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懂了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嗎?

國慶期間,很多人都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電影分為7個片段故事,基本是按照時間順序拍攝。每個故事都代表著一個進步的里程碑。隨著電影的進度條逐步走著,彷彿親眼目睹著祖國在一步一步走向繁榮昌盛。相信大家看的時候內心肯定也一樣激情澎湃,甚至動情之處不覺淚流!

1949年黃渤演繹的建國大業的升旗——《前夜》;

1964年張譯飾演的無名英雄的故事——《相遇》;

1984年中國女排——《奪冠》;

1997年香港——《迴歸》;

2008年奧運——《北京你好》;

......

每一個故事背後都很具歷史意義。在建國70週年這個時間節點,這部片名其實已經決定了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電影了。

但是看完之後,仍有不少吐槽。而吐槽最厲害之處莫過於陳凱歌導演拍攝的《白晝流星》......

記得當時我看這部電影,自己是中了好幾個淚點,最讓我感動的片段是張譯飾演的工作人員在研發原子彈基地現場的“逆行”——緊急關閉開關。都說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而這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行為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而其他故事因為自己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或者事件本身就國人關注度很高。

唯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當時覺得故事性不是很強,雖然也能理解到是講脫貧攻堅+“神舟十一號”返航,通過神舟十一號“歸鄉人”這一具有國家崛起意義的“白晝流星”事件來從精神上感化兩個不受管教的“年輕人”。

但總歸故事性還是有點牽強的。即使這位大導演其實已經因《霸王別姬》、《搜索》、《梅蘭芳》等作品奠定了大導演的地位。誰又能說這裡不是退步呢?

後面偶然看到《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這篇影評,稍稍思考下,便覺得凱歌導演也確實不簡單。

不簡單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難在時間點統籌:一開始看電影片頭,我注意到總導演是陳凱歌,然後每個故事是不同的導演執導。總導演的一部分職責按我的理解肯定是要統籌好各個故事使得不要那麼太突兀。

2、難在關注度低且立意要高:

這幾個故事中,神舟其實關注度是最低的。因為神舟有很多號,一般人可能對此印象不如其他幾個那麼印象深刻。但是影片是要留世的,類似之前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類的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電影。今年是70週年,要高於之前的立意,凱歌導演把現在關注度很高的“脫貧攻堅”和“神舟十一號”聯繫起來,瞬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3、難在闡述時間短:這部電影將時間分配到每個故事,可能就只有20-30分鐘,要故事性很強好像也確實很難。

4、難在演員是偶像+小鮮肉:其他故事都不乏有黃渤、葛優、任達華等等大咖影帝,而這個故事則是新生代演員劉昊然和陳飛宇(陳凱歌的兒子)。從現在網絡上的風評來看,相對對資歷淺的人要求更高。

......

這諸多困難的因素,導致即使陳凱歌雖然已經將政治高度提的很高,也不乏好的故事伏筆,但依舊難以避免被吐槽。所以有的時候換位思考下,如果是你來或者其他人來,就一定更好嗎?

寫在最後

很多導演、作家、詩人、藝術家等的好作品,有時候並不是作品不好,只是當時沒有被人解讀到其中的深意。想想好像有的時候確實如此啊!高級的東西有時候往往註定是小眾的。

我前段時間去景德鎮看陶瓷,包括我之前去看一些歷史博物館文物。我雖然去看了,但是如果我不像考古學家或者歷史學家那樣深入去研究和思考它就不會很懂它的價值和意義,當然其實我們在參觀的過程中知道它能擺在博物館就已經知道它富有深意。所以也不會褻瀆,只是自己時間匆匆來不及去懂罷了。

而今天,我剛好還看到一個消息:一幅油畫《曲腿女人》在蘇富比拍賣行居然成交價高達1.98億港幣。而這幅畫的作者常玉其實1966年就死了,生前窮困潦倒,畫作一直很難賣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