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范睢到底有什么功绩?和白起相比两人谁对秦国贡献大?

武佑觻得鲜饶舌


我的意见是,白起的贡献远比范睢大的多。

历史上,范睢的功绩主要是:

1、加强秦昭襄王的王权。范睢到了秦国,上书秦王,言秦昭襄王的不足,得到秦王赏识,得以见到秦王,以伍子胥叛楚,箕子无益于国为例,劝秦王加强王权,避免受到太后和穰侯的制约。此后,秦昭襄王疏离了穰侯与太后,加强王权。

2、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范睢向昭襄王进言:“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彊则附赵,赵彊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范睢劝秦王亲近韩魏,给赵国楚国添加压力,让赵国楚国亲近自己。这样,齐国就会害怕,齐国必然亲近自己。齐国一亲近,就可以攻打韩魏两个近邻。后来,秦国也是按照这样的策略来一步步扩张领土的。

3、长平大战之时,使用反间计使得赵国撤换廉颇,启用赵括。

范睢不仅仅对秦国有贡献。也对秦国产生祸患:

主要有:1、离间秦王与太后,应穰侯的关系。应当说,太后,穰侯确实在秦国位高权重,但是还不至于对秦王产生威胁。从后面秦王轻而易举罢免穰侯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太后穰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秦国扩张,减少昭襄王的错误。如果有太后穰侯在,可能长平大战后白起不会被冤杀,也可能不会有邯郸之战了。

2、冤杀白起。使得秦国自断一臂。范睢贪污受贿,推迟进攻邯郸时间。又忌惮白起功劳,进谗言,使得秦王冤杀白起。

3、所荐非人。范睢向秦王推荐的两个自己的恩人,郑安平,王稽。使击赵。郑安平带兵二万人降赵。开秦军投降的先河。两年后,河东太守王稽背叛秦国。使得邯郸之战后的秦国形势更加险峻。

而白起的主要功绩如下:

(1)攻占城池众多。

昭王十三年,占领韩国新城。

昭襄王十四年,伊阙大战又攻占五城。

昭襄王十五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得城池小大六十一。

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攻占垣城。

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

昭襄王二十八年,二十九年,白起连续攻楚,占领鄢、邓五城。又占领楚国国都郢,还占领楚国巫郡,黔中郡,秦以郢为南郡。楚国被削弱。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得到华阳,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

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引发长平大战。

(2)白起基本摧毁赵魏韩楚四国主力部队。

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

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进攻楚国,水淹鄢城,淹死十万楚国军民,攻占楚国国都郢,楚国力量被严重削弱。

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攻击魏国,斩杀十三万人。魏国主力基本被消灭。与赵将贾偃战,将两万赵军沉入黄河。

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大战,前后斩首四十五万人。赵国主力被摧毁。

范睢是一个战略大师,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极具实用性。但是这种战略,秦国其实已经在逐步实行了。且前提条件,齐国衰弱,无心争霸已经成为定局。即使范睢不提出来,秦国也会逐步实行这种战略。且范睢也对秦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而白起则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大量攻城略地,为秦国摧毁其他的对手,占领大量城池。这是实打实的利益。他使得秦国实力大大增强了。在实力面前,一切的战略都是浮云。打个比方,秦国与东方六国,是两大武林高手,在举行决战,范睢充其量给较弱的武林高手指点下迷津的谋士,并且这个谋士还不希望对方死,在谋划的时候留一手,而白起则是武功较弱的武林高手手中的加德林机枪。谁重要,不言自明。


小甜甜说历史


范睢是一个影响了秦国历史走向的人物,他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政上,进一步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

在范睢入秦之前,秦昭襄王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秦国军政大权,主要落在了宣太后和丞相魏冉手里。

范睢入秦后,劝谏秦昭襄王削枝固干,除三贵,数年内与秦昭襄王筹备策划,废太后、逐魏冉、驱华阳,将军政大权全部集于君王手里。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才真正做了秦王,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六旬。

2、外交上,提出远交近攻策略

在外交上,范睢推翻了魏冉之前的邦交策略,嘲笑他跨越韩、魏攻打齐国。范睢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远交近攻邦交策略,成为秦国蚕食诸侯的理论基础。

尤其重要的一点,这个策略为长平之战打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使得秦国可以专心对付赵国,而不必担心其他国家来搅局。

3、战争方面,保障后勤,实施反间计

范睢担任丞相期间,正是秦赵长平相持的那三年,范睢想尽一切办法,在国内征兵调粮,为长平之战提供后勤。当时,秦赵都缺粮,秦国只得从巴蜀不远千里运粮到前线。为了给长平战场提供援军,秦国只得对征丁年龄下降一岁。

更为重要的是,范睢成功使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换掉了主帅廉颇,改由马服子赵括担任主帅,赵括急于决战,致使长平大败。


两个人一文一武,范睢的贡献在内政邦交,白起的贡献在攻城略地,无法相比谁的贡献更大。只是白起在秦时间更长,名声更大而已。

<strong>

然而,范睢也是害死白起的罪魁祸首,此人心胸并不宽广,曾留下一句“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的名言。


平凡人读史记


要说秦朝时期的范睢跟白起这两人谁对秦朝的贡献最大,可能不太好说,毕竟这不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只能说各有千秋。

范睢属于战略家这种人才,主要负责整个秦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跟整体的战略目标,而白起就属于执行命令的人。

相对来说范睢要比白起更高大上一点,毕竟一个是指挥者,而另一个却是被指挥者,就好比我们现代公司当中的总裁跟下面的主管部门经理一样,范睢在秦国跟秦王先画出一个总得战略图,然后跟秦王讲解自己的构思,如此通过这些命令从而让整个秦国越来越强大。

而白起就是等秦王跟范睢商量完整个战略目标之后,去执行的一个,当然了白起所执行的只是战争方面的问题,外交还有秦国的政权方面跟他是没有关系。

从上面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推断出范睢的重要性比白起要强一些,也就是他的功绩与贡献要比白起大,但是很多时候事情并非我们简单的一比一,而是要讲整体的实用性。

毕竟在古代打仗,有名将带领的军队跟无名之辈之间有着天差地别,比如说当时赵国的赵括,并不是说他能力不行,而是没有经验,很多在战场上面要注意的事项赵括都不懂,所以才会轻易的中了白起的计谋,从而被其包围两个月之久,最终输掉了整场战役的胜利。

所以说名将的重要性几乎可以改变一场战斗的走向,而且范睢身为白起的上级,很多时候还会让你背一些黑锅,比如说当时长平之战后坑杀几十万的降卒,其实就是范睢偷偷下的令,只是执行者是白起,所以我们才会知道杀神的名号。

可是这一切都是上级的命令而已,他又不能不去执行,于是骂名就全部出现在白起的身上,但是这件事有坏处也有好处。

经此战役之后,白起在秦国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然后范睢又不开心了,直接在暗中诋毁白起,从而让白起在秦王跟前失宠,最后被逼而死。

只能说战国时期的这些所谓的纵横家都是一些小心眼,可能跟他以前受到过伤害有关吧。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毕竟只要是人都有着七情六欲,有小心眼并不是什么接受不了事,尤其是范睢给秦国还带来了强国之策,远交近攻这种计谋听起来简单,但是古代人就是想不到这一点。

可能是跟他们的文化程度有关吧,毕竟我们从小就接触各种的文化知识,还有电视剧当中的各种宫斗剧,可以说在玩心眼这一方要比大多数古人强上数倍,只能说我们占了一个经验的便宜。

反正这种简单的远交近攻之类的计谋,就是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把这个主意告诉过秦王,也许是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吧。

也有可能有人提到过这个想法,但是一个想法跟完整的执行过程是两回事,而范睢所带给秦王的是完整的方案,只要照本宣科的走下去就行,可以说整个秦国在范睢所执政的那几年时间里,不断的蚕食着韩、魏、赵等国的地盘,却又让齐国跟燕国不会跟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为最后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得来说范睢跟白起的贡献都不少,只是相对来说范睢的贡献更大一些而已,毕竟白起只是在战场上面立战功,而范睢是整体上秦国更强大。


虎头山小妖


范睢和同时代的白起相比,毫无疑问范睢的功劳肯定更大。

汉高祖刘邦在评定汉初功臣排行榜时,将萧何排名第一,很多武将不服,刘邦说了这样一句话。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的意思就是说,打仗好比打猎,追杀兽兔的是狗,而发现目标和指明攻击方向的是人;武将攻城夺关,功不可没,但只属于功狗,而发现目标,指明攻击方向的是文臣萧何,他属于功人。

同样,白起之所以能够在长平之战中消灭45万赵军,主要是范睢指明了方向,使用了离间计,最终使赵王撤下廉颇派上赵括,白起才能一战定乾坤。

用汉高祖刘邦的话说,范睢是功人也,白起是功狗也。

下面再具体说说范睢的三大功绩。

一是帮助秦昭王夺取大权,固干削枝。

范睢一句“秦国人只知有太后、穰侯,不知有秦王”触及了昭王有苦难言的心病。然后指出秦国内政弊端,即昭王上畏于太后之威严,下惑于奸臣的谄诈,身居深宫,陷于包围之中,终身迷惑,无法辨明是非善恶。长此下去,大则国家覆灭,小则自身难保。

在范睢的帮助下,秦昭王最后夺太后之权,打击以穰侯魏冉为首的四大贵族,使秦昭王真正地成为了秦国的话事人。

二是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为秦统一天下铺平道路。

为达到兼并六国,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对齐、楚等距秦较远的国家先行交好,稳住他们不干预秦攻打邻近诸国之事。

魏、韩两国地处中原,有如天下之枢纽,离秦又近,应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韩臣服,则北可慑赵、南能伐楚,最后再攻齐。这样由近及远,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必能统一天下。

三是利用反间计,彻底将最强大的赵国打趴下。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昭王派大将王龁率兵伐赵,赵大将廉颇经验丰富,在长平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王龁围攻4个多月不下,粮草不济,派人向昭王告急。

范雎用反间之计,派人潜入赵都邯郸用重金收买了一些大臣,散布廉颇年老怯战、秦国最怕赵奢之子赵括出战的流言。赵王中计,起用毫无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任主帅。

秦昭王又按范雎之计,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连夜秘密赶往长平。白起大败赵括,消灭赵军45万,赵括死于乱军之中,经长平之战,赵国一蹶不起,秦国则更加强大。

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丞相李斯评价范睢: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真相帝说历史


第一,范雎和白起对秦国的贡献都比较大,当时的秦王是离不开他们两位的。范睢原来是魏国人,但是,他在魏国并没有能受到重用,而当时秦昭王正需要人才,范睢因犯事逃到秦国之后,利用自己的韬略和善辩,很快受到了秦王的赏识,被封为宰相。范雎当上宰相之后,凭借其划交的策略和善辩的一张利嘴,纵横捭阖,确实为秦国立下不少功劳,没有范睢的策划,秦昭王也没有那么快的把列国压下去。

第二,白起是秦国人,是杰出的武将,白起的实战能力很强,而且还有深谙兵法,他是战国时期最能打,打胜战最多的将军之一,比如,秦赵的“长平之战”,是一场著名战役,务实的白起把精通兵法的赵括打败了,秦军并杀死赵国几十万降兵,这威势十足的战斗令东方六国失去抵抗秦国大军的意志。后世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白起无疑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有实战的辉煌成就,又有兵法理论的杰出将领之一。如果就战绩和对敌国的致命打击来看,范睢不如白起;而如果就划谋、用计、论辩来看,白起不如范睢,范雎是谋略家,而白起是很有韬略和统兵经验的统帅,一文一武,助秦昭王把秦国做强。白起的“长平之战”,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等,都是助力秦昭王的非常重要的胜利举措。

第三,范雎在个人性格是有明显缺点的,一是他报复心特别强,有恩思报,有仇也必要报。对于欺负和蔑视他的人,他一个也不放过,而对于于他有恩的人,他也会找机会帮助,并不吝惜财物回报。二是妒忌心比较强,高居宰相之位,却仍小肚鸡肠,确实有其毛病,传说,白起的辉煌战绩令范雎妒忌,而白起的死就是与范睢有关。

第四,范雎有报恩之心,之前,范睢从魏国逃到秦国时,曾得到了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范睢任相后,为了报答他们两人,分别举荐他们为秦国大将和太守。但是,郑安平和王稽不仅水平很差,而且品德也不好,他们没有能为范睢争气,反而为他惹麻烦,都犯了大罪。虽然秦昭王并没有因范睢推荐了郑、王两人而责怪范雎,但是,范雎在秦王的心里也是有所“减分”的。范睢也感觉到了,他心里既内疚又后悔。正当他心里不痛快时,智谋之士蔡泽找到范雎,劝告范睢说:自古月满则亏,到了鼎盛时期,是该功成身退了!范雎是聪明人,立马悟到了真谛,于是,他便辞去了宰相职务,立即交出相印。秦昭王未能挽留住他,后来,范雎在辞官不久便生病去世了。

范睢算是善终,其实,范雎从魏国逃往秦国,很快当上了宰相,秦国中的老臣,很多对他是很不满的,他能及时功成身退,算是聪明的,在这一点上,他比白起聪明。


文城观点


演范睢的演员皱着个眉一付″哭丧"样,跟他范睢的身世一样.,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又巍峨壮观。他出身贪寒受人陷害,.几乎至死,又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躲过魏冉的追踪,到秦国当了丞相,帮秦昭王完成了从站起到挺立群雄的大业。恐怕有史以来只有范睢有这样的经历。李斯给他以高的评价称秦国四大名相之一,其实商鞅和他的贡献最显,商鞅变法激励了军心,他接着努力作用,为秦国找出了正确进攻方向道路直到始皇。並最后虚心举荐他人,自己隐退,是四名相中结局最好的。秦昭王很相信他,不舍的他,及代他扛事和替他打抱不平,两人关系是相王合作最好的典范。至于和白起谁的贡献大?从长平之战就是范睢打的基础,调动了赵王使其乱政乱为。才有了白起的进攻天地,此战中范当为首功。白起起先为丈人魏冉打地盘,既便为秦打仗中也毫无战略章法,东一棒子,西一棒子,也缺少后来三国孙权大将呂蒙的政策眼光,乱杀人。显然不如一心为秦昭王尽力尽心找出突破方向的范睢。范睢屡劝白起上战场奋勇杀敌再立新功,白起顾及自已名声怕失败,不去迎着因难风险上就对照中,看出两人的心境,出发点。(那个战将面对命令不回答个″是"字,.谁唯难过?否则算什么优秀上将)范睢一心为秦国长远努力了,也不惜被杀风险为秦王送走国舅,而铺平了秦王顺利前进之路。可以说为昭王奠定基业的功劳属范睢了。


用户9450977780495


白起就算了吧。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十年未攻赵。


用户67724358697


怎么说呢?两者缺一不可,罪在秦王的自私而起。秦赵一战两国元气大伤,无力养俘虏,又怕死灰复燃,固逼白起坑杀。引天下愤,杀白起泄愤天下,杀范泄秦将臣子愤,毕竟古代是人治非法治。为保私利权术很重。一句话可以形容古代:狡兔死,走狗烹。


逸阳子岸


范雎是秦国的宰相,胸存大志,文韬武略。在众人的眼中他是睚眦必报的小人,或许他侮辱须贾逼迫魏齐自尽的报复手段太不道德,但 不妨碍他同时作为君子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只有了解过他一生遭遇的人,才能够看清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其人,未必是小人也未 必不是君子。

范雎,字叔,他的生年不详,只知道他家贫不能自给,虽然心里有远大的抱负,却苦于无处施展,早年的范雎就像是无根的浮萍,在各 个诸侯国之间游荡,他只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范雎没想到自己的主子竟是个昏聩的小人。曾经有一次,须贾和范雎一起出使 齐国,齐国的国君很欣赏范雎的口才,而须贾则在齐国受到了齐国的冷遇,因为这个原因,回到魏国的须贾竟在魏国相国的面前,诬陷 范雎说范雎通齐,范雎据理力争却被鞭打差点致死,在朋友郑安平的帮助下才逃过此劫。

张安平向正在魏国出使的秦谒者王稽,推荐了范雎,王稽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断定范雎是个人才,便带着范雎到了秦国。在离开魏国的时 候范雎从来没想到自己是以这种方式离开的,拖着满身病痛的范雎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自己所受的屈辱都抱负回来。王稽在秦的 是官职是个谒者,大小也算是君王身边的一个近臣。回国后,王稽就向秦昭王推荐了范雎,但是秦王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范雎就在 焦虑的等待中度过了两年,终于有一天他把握住时机,给昭王写了一封信,分析了秦国的利弊,并趁机推荐了自己。果然,秦王看了这 封信后,就立刻召见了范雎。

在郊外的离宫,秦昭王私自召见了范雎,”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和范雎的会面搞得跟情人幽会似的,秦王耐心地向范雎请 教关于秦国的问题,范雎的一番肺腑之言,说得秦王心服口服,”范雎拜,秦王亦拜“,两人经过一番交谈竟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这种 场面,充斥着一种激昂和感动。

具有远见卓识的范雎向秦王贡献了一个妙计,那便是”远交近攻“,这个策略为秦的同一吹响了集结号 ,也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为杰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秦地之险,天下莫及。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其甲兵之利天下亦莫能敌。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用以治诸侯,如同良犬搏兔。然而 兼并之谋不就,霸王之业不成,莫非是秦之大臣计有所失吗?“。范雎陈述了秦国地势优势,谈到为何秦国条件这么好还不能称王?秦 昭王也是一脸的迷茫,范雎接着阐述:”臣闻穰侯将越韩、魏而攻齐国、非计也。

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大王不如远 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王释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于是,秦王便采纳范雎的计策率兵伐魏,攻克怀,又 举兵攻占邢丘、少曲、陉城、南阳、野王等地,将韩国孤立,韩秦两国交战,韩国必然处于劣势,而东进的秦国又挑起了赵、楚两国之 间的争夺,秦国又能坐收渔翁之利。

事实证明,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是十分有效的,秦国就是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一步步强 盛起来,一步步完成统一大业的。

如此说来,范雎不但是治国治军的高手,一定程度上来说范雎也是秦国霸业的奠基人,这秦国少了李斯、商鞅、范雎任何一人都不足以 成就其霸业,可见范雎对秦国的贡献有多大。

白起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精通兵法,擅长带兵布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在秦昭王时期得到重用,出类拔萃,征战四方,对于秦国基业的建设功不可没。战场上屡获佳绩,声名远扬。是一代将领的楷模,江山社稷不可多得的人才。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值得刊入史册的卓越统帅。并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位居首位。

白起所在的年代,秦国国力正是强盛之时,当时正逢秦昭王继位、执掌朝政。秦昭王是一个有雄心壮志、野心勃勃的君主,极力建设一个更加强势的国家。因此,政治上,他继续采用商鞅变法的国策,坚决执行军功爵制,不以身世家族的地位封赏爵位,而是以军功高低封官拜爵,提拔有真才实干,但出身低微的人,使他们不至于怀才不遇、埋没于众人,不能施展自己的雄心、抱负,以致光芒渐趋暗淡,最后沦为遗憾。在这样崇尚军功的社会风气下,白起应时而行。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联军死守崤函企图阻止秦国军队的袭剿,阻碍秦国统一别国的进程。秦昭襄王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而丞相魏冉深知国家战事危急,力荐白起为主将,攻打韩、魏联军,取得战事上的突破。

白起在了解双方军事实力、战略布局之后制定了避实就虚、先弱后强的作战策略,牵制韩、魏主力,争取夺得战场最后的胜利。最后,一举剿灭韩、魏联军二十多万人,俘虏敌国将领,并乘胜追击,夺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地界的广大领土,化为己有。白起因此一战成名,朝廷上下无不表彰白起的惊人功绩,白起因此升任国尉。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领命率军攻打牵制前来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白起以其卓越的军事谋略,使敌人不敢进犯。此后多次战役,白起所过之处,战功卓著,敌军也十分忌惮他的谋略。在经过长平之战好,白起看准战机,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剿灭赵国残党。当时分为两路军马,分别由司马梗和白起统帅。

韩国和赵国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一时之间结为抗战同盟,决定派遣苏代以重金收买范雎,并宣称如果白起成功破除韩赵两国,那么白起封官之后,他的官位一定在你之上,不如,接受韩、赵两国的割地求和,剥夺白起建功立业的机会。范雎一时心下摇摆不定。偶然间,白起听闻此事,心中怒不可遏,遂就此与范雎互生嫌隙。此后不久,秦国再次出兵讨伐周边列国,围攻赵国之地--邯郸。而白起疾病缠身,难以动弹,因此,不能带兵征伐。时下双方交战,秦国没有得胜而归,秦王心急如焚,只得下令加派重兵,重振旗鼓,再次围攻。不久,白起病愈,秦王便急忙封白起为将领,带兵出征。而白起认为如果强行攻打赵国,遇到其他诸侯国赶来救援,那么秦国必定损失极重,且征伐的计划也将面临失败,因此,此时不是征讨赵国的最佳时机。秦王听了白起的说辞并不认同,当即改换将领继续攻打赵国。

而战况正如白起所说的那样,赵国城池顽强死守久攻不下,眼看秦军快要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尸骸遍野,马革裹尸的悲壮气氛在军中弥漫。秦王不得已,逼迫白起临危受命,率军解救。白起因先前秦王换将一事,心中有所不快,于是便自称有恙,需在家静养。后迫于压力,白起只得应战。可是一连战败,心下焦急的秦王与范雎商议,范雎认为白起傲慢无礼,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秦王甚怒之下,决定赐死白起,白起亦不做反抗,拔剑自刎。

两人对于秦国的贡献可谓不分上下的,一个出谋划策,一个领军作战。只不过忠心耿耿的白起被老谋深算的范雎给陷害了!






历史的魅力丶


范睢是战略家,而白起是执行者,论高度当然是范睢最强!

在范睢之前秦国虽然也曾多次取得对其它六国的大胜,但是也只是满足去称霸,并没有明确确立统一天下的观念。齐国灭宋之时秦国也曾出兵围攻齐国,但是徒劳无功,取得的土地也是在其它战国的包围之中,是鸡肋的飞地,随时都会被其它国家占领!

是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决策,通过武力威慑燕国使其不断撤赵国后腿,又通过重金贿赂齐国君臣,使其坐守,放任秦国不断打击赵魏韩三国!

正是范睢的战略谋划使的秦国不断蚕食魏韩两国的土地,人口,实力慢慢扩大,最终结束战国乱世!

白起功劳虽然大,但是重要性要远远低于范睢!

毕竟通过商鞅改革,秦国的壮大是必然之路,白起只是应时而生,没有白起,以秦国的实力和人才机制也能出现刘起,赵起,白起最大的功劳就是能抵住压力不断斩杀其它国家的士兵,削弱了其它六国的战争潜力!虽然秦国是有斩首军功制度,但是不是谁都有勇气能将近两百万人给杀掉!

范睢是手,白起是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