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的校长调出了,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行,说明这个校长怎么了?

小坏蛋我是真心爱你


这并不能说明这个校长的为人有什么问题。



有的人天生不喜欢热闹,特别是在离别的时候更是如此。

送别时的欢闹景象与离别后的沉默寂静相比起来,更容易让人感伤,因此许多人的离开,常常会选择悄无声息的离开。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



他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要离开我们这所他待了将近十五年的学校,别提他有多不舍了。临走之前,他开会与大家告别,并交代一些事情。

在大会上,所有人都提议,要在他临走的那一天集体去给他送行,然而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他说:他受不了那样的场面,害怕自己忍不住会哭。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出于客气才那样说的。

可是等到他要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大家都准备好了去送他的时候,才发现校长已经提前都走了。

最后:离别时,无人欢送,这很有可能就是校长的个人决定而已,并不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能因此便做毫无根据的推测。


行止将将


我这篇文可能有点不厚道了。有一次,我被调到其他学校参加高考的监考工作。一起监考的是另一个学校的老师。休息时闲聊,谈到了我们学校的某领导。这位领导以前正好在这位老师的学校当过校长。她说,这个校长,平时训老师就像斥责牲口似的,满嘴脏话,不堪入耳。后来他调走了,那个学校的老师喜大普奔,就差没放鞭炮了。

这个领导确实就像那个老师说的那样,到了我们学校,照样专横跋扈自以为是,对老师没有一点尊重,说话完全没有底线。每周都安排政治学习,他就给我们作报告,还让我们做笔记。他所谓的报告就是照本宣科,大家特别反感。后来他退休了,大家欢欣鼓舞。这种领导是不是招人烦?


0开花的树0


我也曾是一个小学的校长,当了18年的校长,在一个学校曾经在了8年半,在假期的时候,把我调走了,当然也没有人相送,就是过后,有部分老师知道后,给我打了电话。

其实,由于工作的原因,校长和老师可以说是一对矛盾,如果校长工作抓的紧,严谨治校,肯定多数老师心有怨言,如果工作马马虎虎,肯定是皆大欢喜,多数拥护,我不自信地说,工作上进的校长,调走的时候,肯定多数人是欢心而不是欢送。


不语怪力乱神


下面我叙述的这件事情是完全真实的事,绝无假话。

我家里出了两个小学的校长,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我的弟媳。我父亲原来并不在我们村小学做校长,而是在本县离我家约30公里的山村小学做校长。

2000年的时候,由于我们村出去外面做工的人越来越多,必然形成一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听说我父亲在原来那个山村做校长,把学校管理得很好,于是我们村很多村民联名写信给县教育局,要求把我父亲调回本村任教。当然,所谓的联名肯定是村两委在当中做了工作,其实也应该是村两委的意见。

你还别说,县教育局对于我们村呈上去的意见非常重视,听说还专门为此派人到我们村两委了解情况。结果和村民呈上去的意见完全一致。没过多久,暑假刚准备放假,我父亲就接到了县教育局的调令,让我父亲从当年9月1日起,正式回到我们村小学上任校长。

暑假一放假,我父亲就从原来的山村小学往家乡小学搬。我不知道我父亲当时离开那所山村小学时是怎样的场面,也不知道有没有人送,但我却知道,我父亲回到家才一个小时不到,就有一部中巴车载了约20人到我家里来!并且带了很多土特产,什么香菇、木耳、松子、茶叶等。后来才得知,他们全都是我父亲刚刚离开的那个山村的村民。

对于这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我只想说,作为校长,如果你把心交给了你所在学校,交给了那些渴望求学、渴望学到知识的山村孩子,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再回到主题。

一个学校的校长调出了,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行,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说明这个校长做得不好,或者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



现在的社会通讯如此发达,打一通电话,微信问候一声,短信问候一下,都能达到送行的目的。如果真的关系要好的同事,或许还不一定当着大家伙的面去送校长离校,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要好的同事还需要在本校继续工作下去,如果别人认为他和校长关系特别铁,那和校长关系差一些的同事,势必会对他有所疏离。关系不是很好的同事,自然不会去送。这样,去送的人或许就只剩下学校的其他领导了。但是,如果那些领导或者没空、或者不方便送、或者个别不愿意送、或者私下送,各种情况都是存在的;那么这个校长调出没有一个人送,是不是很正常啊?当然是。



总之,直接性的送与不送都只是场面活,看看就好,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真正出于真心相送的人,或许还真不一定去凑热闹。


感动时代


说明这个校长人品和人缘太差!不得民心,老师们巴不得他走!

这样的校长,我听说过两个。

一、官僚思想的校长

我们地区有一所小学,由于地处郊外,招收的学生都是农民子弟,老师也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家庭出身,就连校长也是农村的,所以整个学校校风比较纯朴。

老校长当了30多年校长退休了,区里派来了一个搞政工的来当新校长。这个新校长,一身的不良习气,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买官卖官,一身的衙门作风,不到一年,就把这所学校的风气弄坏了,后来这个校长调走的时候,借来了一辆高档轿车,来搬了三次东西,结果所有老师全都把办公室门一锁,没有一个出来送他的。


二、金钱至上的校长

有一次坐火车去关里,对座的大娘听说我是老师,给我讲了他们县里一个校长的故事。

她说她闺女好不容易考上了师范校,毕业时成绩优异,被分到了县城里最好的一所小学,当了三年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都没有给转正,还是实习老师,后来听人说得给校长钱,大娘借了3000块钱给那个校长送去了,结果没几天就转正了。

听那个大娘说,那个校长可黑了,晋级职称要钱,评选优秀班主任要钱,就连学生的桌椅板凳坏了,都要自己扛出去修。后来那个校长调走了,全校老师没有一个人送他,在大街上遇见了,也没人和他打招呼。


当然了,我说的这两个校长的事,都是20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校长,一个比一个好,像这种不得民心的校长越来越少了!其实校长调走了,送不送只是个形式,老师和百姓们的口碑,就是最好的金杯。



小马爸爸说教育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上班之初的一位老校长。

记得那是20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由于教师工资体制的原因,老师的工资是由当地财政负担。像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教师的工资会被拖欠三四个月,都是很正常的。



我记着工作一个月以后,有一位跟我同期工作的同事,去后勤那里了解为何一个月了都不发工资,他告诉我们不发工资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九月份才参加工作,所有教师工资的预算是在年初已经确定,所以我们工资估计只能在明年的预算中来追加。

那一学期四个月,有一部分生活费用还伸手去问父母要,现在想起来还非常的惭愧。临近放寒假的时候,校长将我们两位新来的教师,叫到了办公室,我们在去他办公室的路上相互之间还在猜疑着,我们是不是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校长会兴师问罪。



进了校长办公室聊了一段时间之后,校长告诉我们,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本应该由学校经费预支一部分工资给我们回家过年。最终校校长将他的工资存折给了我们俩,需要多少取多少,连银行密码都告诉我们。现在想起来,的确让很多人不敢相信,至如今我还跟这位老校长有往来,有时候没事的时候,互相沟通一下现在的境况,探讨一些教育上的问题。

关于题主所说有校长调走了,没有人来为他送行,其实这种现象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按照现在的相关规定,正常的工作调动应该是一切从简,而且不必讲究形式,可能在前些年存在大吃大喝迎,来送往的现象。

这几年按照相关规定这样的现象是明令禁止的。正常的工作调动不能说明什么?所以我觉得一个校长,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在影响着一所学校,一群教师。



结束语: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在工作之初碰到一个好领导,这对个人的迅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题主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多的去讨论。人和人的做事风格,修为、理念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让我们铭记一辈子,有些人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汇智坊


一个老校长调离本校,没有一个人为他送行,足以证明这个校长的为人和处事是多么的失败。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要把所有的人都为好,要使所有的人都满意,没有哪个做得到,但个个都不认可你那就是你的为人和处事出了问题。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我们曾经的一个校长离休时的情景,他退休时学校组织为他搞个欢送会,但没有一个老师表示愿意,新的校长怕闹尴尬就买了个纪念品直接到他家里去,校长和所有的老师都讲了希望大家一起去恭贺老校长一下,结果就去了校长和教导主任两个人。不想尴尬还是尴尬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这个老校长在校时做事喜欢耍小脑筋,总把教师当傻子看,教师们请假一齐按规章制度办,该扣钱得扣钱,考核该扣分得扣分(按学校规章制度执行本来无可厚非),但他要办私事却从来不请假,总是编一个借口公事就去(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比如他要去吃酒,送亲等都说他要去中心完小办事、开会,后来有了教办他就说去教办开会、办事。有时干脆说去教办看有什么事安排没有就去了。)条友评一评,这种情况到底是谁的不是?


岭上松8618


我觉得我有些时候还是比较幸运的第一任校长和我同时进的一个学校,但是我两三年之后我被调走了,校长还在原学校,一直干到退休。

当年我们刚刚到成都,什么情况也不熟悉,家庭条件也比较差,我们校长特地为我安排了住宿的地方还帮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因为那个时候住宿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在生活上比较关心我,很多时候想的我是一个人在成都,还没成家,晚上做饭也不方便,都是让我到他们家去吃饭,还随时托人帮我物色对象,在第1个学校工作那几年间,我父亲得了一次病,一次重病需要做手术,也是他们在经济上给了我一定的援助。


后来也遇到几任校长在教学工作上面虽然都是比较严格要求的,但是在生活上和大家都能够形成一个很温暖的集体,随时给予有困难的家庭帮助,我记得有一年一个老师家庭发生火灾,校长们主动带头为这位老师捐款,因为我们这些老师有部分是外地来的,相对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经济比较困难,所以校长们对老师生活上的关心让我们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很温暖的,很幸福的。

但确实是这些,我们校长退休的时候确实没有举行什么样的仪式,没有什么人送行,就像正常生活一样说退休就不到学校来了,不过我所经历的校长,凡是学校有老师退休的时候,我们的领导都会举行一个仪式,为这些老师送行,为他们的几十年的辛苦努力为学校的奋斗发展做出了贡献表示感谢,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并请他们常来学校坐坐看看。

其实我们不应该拘泥于这种形式上的留恋,而应该在平时工作当中,有机会请这些老领导退休老师到学校常来坐坐聊聊天,和他们摆一摆退休后的生活,看看学校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可能这个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我们单位每个月都会为退休老师和老领导举行一次聚会,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只是每一次聚会,可能会有些老师会慢慢离开了我们,有些老师看到白发增加了一些,看了挺心酸的,祝福他们永远身体健康。


杨锅来了


说明了这个校长平时与老师的关系差,这个学校的老师巴不得他走。单位也一样。如果是好的领导调走,同事们觉得很可惜。早几十年我的领导调走,多人送行,舍不得他走。当时我抽去其他地区工作,工作很忙,不知道这领导调走,后来我知道了,心情很不是滋味,觉得从此没有了一个“亦父亦导”,“亦兄亦导”的好领导了。但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越是好的领导,你就越不能跟他一辈子。于是,我在怀念的心情上。把他一直以来对工作身先事卒,任劳任怨,言行一致,团结同志,亷洁奉公,正直无私,闻风而动,雷励风行的工作作风和一心为革命的经历印象,发表在报上。同事们看后都说我做得好,就连不是同事,而认识他的人都说我写得好,实事求是,某某人的确是个好领导。


手机用户25001782296


我们自从学校由于校长调动送行送出问题后,校长调动再也没有出现过送行了,工作调动本就正常,何须迎来送往?

以前我们学校校长调动那动静也是很大的,迎来送往不亦乐乎,送行的迎接的喝得面红耳赤,皆大欢喜。直到有一年,又一个校长调动,到了搬迁那天,亲朋好友,兄弟下属来五六十人,新的单位也准备好了五六桌酒席,一切都一如以往的调动。

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几辆小车,最后是一辆货车,因为按照计划,是要一路打爆竹到新单位的,货车就是负责打爆竹的。车上堆满爆竹,几个年轻人坐在车厢里,负责点燃爆竹。


意外在半路发生,爆竹燃放过程中,掉进了货车车厢,点燃了车上所有的爆竹,车上的人纷纷跳车,其中一个人头着地,送到医院之后不治,好好的一场送行变成悲剧。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经过漫长的协调,最后达成赔偿协议。

自此以后,教育部门严令禁止校长调动的迎来送往,严禁打爆竹,整个县区校长,老师调动风气为之一净。迎来送往浪费钱财不说,也给调动的校长带来一定的压力,送的人少了,没面子,不够热闹排场,没面子,所以很多校长不是愿意搞,多数是为了面子不搞不行。


有人送行不一定就是好校长,没人送行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校长。

很多人觉得,校长调动,有很多人送行,那一定是好校长,校长调动,没人来送行,那必定在单位人缘不怎么样,其实也未必。我跟尊敬的一个校长调走了,大家商量着去送送,但是校长提前给我们打招呼,调动那天不必送行,真若有心,平时到他家坐坐就好了。

因为事先有交代,所以这个校长调动的时候就是他自己开个车子,把办公室的私人物品带走而已,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老师心里的好印象。

调动的时候大家去送个行,本来也是正常,只要平时没有大的矛盾,老师都会帮忙搬搬东西什么的,毕竟山水有相逢,万一什么时候又回来了呢?所以有人送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在老师心目中印象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