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七十年代後期越南當局的排華與歸國僑民的安置

自1975年越共統一南北之後就開始排外政策,越南當局為了穩定政權,認為民族主義是一塊好的招牌,因此打著民族主義旗號而大肆進行排外。最初越共不但對華人而且對所有非越南的民族進行驅趕,特別是對原殖民國家法國僑民。隨著越南針對私有財產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的進行,對經濟上比較富裕的華人財富的剝奪成為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加之越共越來越親蘇,中越關係緊張,在越南的華僑更是成為兩國關係的犧牲品。

1977年4月開始,越南當局開始有針對性地沒收華人財產,並開始向中國境內驅趕華人,同時在黨、政、軍部門內華人也進行大清洗,到1978年越來越多的華人被清理出政府機關,許多已移民到越南幾輩的華人也被迫離開長期生活的土地回到國內。據資料記載,從1975年到1984年間,越南政府共驅趕了超過150萬越南華僑出境,他們的財產基本上被越南當局非法侵佔,成為難民潮,其中被聯合國收容後入籍到西方國家的約50萬人,餘下的100萬人由中國政府收容,另外從海路逃亡到外國而遇險死亡的越南華僑人數難以統計。

回到中國的這些華人,政府進行了安置,廣東省英德縣國營黃陂茶場是當時廣東省安置歸國難民的一個重要單位,而筆者正好收集了一冊這個茶場安置這部分華人的詳細安置表。這冊安置表包含以下內容:

「往事」七十年代後期越南當局的排華與歸國僑民的安置

1979年至1980年填寫的《歸國華僑登記表》23張;

1979年茶場以戶為單位填寫的《歸僑安置就業情況名冊》33張;

八十年代黃陂茶場保衛股給上級公安機關的一份報告,內容包括《難僑外流外逃人員登記表》、《難僑返解回場人員登記表》及對茶場現有僑民的情況調查;

從1978年6月6日安置第一批起到1979年6月21日安置第五批的人713人名單的《歸僑登記表》47張;

部分第一批與第二批安置人員《歸國華僑入戶登記表》57張;1978年9月3日《黃陂華僑茶場歸僑(16歲以上)花名冊》一份。

「往事」七十年代後期越南當局的排華與歸國僑民的安置

「往事」七十年代後期越南當局的排華與歸國僑民的安置

「往事」七十年代後期越南當局的排華與歸國僑民的安置

在茶場保衛股的報告中最後提到這個茶場共安置了歸國的難僑1473人,而以上資料中所顯示的這些人員大多在越南務農,是普通的農民,原居住的地區大多是在北越廣寧、海防等地,也有一部分是來自南越的西貢。不過這些難僑歸國後也被嚴格政審,在保衛股的調查報告中就有政審所謂的九種人的情況記錄:1、越共黨員24人;2、越團員10人;3、越政府幹部和工作人員13人;4、越公安人員1人;5、越軍人27人其中軍官2人;6、越南人籍19人;7、越勞改釋放人員11人;8、國民黨員1人;9、49年逃越的國民黨兵3人。

在《歸國華僑登記表》上還要求填寫歸國的方式,僅僅根據這23份表格所顯示的歸國方式就比較多樣,有乘坐難民船、拖船的,有劃木船、竹排的,有坐汽車的,更有步行回國的,可以想象他們歸國之路的艱辛。不僅如此,在許多份表格中填寫家人情況時很多家人是聯繫不上的,比如一位叫“嚴紀章”的僑民,他的兩個兒子分別被安置在廣西、海南,兩個女兒雖然1978年回國但下落不明。

黃陂茶場創建於1954年,地處粵北地區,位於英德市東北部,空氣清新,風景秀麗,屬於小丘陵地帶;其前身是粵北國營黃陂畜牧場,1965年安置廣州、汕頭等地區知識青年,1968年更名為省直機關“五七”幹校,1973年更名為廣東省黃陂茶場,1978年由於接收越南歸僑而更名為廣東省黃陂華僑茶場。(以上資料來自網上)而現今的黃陂華僑農場除了生產茶之外,還開發了東南亞風情的旅遊項目,也許這裡面有著歸國的越南僑民對那段海外生活回憶的因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