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在之前的東南亞歷史系列中,我給大家講了緬甸東籲王朝的不可一世。經過莽瑞體和莽應龍兩代君主的南征北伐,特別是利用葡萄牙僱傭兵打造出全亞洲第一支西式軍隊之後,東籲王朝不僅結束了緬甸長達兩百年的分裂,更是完全攻滅泰國阿瑜陀耶王朝,柬埔寨也幾次慘遭洗劫,東南亞各族無不臣服。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但是,東籲王朝並不滿足只是做一個東南亞霸主,他的目標是征服全亞洲。所以莽應龍大帝在1562年、1572年和1574年三徵大明雲南境內的孟養、孟拱諸地,掠走大量物資和土地。可惜此時大明尚有西北的韃靼小王子和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需要解決,因此無暇顧及西南邊事。直到公元1581年,莽應龍的兒子莽應裡上位,他將用一場場戰爭從龐大的大明手中奪走騰越八關以南的所有土地,並奠定現在的中緬邊境,而我們正要述說這一段傳奇的前因後果。

早在莽應裡繼位之前,莽應龍就已經從大明手中掠奪走了當時雲南境內孟養、木邦、緬甸和八百等土司的大片領土。但是正如開頭我們說的,此時的明王朝依舊實行估息政策,對孟養、木邦等部落發送的求援信號無動於衷,任其坐視被莽應龍吞併。萬曆八年(1580年)雲南巡撫饒仁侃甚至派人去緬甸求和,但是當時被稱為白象王的莽應龍卻根本不理睬,甚至都沒有召見大明使臣,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是東籲王朝的傲慢,但另一方面何嘗又不是大明的"窩囊"呢?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正所謂你越忍,別人就越覺得你好欺負。公元1581年莽應龍的兒子莽應裡繼位之後,其立馬開始謀劃入侵明朝的計劃。當然了,莽應裡從13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莽應龍打遍整個東南亞,其繼位的時候已經46歲,而對於入侵大明這件事,一定要做好十足的準備。

所以莽應裡繼位之後便著手清除親明的土司,他先殺木邦宣慰司罕撥和其最精壯的象騎兵隊伍, 接著扶持親緬甸的嶽鳳、罕虔等人。然後大軍壓境幹崖,奪幹崖印信,清除緬軍入雲南的所有阻力,縮短內範中國的縱深度,這使得緬軍進可掠,退可守。到了次年(1582)十一月,莽應裡調令親緬的曼蠻、猛密等土司和緬軍協同作戰,這使得明朝在西南邊疆所構建的防禦體系瞬間土崩瓦解,緬軍長驅直入,正式開始入侵大明。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一方是毫無準備,一方是一切充分,過程自然不言而喻。當緬軍已經在施緬、順寧、盞達等雲南地界燒殺劫掠的時候,明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於是緬軍一路向北,在1583年春季進入雲南省腹地順寧府(現鳳慶、昌寧、雲縣),直逼大理。這個時候明廷終於慌了,除了雲南當地開始組織明軍進行反擊以外,朝廷亦令南坐營中軍劉綎為騰越遊擊,武尋參將鄧子龍為永昌參將,趕赴前線,全力反擊。

同時,萬曆皇帝開始進行雲南境內的人事調動,並降旨問責雲南巡撫劉維和副使胡心德:

先年莽酋桀驁侵奪土司地方,官漫步經心,偷安養亂,以致藩籬盡撤,邊境多事……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經過大換血的雲南當局終於展開反擊,其中鄧子龍和和劉綎在姚關以南的攀枝花成功狙擊了緬軍,史載 "追至攀枝花,夜戰,賊敗"。到了1584年初,明軍聯合親明的土司追擊尚還沒撤退出的緬軍,並相繼取得了一些勝利。於此同時,明軍也陸續收復了被緬軍侵奪的全部領土,包括重新奪了孟養、木邦、隴川、孟密地邊地土司地區的控制權。

雖然莽應裡的這次北伐總體來說不僅沒有要到好處,更是之前掠奪的土地都被明軍搶了回去,可謂賠了夫人又折了兵。但是對當時經歷過這場戰爭的土司來說,他們已經見識到了緬甸西式軍事所培訓的軍隊之威力。完全不是當時傳統的明軍可以比擬的。如果不是明軍人數實在呈現碾壓之勢的話,勝負並未如此。在這一點上,東籲王朝當時強大的兵力,確實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大明邊境西南土司的心。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也正是因此,萬曆十三年(1585)蠻莫土司脫離大明控制,正式投靠緬甸;三年後,孟密土司亦脫離大明投靠緬甸。到了萬曆十八年(1590),莽應裡再次利用親緬土司北上入侵雲南,雖然這次入侵在隴川被擊退,但是包括孟廣、孟養等地已經正式依附緬甸。

在這之後,大明和緬軍互相都有往來。例如1591年大明再次調用鄧子龍對蠻莫土司境內的緬軍進行打擊,但是1593年緬軍又令三十萬人北上入侵雲南。到了1594年,對面打了就退,退了又來的緬軍,大明只能重新調整西南的邊防策略,時任雲南巡撫陳用賓設"騰越八關",以交通要道為防禦點,加大了對西南邊疆的控制。

不得不說,陳用賓的"騰越八關"選址非常好。在這之前面對緬軍的入侵,明軍輸多勝少,被動防禦。但是"騰越八關"設立之後,緬軍的數次入侵都被成功抵禦住了。不過問題就是"騰越八關"為了更好的組織內地軍隊,直接把極地地區的土司給捨棄了,加速了他們脫離大明,歸屬緬甸的決心。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同時恰是在此時,莽應裡面臨著緬甸內部叛亂,以及在納黎萱帶領下重新獨立並崛起的暹羅對緬甸的威脅,這使得中緬邊境一度恢復平靜。公元1599年,莽應裡在一次出征中被殺,其子良淵玉繼位,此時的東籲王朝已經因內部分裂僅剩北部疆土。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舊不忘入侵大明,從1602年到1605年末,蠻莫,木邦等地皆被緬甸奪走。

只是後來良淵玉把精力放在了再次一統緬甸上,明朝也因內憂外患無力收復失地,這才讓西南邊疆重歸安寧。後清人倪蛻評前朝雲南疆域之變遷時言:

滇雲一隅之地,著於唐虞,歷於三代,通於秦、漢,亂於唐,棄於宋,啟於元,盛於明。然亦困於明,極壞於明,不可收拾於明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算是對大明在西南邊界丟失大量國土的諷刺了。不過實際上話說回來,明朝對於邊疆少數民族控制的策略基本是繼承元制。政府根據不同地區的民族構成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分別推行的行省制度 和土司制度。在漢民較多且易於控制的地區設置府、州、 縣,而少數民族聚居和極邊之地則推行土司制度。

其中土司制度本身的控制就非常薄弱,大明不駐軍不派官,除了首領名稱以外實際上跟藩屬國的區別不大。這一方面導致了極邊地區的土司對中原王朝沒什麼認同感,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中原王朝對這些地方的無所謂。比如陳用賓設置的"騰越八關"是直接把極地之處的土司排除在外的,基本宣告了他們自生自滅。

大明真的是因為窩囊,才被緬甸打,丟失了西南邊疆大片土地麼

大明的這種管制制度,不僅助長了相鄰國家對明朝的掠奪,同時在另一端,則成為了他滅亡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