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戴敦邦七八十歲了,但他身上仍然洋溢著對藝術執著追求的朝氣和熱情,這是十分可貴而令人敬佩的。六十幾年浸淫水墨,砭砭筆硯,孜孜案頭,其筆下的古典人物,上起神話傳說,中及帝王將相,下至普通百姓,古代社會所有階層的人物均有所涉及。非廣聞博洽,無以周知;非寂靜通玄,無以感悟。圖解經典,氣韻天成。戴敦邦作品隨性率真之中見恢弘,氤氳淋漓之中見功力,氣魄宏大且筆墨雄健,形象生動傳神,生活氣氛濃郁,雅俗共賞。他忠於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以一顆禪心在歲月磨礪中沉澱下來,用自己生命的方式穿行在喧囂的上海和靜謐的水墨之間,浸透在傳統文化和古典名著之中。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在眾人的記憶中,古典傳統人物畫已成為戴敦邦的藝術標識,其《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等文學著作人物畫早已享譽海內外。他出版的《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為宣紙線裝珍藏本國畫,歷時六載,積數十年藝術功力,用中國畫的形式全新演繹,以240幅國畫精品再現了“紅樓大觀”。其畫冊中人物之眼神情態,雖處處不同,卻又莫不栩栩如生。《紅樓夢》原書實寫虛寫人物六百有餘,上自皇妃國公,下至販夫走卒,幾及彼時各階層方方面面。人物身世處境迥異,性情品行各別,浸透了深刻的文化內涵,貫穿於人物言行、事件細節與虛實描摹之中,寫來不動聲色,卻是入骨入髓。而其筆下的水滸人物約一百多人,也都是各有其面目和姿態,洋溢著一種雄壯激昂、快意恩仇的氛圍。戴敦邦用他精細的刻畫、深厚的繪畫功底,瞭解歷史、前人的思想,將眉目表情的些微變化,舉手投足的分寸把握,場景氣氛的營造烘染,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襯托對比,都恰如其分地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儘量體現原著開掘不盡的詩情畫意。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戴敦邦的創作貼合原著,瞭解人物內心、浸透文化內涵,將書中所寫所述入骨入髓地以繪畫形式重新展現,為後世瞭解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和風情人物,繪製了值得信賴的生動畫卷,全景式地把中國文化精髓生動地以平面形象定格下來,極大地豐富了史學內容,同時也為後世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文化歷史遺產。人物在戴敦邦筆下或飛天凌雲、騰雲駕霧;或參禪打坐、神態自若;或斜倚側臥、縱情恣意……雖立行坐臥,形態各異,卻又都古拙清雅、靈動雋永,有仙風道骨的風韻從畫間流出,筆墨之間滿含獨特的道家審美風範。這其中的神仙釋道人物達到“逍遙齊物”、“清心寡慾”的境界倒也順理成章不足稱奇,但連社會現實中的人物都有著超脫之態,可就耐人尋味了。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戴敦邦話藝錄》中有記載道,“我甘願為名著作圖解。而‘圖解’二字彷彿在美術創作圈內為畫人所不齒,似乎只是做了原著的附庸與奴才,因此畫家們都不願別人稱其作品乃至插圖為圖解, 以此為恥。我則不然。” 繪畫領域裡擅繪人物畫的藝術家不勝枚舉,而戴敦邦以其獨特的視覺圖像表達博得眾彩,成為當代畫壇獨樹一幟的代表人物。他的藝術作品中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液,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精神,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可貴的資源,震古爍今。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脫離開眾多的頭銜和榮譽,戴敦邦彷彿就只是個普通人。這“彷彿”二字用的也不恰當,因為戴敦邦曾道:“我就是個普通人”。戴敦邦居所不大,屋內擺設雖簡單隨意,卻件件都與詩書畫印脫不了關係,所居之處文雅氣息遍繞周身,亦可稱於閒散處見整肅,無事雕琢;於平淡中寓天趣,意到筆隨。儘管張紀中《水滸》中的人物造型使其在業界中聲名大噪,他卻調侃自己是在“傍大款”。“名著本身就影響大,我傍名著,就是傍大款”。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葉淺予曾贊其“運用中國畫的造型用筆,描繪歷史故事人物,是當今獨樹一幟的高手”。蔡若虹則評價道“戴敦邦的畫兒會說中國話”。而戴敦邦卻自語,“我就是一個民間藝人,一輩子就是當藝人,過藝人的生活,有藝人的作息。”儘管幾近耄耋之年,信奉道教的戴敦邦仍打算用10年時間來畫老子的《道德經》。他延續了中國畫傳統精神的內蘊,對藝術執著的誠摯之心實屬可貴,但他這種作為畫家的人文學養和品性折射似乎更為注目。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戴敦邦一生清貧而未覺苦,不求以文畫牟利,只求在其剩餘有限的生命裡能夠不停歇地畫下去。正是因了這種淡泊名利、刻苦鑽研的精神,戴敦邦對於中國書畫院上海院的工作人員亦有他的語重心長。前不久,以“文學名著·時空對畫”為主題的戴敦邦學術研討會已經順利舉辦並圓滿落幕,戴敦邦對於研討會的“時空對畫”這一立意表示了肯定,他認為“時空對畫”準確描述了他作為畫者的心路歷程,與其內心高度契合。而他亦欣慰於研討會過程中,是在實事求是地進行討論與交流,並非只一味對其進行吹捧。書畫院竟能在新生階段這一很短的時間內,磨合出如此高的契合度,誠屬不易,這點也令他驚訝。同時他也相信,研討會中所出現的小問題,雖為不足,但也是前進和努力的方向。此次的“小試牛刀”對後期的藝術活動都有著參考和借鑑作用,有利於敦促之後的藝術交流活動脫離表面文章,迴歸到深層次的精神層面建設。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打造一個科學嚴謹的書畫院,目前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戴敦邦雖年事已高,眼光卻仍銳利,他提到,新型發展模式下的書畫院,前路仍是一片迷濛。因而在舉辦活動時,須特別注意主題的選定,活動人員篩選則更應有研究性、針對性,以在保證學術性的同時不斷擴大其規模。在現代,搞藝術創作的人能夠得到社會尊重,這是時代之幸。但藝術家也不可恃此而驕,而應該珍惜一縱即逝的韶光,守住本心,全身心投入去搞創作。

時空對畫,戴敦邦的畫外之言

此外,團隊建設也是戴敦邦一再敦促書畫院工作人員的。身處書畫界,須得多參觀畫展、參加活動,對中國書畫藝術有一個完整概念。這既有助於工作人員本身業務能力的提升,亦能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藝修養。繪畫作為一種造型藝術,與現代的電影、電視等既有不同,亦不乏同源之處,它具有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重要性,需要人們共同去發掘、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