也担心光绪通过变法夺了自己的权,于是裁撤帝师翁同龢,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节制北洋三军,又截留了朝内一品、二品官员和各省将军和都统的任免权。

△《走向共和》中的荣禄

维新变法在慈禧的控制下,进展有限,急于推行新政的康有为建议重开懋勤殿,邀请日本和欧洲的政治家在此议政,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开设“议会”。9月14日,而当光绪去请示慈禧开设懋勤殿时,慈禧一下就看出了里面的门道,“太后不答,神色异常”。

光绪感到自己已处境危机,立即密诏杨锐、谭嗣同等人速速商议对策。然而,他们拿出来的对策就是“兵谏”。

△《走向共和》中的谭嗣同和康有为

9月16日,光绪以练兵事务召袁世凯进京。9月18日,谭嗣同夜会袁世凯,劝袁世凯在20日面圣时,拿着光绪的密旨,领兵赴天津,诛杀荣禄,进京部队,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受皇宫,兵谏慈禧太后。袁世凯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走向共和》中的袁世凯

然而,此时发生了另一件事,导致慈禧提前回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定于9月20日来京访问,维新派想趁机以官爵好处将伊藤博文留下来,让其出入宫内,帮大清国制定新政。9月18日,御史杨崇伊、庆亲王奕劻、端郡王载漪认为维新派重用日本人,是在出卖太后,是在卖国,哭请慈禧重新训政。19日,慈禧由颐和园回宫,召来光绪,一顿怒斥,大呼光绪不孝,是“痴儿”,旋即将光绪软禁在瀛台。

△瀛台

21日,慈禧将一众维新派人士革职查办,而后,袁世凯将谭嗣同密谋兵谏的事情全盘托出,康有为梁启超遁走,谭嗣同、杨锐等六人斩首于菜市口,维新变法彻底失败,而慈禧和光绪之间的母子之情也荡然无存。


毒杀光绪、另立新君


戊戌政变之后,一手养大的光绪居然会想借兵变推翻自己,虽然兵变没有实际发生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光绪指使的,但慈禧已经决定放弃光绪,并开始筹划另立新君。

戊戌政变4日后,慈禧以光绪的名义下诏,声称自己(光绪)身患顽疾,久治不愈,寻求天下良医,来京问诊。同时,还将每日的病情诊断,处方,递交给驻京各国使馆,询诊西医,但当英法等国使臣推荐医生给光绪看病时,又遭到拒绝。对外说患病,医生来了又不让见,人们纷纷猜测,慈禧不久后便会废了光绪。

1900年,慈禧以光绪患病而不能生子为由,将载漪之子溥儁过继给光绪为大阿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因参与义和团运动,载漪和漪儁在八国联军的要求下被流放。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

1908年11月13日,慈禧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接入宫中抚养。14日,光绪就死在了瀛台,慈禧发布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15日,慈禧病危,再发懿旨:“现予病逝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如遇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隆裕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懿旨发布不久,慈禧死在了西苑仪鸾殿,结束了他47年的统治。



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这里是地史馆,期待您的关注


地史馆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光绪皇帝去世。但是仅仅一天以后,慈禧太后也就离开人世。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是被慈禧毒死的。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这个说法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证实。2008年,相关的医学专家们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毒杀光绪的人自然就是慈禧太后,这一点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但是慈禧为何一定要毒死光绪呢?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一: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的儿子,他其实是慈禧侄子。他只不过是慈禧为了获得权力而扶植的傀儡皇帝,慈禧在知道自己病重后,怕光绪真正的掌握大权,便命人在光绪的饮食中投入大量的砒霜,用以毒死光绪。



其二:慈禧考虑到自己去世以后,害怕光绪皇帝的一系列报复行为。慈禧担心自己去世以后,也会被光绪皇帝诋毁的无地自容。史书掌控在皇帝的手里,慈禧很害怕光绪皇帝在史书中肆意诋毁自己的形象。



其三:除了为自己考虑以外,慈禧还担心自己叶赫那拉家族受损。慈禧掌握大权以后,她的家族随之鸡犬升天,成为北京最显贵的家族之一。慈禧害怕光绪在自己死后对自己家族进行一系列的报复,所以决议要毒死光绪。



光绪囚禁地—瀛台 慈禧显然很周到的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在毒死了光绪皇帝以后,她让3岁的溥仪继位,还任命载沣为摄政王。不管是溥仪还是载沣,都是慈禧家族的人。慈禧也真的是为了自己家族能够一直延绵不绝操碎了心。而可怜的光绪皇帝,就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雨莺花落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清咸丰帝的妃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同治帝既位,年仅六岁。慈禧被称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皇太后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开始掌握清朝实际政权。1873年,同治帝新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年19岁无子嗣。慈禧择其外甥,咸丰帝异母弟醇亲王奕譞之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即位,年4岁,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慈禧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但仍掌握清朝实际政权。1898年,光绪帝的维新变法,触犯威胁到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贵族利益,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

1908年10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病重。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

1908年11月14日 ,光绪帝身故,终年38岁,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光绪帝庙号德宗,1913年葬入河北易县清西陵中的崇陵。

光绪帝身故后的次日,慈禧太后在安排好大清的帝位后也去世了,终年73岁。光绪帝先一天慈禧太后身故,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也可能是慈禧政治谋杀,历史尚无定论。如果:光绪帝之死确为慈禧太后的谋杀,应该是慈禧太后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帝重新执政会进行政治清算。


林城布衣10001


第一:早年光绪和慈禧虽然不是亲生的,可是光绪和慈禧其实是亲到不能再亲的两个人。同治帝一死,光绪这个孩子就是慈禧最亲的人,从夫家论这是她亲侄儿,从娘家论光绪是她亲妹妹的孩子,她两重亲属关系。 第二:后来的“围园杀后”计划失败后,慈禧觉得原来和维新派之间只是变法的政见不同,突然这事变成了篡逆,慈禧就怒了,“你们这些人竟然要把我老太太宰了让光绪来做主导天下”。这个时候出现了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她跟光绪皇帝之间的亲情发生了崩裂,而这一崩裂就是十几年。 第三:慈禧越觉得光绪不孝,她就越想弄他。她就用各种各样手段。比如光绪身体不好,慈禧就明发上谕说皇帝身体不好,广招天下的明医来给皇帝看病。要知道在专治时代,皇帝身体不好是国家天字号机密,所以当时很多外界舆论就认为慈禧真要废光绪了。慈禧直接把端王爷的儿子接进宫里,说是要给皇帝立个大阿哥,只是说给皇帝立一个后人。 第四:慈禧太后知道光绪皇帝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最关键的是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光绪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他想做的是改变整个大清朝的命运,然后这一切是慈禧不愿意看到的的,接班人是她选的,如果大清葬送在光绪手里她觉得死后对不起地下的祖宗。


破乞


慈禧(1835年11月29日至1908年11月15日)晚清的实际掌权者,经历过三朝(咸丰、同治、光绪),咸丰帝的贵妃、同治皇帝的母亲、光绪帝的姨母。

慈禧的一生遭遇是可悲的,童年到青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父亲官场欠下巨款,穷困潦倒,后丢官入狱而病死,母亲也倒下了。钱财与权利的印象在她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命运似乎对他对她开了一个玩笑!

1852年入宫,1856年被封为懿贵妃,到1861年开始垂帘听政,从此开启了她长达47年之久的大清掌权之路。

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贪恋权贵,不择手段

1.咸丰帝时期就代笔咸丰批阅奏章,直抒胸臆,惹的朝廷大臣极度不满。

2.咸丰1861年8月去世,趁咸丰梓宫回京之机,联合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罢免和斩杀了八臣夺取政权。

3.1884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传言和野史都说是她毒死的,无从考证。

4.1884年发动甲申易枢,罢免以恭亲王(奕诉)为首的军机大臣,从而独揽大权。

5.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咸丰的侄子)兼外孙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光绪


政治主张对外:畏惧强权,割地赔款,屈尊求和,丧权辱国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与法圆签订了《中法新约》逼迫中国开放中越陆路交界商贸口岸,承让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中国损失了不少利益。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偿两亿两白银,外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胶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占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亡西安,最后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其剿除。


晚清的凌弱不堪跟慈禧的政治举措是脱不了干系的,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甲午战争都到节骨眼上了,他还在兴师动众大摆60岁生日,挪用一百万两银元修建颐和园。这是何等的顽固愚昧无知。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么一位权利熏心、不谙外情、罔顾国计民生的女主能保家卫国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1898年 “光绪帝”实行的戊戌变法触动了这帮满族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岂能善罢甘休,外加听说光绪要杀慈禧,于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光绪被囚禁灜台十年 ,大太监李莲英一直陪着他。李莲英是慈禧的宠臣,也是替慈禧在监视和看管光绪的。有一天李莲英对慈禧说:皇上听说您病了很高兴,慈禧恼羞成怒,脱口而出,我绝不会死在他前面。为此,慈禧更加的害怕和担心起。

如果自己先于光绪死,那光绪一定会秋后找他算账。以慈禧的个性和做事风格,他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HISTORY历史


慈禧太后为了她的去世后事,必须除掉这个光绪。进入1908年夏天此后,慈禧太后就因病卧床不起。自知光阴不多的慈禧就要考虑自己死后的一些后事,其中最首要的一套就是光绪皇帝的立场。要知道光绪皇帝是外甥,光绪从小就在慈禧太后的严厉管束下生活,终生未见过其父母。光绪从小就对这位自己的养母不满。而且在得知慈禧病重后,光绪的反应不是去关心,询问病情,而是十分的亢奋。不免表现出要掌权的高兴。由此慈禧非常生气。

光绪帝并不是慈禧太后的亲族,而当时慈禧太后已经秘密地把溥仪养在自己的宫中,等光绪帝死了之后,势必是自己的亲族缚仪继承皇位,这样一来,慈禧太后的那些亲族、亲信人员等等都能够顺理成章地辅助缚仪。否则的话,一旦光绪帝复位,那么肯定是先屠杀自己的那些亲信亲族,好多人都会受到连累。

正好光绪不听慈禧安排,慈禧将自己的侄女塞给光绪,封为隆裕皇后。光绪偏偏喜欢性格活泼开朗,思维开放,崇尚西学的珍妃,她鼓励光绪与维新派人士接触。这样的女子正是光绪最爱的,也是慈禧最不爱的。于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趁乱将珍妃扔井里淹死,遗体第二年才被打捞上来。慈禧喜欢有智慧有心机的女人,像珍妃这样说话没心眼的她不喜欢。所以最后慈禧毒死光绪,安排了溥仪继承皇位,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不入八分辅国公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慈禧一生确实做了很多不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比如她骄奢淫逸,比如她统揽朝纲,比如她丧权辱国。在我们眼里慈禧是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可是我们也要明白慈禧当政之前,已经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而且在咸丰时期国内还爆发了天平天国农民起义。彼时之中国已经是国力孱弱,满目疮痍,任人宰割。可是放眼清朝皇室,有谁能担当重任呢?在慈禧执政之初,大权独揽的控制欲望肯定是有的,但实际上她对光绪皇帝也还是不错的,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孩子,从小就在自己身边长大,应该说慈禧对光绪还是抱以厚望的。如果光绪能像康熙一般雄才伟略,估计慈禧的历史评价就会如同孝庄一样。(当然,孝庄是康熙的祖母,我说的不是辈分问题,是历史对一个人的定位和评价)

可是当时国势渐下,国力衰退,让一个女人有什么办法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呢?身居慈禧的位置,相信她也希望国家强大,人民富庶的。可惜,她又是一个自私自利,骄奢淫逸的人,只要自己享乐不顾国家民族。

他推出光绪,也期望光绪能有所作为。可惜光绪皇帝经事太少,性格懦弱却又眼高手低,错信康有为之流。康有为其人在今天通过史料对他进行详细的解读,这个人完全就是江湖骗子,奸懒馋滑,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当慈禧知道他们竟然对自己下手以后更加心灰意冷,嫌隙已经无法弥补。

从慈禧的角度看,光绪的表现让她极其不满,她认为是她错了,光绪给不了她新的希望,也不可能挽救大清。于是,她权衡利弊,觉得只能重用载沣抗衡袁世凯,怎么说都比光绪表现的好。但是自己将逝,以后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也无法预料,只能先下手为强,让光绪皇帝陪自己一起死。也算是除去隐患,给溥仪和载沣名分。

只是历史的滚滚车流是慈禧无法预料的,大清朝终是在溥仪手里灭亡了。不知道再给慈禧一次机会,在历史的关头她会如何抉择?


艺舜老师讲历史与管理


慈禧毒杀光绪,完全是为了保住身后事,防止自己去世后,光绪清算自己,清朝早期就发生过顺治清算死后的多尔衮,慈禧不能不为自己考虑。

选择的继位之君溥仪,算是跟慈禧最亲近的一支,仍是妹夫醇亲王一脉,溥仪嫡祖母是慈禧妹妹,且摄政王载沣懦弱,有自己侄女隆裕太后坐镇,慈禧可保自己身后安全。


小义老师扯历史


这有一些不确定性 光绪的死没有铁证证明是慈禧指使的 不排除别的人所为可能性 但目前看慈禧的可能性最大 慈禧和光绪的政见有很大冲突 慈禧想稳定老一辈清朝皇帝留下的政策律法 对维新不怎么支持 光绪是维新派 担心死后光绪会不按她政策办事 临死前毒死光绪 换上一个更小的皇帝和没什么能力的辅政摄政王 一延续她所谓大清万年长存的意愿


氺滴润土


慈禧太后为了她的去世后事,必须除掉这个光绪。进入1908年夏天此后,慈禧太后就因病卧床不起。自知光阴不多的慈禧就要考虑自己死后的一些后事,其中最首要的一套就是光绪皇帝的立场。要知道光绪皇帝是外甥,光绪从小就在慈禧太后的严厉管束下生活,终生未见过其父母。光绪皇帝曾经对此表达过自己内心的不满,,据说曾有一次光绪为了宣泄心中的怒火,一拳打碎了花瓶。弄得本身的右手鲜血直流,太监们吓得半死。自1898年戊戌政变此后,光绪就一贯处于被囚禁的状况。在得知慈禧病重此后,光绪的反应不是继续装孙子、询问病情,而是十分的高兴与激动。光绪毫不掩饰地的身边的随从商量,在慈禧死后如何重掌政治大权之类的话。这些话传到慈禧的耳朵里此后,这个控制了清朝政局长达47年的老女人,能坐得住就活见鬼了。慈禧不得不揣摩本身去世此后,光绪可以可能出现的报复行动。从吕后到武则天,史书记载上专权女人的名声都不好。慈禧担忧本身去世此后,自己做的事也会被光绪皇帝全盘否定。除了自己以外,慈禧还担心家族利益受损。慈禧控制了清朝的政局以后,她的家族也鸡犬升天,成为京师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但从随着慈禧的去世,这个家族失去了保护伞,光绪皇帝很有可能对她的家族进行报复。光绪皇帝这个人绝对有可能这么做,从他平时的言谈中也透露出了这一点。慈禧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毒死了光绪皇帝以后,她选择了3岁的溥仪继位,还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这一系列的政治动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