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读完《三体》,觉得没一点意思,别人看过后评价却那么高?

宋育平仓央嘉措


人云亦云的占多数,好像没看过“三体”就低人一等似的,哪怕是假装的,也要煞有介事的夸上一夸。反正“三体”不是我的菜,翻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毛病吧?


世间一切皆因果66


因为阅读与感受,都是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



《三体》三部曲都写得非常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三体I》,游戏中的设定与现实中的战争,关于三体的想象,实在令人震撼,看完之后还特别想看电影,奈何电影还没出。

后来把三部曲推荐给我的室友。室友是一个非常害怕看恐怖片的人,后来她跟我说,看第一部让她做噩梦,后来就没看完。

而我在看时,完全没有感觉到恐怖。



所以我说,阅读与感受,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

你觉得很有感触的书或电影,别人看的无动于衷。

还记得陈意涵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上映后,我的另外一个室友去看了,回来后说她哭的稀里哗啦,而我听到这个电影名就觉得过于矫情,不想花钱去电影院看。

后来用电脑看,果然无感。

因为经历与喜好的不同,对同样的内容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我曾经很想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买了三次书,最后都被卖掉了,书一页都没看完。

阅读,或许也要讲究缘分吧,我与《平凡的世界》无缘,强求不来,或许你也与《三体》无缘,不必强求。


OYAMOVIE


个人读完三体有三点感受:硬科幻,格局宏大,描写真实。本人读书不多不少,反正没读过任何一部像三体这样的小说,感觉非常震撼。

我第一次看三体是听小说,一边开车一边听,断断续续花一个月听完第一部觉得很无聊。

后来有机会看纸质书,逐字逐句看,一看就停不下来,一天一夜看完了第一部,后来又花了几天看完了整个三部曲。

第一点是“硬”科幻。很硬很硬,和其他科幻天马行空的瞎扯不同,作者在天马行空想象的同时,会把每一件事科学原理讲得清清楚楚,就像科普读物和小说结合体,如果不静下心看,很容易看不下去。

第二点是无比真实。书里横向纵向写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生活、科学、经济等等很多方面,很多细节写得非常真实,仿佛作者亲身经历一样,也能让读的人身临其境。

第三点是格局宏大到极端。空间上是宇宙级的,时间上从几千年前到宇宙毁灭再到宇宙重生,读完了感觉非常震撼,格局大到极端,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超越三体的格局了吧。


franksteins


很早看过大刘的球形闪电,全频带阻塞干扰等书。三体很早就接触了。

第一部我先后买过二本,第一本丢了,也下过几次电子书,读了6年才看完。

后来看到网上有三体“我的世界”,就读了第二部,第二部前半部分读了1个月多,看两页就没兴趣了,去厕所才看,结果读到一半后,后半部分一晚上熬夜看完。第三部第二天早上什么也不做一直读完为止。

确定了一件事,会读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袁甲Alex


从十来岁就开始踢足球,每天踢,就怕下雨不能踢。一天不踢就难受。年轻时我一直在想,我将来有儿子,一定让他踢足球。这个运动太有意思了。

我儿子今年十四岁了,他对足球运动毫无兴趣,我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劝他去喜欢足球运动,他反而去玩我最看不上眼的篮球。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入了你心的,别人怎么说你都觉得好,入不了眼的再好你也不会在乎。好感这种东西,就像是央视的走近科学,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老刘不油腻


我觉得三体最有意思的是对科幻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探讨。这种仿佛即将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科幻最吸引人,而不是毫无逻辑的天马行空。我没完整读过多少书,但三体我几乎是不眠不休的看完的,感觉有点烂尾,但总体上确实太优秀了。


雅各布琼斯


我08年前后开始看三体,陆陆续续几年看完了。看完三体之后,我就看过一篇科幻小说,就是北京折叠。看完北京折叠后,我微笑着对自己说,还可以十年不用读科幻。即便是获奖作品北京折叠和三体对比,哪怕是和三体的某一段情节对比,都幼稚的想小学生。


扎心姐夫


一个理科男写的,所以如果耐不住性子慢慢看会觉得很枯燥,还看不懂写的什么。

我最早在科幻世界看的,当时自己也写科幻,所以经常去书报亭买过期的科幻世界看(过期的便宜),断断续续看的,只觉得挺好,但怎么好看不明白。后来又看电子书,然后今年又买了全套的大刘小说,越看越有味吧。


倒拔不动垂杨柳


很简单啊,很多人看网络小说看多了,情节紧凑,剧情狗血,看起来扔给你一个接一个包袱,让你爽到够,类似那种穷屌丝,穷学生被人看不起,实际真实身份是超级富二代,然后不断打脸,逆袭,翻盘对手的剧情,看惯了这些的人,要是再去看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他能爽算我输!

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压根对科幻作品不感兴趣,但是赶潮流,硬着头皮看,能看进去,我也算是服,这类人脑子里没有一部经典科幻作品做对比。他们其实真不知道科幻作品到底以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最起码,你稍微看一部儒勒凡尔纳的经典,再去看现在的科幻作品啊?!

再,还有一类神经病,越是大家说好的东西,他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越说不好,以表示自己看不上大多数人看上东西,然后自己不就显得高明了?最可笑的是,这类人为什么我叫他们神经病?因为他们往往拿一些与作品本身八竿子打不着的理由表示他们不喜欢的理由。比如我就看到某楼有个神经病,比如战狼宣扬的是爱国主义,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只要沾上中国两个字,必反!知道为什么称之神经病吗?请看好莱坞经典IP《美国队长》系列!!再去看看大美国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系列??????????


赏金猎人10k


坦率的讲,我也觉得没意思。是在朋友的再三鼓励之下,也是本着为什么会这么火的好奇心,才耐着性子把它读完的。

读完之后的个人评价就是:

1.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情节乏味而拖沓冗长,结构松散,人物缺乏鲜活形象,故事演绎和人物情感不太符合生活逻辑,文学修辞稚嫩,大量无意义的比喻和抒情,前后叙述缺乏有机关联,许多前面的铺垫都在后面毫无着落(后来才发觉其实根本不是铺垫,就是太过随意的叙述),给人整体感觉杂乱无章,往里面堆砌科幻素材的感觉。

2.从科幻的角度来说。的确具有不错科学想象力,而且作者也具备高等物理学的基础,虽然许多处并不符合当前物理学的定义,但毕竟是文学作品,没必要那么严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四维空间的描写,这是一个普通人很难用生活经验常识来理解的事情,作者的描述的确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但是遗憾的是,所有的这些科学想象在小说中也是成点状分布,缺乏整体的有机关联逻辑,不过这一个毛病不是科学想象的问题,而是小说整体构思和布局的问题。

btw:本人是理工科毕业生,不仅学过高等物理和量子力学,而且一直对科学感兴趣,读过大量的物理学相关书籍和文章(如量子力学史话,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黑洞,弦论等等),对于三体中所有科幻想象或描述所对应的物理学知识原点也都清楚,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毫无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