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同於高膽固醇血癥嗎?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高甘油三酯血癥已成為一種常見病。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人不能正確地認識高甘油三酯血癥,經常把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同於高膽固醇血癥。

血漿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是評估人體血脂水平的一項重要檢測指標。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甘油三酯的升高往往十分隱匿,因其在血液中升高所帶來的危害諸多,所以我們需要認識一下高甘油三酯血癥。

1什麼是甘油三酯

血脂是血漿中所有脂類的總稱,甘油三酯、膽固醇各自作為血脂組成中的一類代表,在一定水平範圍內的血脂對於人體是有益的。因脂質不溶於水,所以必須與其他脂質或載脂蛋白結合,才能夠正常地在血液中被循環利用。脂質與載脂蛋白結合後形成脂蛋白,當血液中某一類脂蛋白或某幾類脂蛋白的檢測結果超出參考值範圍時,可被診斷為高脂血症,主要分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

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同於高膽固醇血癥嗎?

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在體內的存在方式,為臨床中血脂檢查的基本項目之一,為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主要通過腸道從食物中攝取,另外肝臟也能夠合成少量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被分解成脂肪酸後可作為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參與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性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合成、分解代謝,也直接參與膽固醇、膽固醇酯的合成。

2甘油三酯升高與降低的臨床意義

許多人不知道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時受到飲食及接受檢查時間的影響,因而,在多次檢測甘油三酯後,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數值,並且數值間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差異。這也會造成如“我的甘油三酯水平真的升高了嗎?”“我得了高脂血症嗎?”等疑慮和困惑。

其實,甘油三酯的水平主要受到遺傳、環境的雙重影響,同時與種族、年齡、性別以及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有關。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分為原發性升高與繼發性升高,原發性升高多因遺傳因素,繼發性升高常繼發於糖尿病、糖原貯積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妊娠狀態等情況。

甘油三酯升高是個緩慢的過程,並且十分隱匿,被稱為“隱匿殺手”,早期常常無明顯症狀、體徵,其發現與診斷主要依賴於定期的血脂檢查。

臨床建議,低危人群40歲以下者每2年檢查1次,40歲以上者每1年檢查1次,高危人群(>35歲,包括長期高脂、高糖飲食者,有高血脂家族史者,絕經期婦女合併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以及已患高脂血症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定期複查。

3甘油三酯升高的危害

甘油三酯升高會導致平日我們所熟知的動脈粥樣硬化,俗稱“血稠”,最終血液會在血管壁上沉積,漸漸形成動脈血管內壁的小斑塊。

隨著小斑塊漸漸增大,血管內徑變小,使得血液流速變慢,堵塞血管,嚴重時甚至可能使血流中斷。如果斑塊脫落,形成血栓,隨著血流可能到心、腦、腎、眼睛等重要器官,繼而造成心肌梗死、腦卒中、腎梗死、失明等疾患。

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同於高膽固醇血癥嗎?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甘油三酯升高可增加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風險,當甘油三酯水平>11.3mmol/L時,胰腺炎發生的風險大大增高,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繼發脂代謝紊亂的主要因素。

並且,過多的脂質沉積於皮下,可使皮膚出現黃色瘤;沉積在內臟,可使肝臟、脾臟體積增大,此時,骨髓中可檢測到泡沫細胞。

4高甘油三酯血癥的防治

高甘油三酯血癥除了遺傳因素外,主要與飲食和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對於僅甘油三酯偏高而膽固醇正常的人群,調整的關鍵是控制食量、減輕體重,以達到標準體重(BMI 18.5~22.9)為目標。

(1)飲食調節

這是調脂的基礎。

首先,調節飲食結構十分重要。限制甜食的攝入,因為糖類食物攝入過多可使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白糖及含糖食物的攝入。可以通過增加膳食纖維的方式,如全穀類食物、水果、蔬菜及各種豆類,來降低血脂水平。

其次,飲酒同樣會增加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需要禁酒。再次,限制膽固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應限制動物類脂肪和花生的攝入。可以適度攝入脫脂牛奶、核桃肉等其他含脂量低的果仁。

(2)適度運動減肥

控制肥胖是預防甘油三酯過高的重要措施。

慢跑、跳繩、游泳、乒乓球等運動都可以作為備選運動,大家可根據自身身體條件選擇,平日應多參加體力勞動,減少脂肪堆積。

(3)藥物控制

在飲食調節及適度運動的情況下,如甘油三酯仍不能達到健康水平時,則需要在專業臨床醫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如貝特類、煙酸類等降脂藥。

同時,定期檢測血脂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由於降血脂藥物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肝功能,在監測血脂的同時亦要監測肝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