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懂了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吗?

国庆期间,很多人都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

电影分为7个片段故事,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拍摄。每个故事都代表着一个进步的里程碑。随着电影的进度条逐步走着,仿佛亲眼目睹着祖国在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昌盛。相信大家看的时候内心肯定也一样激情澎湃,甚至动情之处不觉泪流!

1949年黄渤演绎的建国大业的升旗——《前夜》;

1964年张译饰演的无名英雄的故事——《相遇》;

1984年中国女排——《夺冠》;

1997年香港——《回归》;

2008年奥运——《北京你好》;

......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很具历史意义。在建国7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这部片名其实已经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了。

但是看完之后,仍有不少吐槽。而吐槽最厉害之处莫过于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白昼流星》......

记得当时我看这部电影,自己是中了好几个泪点,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是张译饰演的工作人员在研发原子弹基地现场的“逆行”——紧急关闭开关。都说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而这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行为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而其他故事因为自己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者事件本身就国人关注度很高。

唯独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当时觉得故事性不是很强,虽然也能理解到是讲脱贫攻坚+“神舟十一号”返航,通过神舟十一号“归乡人”这一具有国家崛起意义的“白昼流星”事件来从精神上感化两个不受管教的“年轻人”。

但总归故事性还是有点牵强的。即使这位大导演其实已经因《霸王别姬》、《搜索》、《梅兰芳》等作品奠定了大导演的地位。谁又能说这里不是退步呢?

后面偶然看到《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厉害在哪里?》这篇影评,稍稍思考下,便觉得凯歌导演也确实不简单。

不简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难在时间点统筹:一开始看电影片头,我注意到总导演是陈凯歌,然后每个故事是不同的导演执导。总导演的一部分职责按我的理解肯定是要统筹好各个故事使得不要那么太突兀。

2、难在关注度低且立意要高:

这几个故事中,神舟其实关注度是最低的。因为神舟有很多号,一般人可能对此印象不如其他几个那么印象深刻。但是影片是要留世的,类似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类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电影。今年是70周年,要高于之前的立意,凯歌导演把现在关注度很高的“脱贫攻坚”和“神舟十一号”联系起来,瞬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难在阐述时间短:这部电影将时间分配到每个故事,可能就只有20-30分钟,要故事性很强好像也确实很难。

4、难在演员是偶像+小鲜肉:其他故事都不乏有黄渤、葛优、任达华等等大咖影帝,而这个故事则是新生代演员刘昊然和陈飞宇(陈凯歌的儿子)。从现在网络上的风评来看,相对对资历浅的人要求更高。

......

这诸多困难的因素,导致即使陈凯歌虽然已经将政治高度提的很高,也不乏好的故事伏笔,但依旧难以避免被吐槽。所以有的时候换位思考下,如果是你来或者其他人来,就一定更好吗?

写在最后

很多导演、作家、诗人、艺术家等的好作品,有时候并不是作品不好,只是当时没有被人解读到其中的深意。想想好像有的时候确实如此啊!高级的东西有时候往往注定是小众的。

我前段时间去景德镇看陶瓷,包括我之前去看一些历史博物馆文物。我虽然去看了,但是如果我不像考古学家或者历史学家那样深入去研究和思考它就不会很懂它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其实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知道它能摆在博物馆就已经知道它富有深意。所以也不会亵渎,只是自己时间匆匆来不及去懂罢了。

而今天,我刚好还看到一个消息:一幅油画《曲腿女人》在苏富比拍卖行居然成交价高达1.98亿港币。而这幅画的作者常玉其实1966年就死了,生前穷困潦倒,画作一直很难卖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