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節約運營成本1500萬元 這座機場的祕訣在降低碳排放

關注|一年節約運營成本1500萬元 這座機場的秘訣在降低碳排放

一架載著100多名旅客的空客A320客機緩緩駛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303機位,飛機停穩後,廊橋緩慢與飛機艙門平穩對接,就在一名名旅客走下飛機的同時,一群身著反光背心的人將兩根管線從廊橋下方脫出,像給新能源汽車充電一般,將管線插入飛機腹部。這兩根管線叫“橋載設備”,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兩根管線,每天能為重慶機場減少碳排放九十多噸,節約能源消耗四萬多元。

發展瓶頸帶來“綠色”新動能

“重慶機場自1990年以來,歷經了T1、T2A、T2B、T3A四個航站樓以及第一、二、三跑道的建設與投用,吞吐量也在去年年底突破4000萬大關,今年有望躋身全球機場50強。”重慶機場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吞吐量呈現跨越式增長,但隨著航站樓越來越多、航班也越來越多,機坪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逐年下降,已經開始制約重慶民航事業的發展,其中,飛機停靠後使用APU(飛機輔助動力裝置)為自身供能所帶來的的廢氣排放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為何有這樣一說?以前飛機停靠後由於沒有外接能源供給,只能通過APU燃燒航空煤油來給自身提供能量,這樣的方式不僅工作效率較低、耗油量大,同時會造成大氣汙染。據測算,一架常規大小飛機停靠45分鐘需要消耗150餘千克航空煤油,會產生近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還伴隨著多種氮氧化物的排出。

“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們開始推廣使用橋載設備替代APU。”重慶機場一位相關負責人指著廊橋下方的兩根管線向CQDK全媒體記者介紹,這兩根橋載設備中,細的一根是橋載電源,它的作用是給飛機提供必要電源,另一根很粗的管子是橋載空調,它是為停靠的飛機提供空調風,確保飛機上溫度適宜。

所謂橋載設備,即安裝在機場廊橋上的400HZ靜變電源和空調設備,通過它為停靠的飛機提供機上用電和空調系統運行,從而替代APU的使用,避免飛機在停靠期間燃燒航空煤油。

根據國際航協數據顯示,使用橋載設備替代飛機APU的可以將成本80%。通過這一舉措,重慶機場在有效提高機坪及其周邊區域空氣質量的同時,降低了保障成本,提升了飛機運行效率,從而實現了機場、航空公司和社會的“三贏”。

“小小設備”淨化機場大環境

“過去我們在機坪上上班,天天吸著飛機尾氣,聽發動機噪音,環境簡直差慘了。”在機坪上工作了20多年的王師傅告訴CQDK全媒體記者,過去在機坪上工作,一到冬天,空氣特別乾燥,感覺吸入的空氣有時候都是有味道的,尤其是在飛機邊上工作時,尾部發動機噪音相當大,兩個人稍微遠些就聽不見對方說什麼。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APU核心部件是一臺小型的渦輪發動機,除了會產生大量的廢氣,還會給周圍帶來超過120分貝的噪聲。

“過去坐飛機,能明顯感覺到飛機都停下來之後噪音還特別大,下飛機走廊橋時也感覺有一種汽車尾氣的味道。但是最近兩年我發現噪音小了,味道也沒有了。”一位經常經由重慶機場出行的旅客這樣回憶。在採訪中,這一聲音也得到了不少旅客的認可。

“降低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初衷,但同時也優化了旅客出行環境、提升了員工工作環境。”重慶機場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重慶機場通過用橋載設備替代飛機APU,已經實現了機坪範圍內噪音大幅下降、廢氣汙染問題有效解決。

長遠謀劃佈局“藍天”新未來

據介紹,2013年,為了在全行業積極推廣橋載設備的使用,民航局在當年出臺了《民用機場橋載設備替代航空器輔助動力裝置運行暫行管理辦法》,次年重慶機場便正式開始啟用橋載設備,僅依靠當年建成的34臺橋載電源設備和34臺橋載空調設備,就為重慶機場減少碳排放5000餘噸。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機場共擁有橋載電源123臺、橋載空調115臺,2018年全年共計減少碳排放3.6萬餘噸,節約運營成本1500萬元。

重慶機場方面表示,下一步,將在確保新建的廊橋都要配備橋載設備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推進遠機位APU替代設施建設,加快降低APU的使用,最終實現重慶機場飛機停靠“零排放”的目標。

此外,重慶機場還結合重慶市、民航局相關方案特地制定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打贏藍天保衛戰聯合行動計劃》,未來將通過加快推進車輛(機場工作車輛)“油改電”、廣泛推廣使用APU替代設施、降低燃氣鍋爐廢氣排放等舉措,多管齊下、多方聯動推動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旅客建成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機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