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彭家聲身逢亂世,半生戎馬,幾度沉浮很具傳奇色彩,有人說他是毒梟,也有人說他是豪傑。有目共睹的事實是,他是第一個與緬中央政府達成和解的地方武裝力量首領,也是第一個向世界宣佈將在自己的轄區內實行全面禁毒的金三角地方武裝領導人。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彭家聲,仍然在帶領反政府武裝與緬甸中央政府及政府軍戰鬥。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1931年,出生於彭家聲果敢紅石頭河。父親彭積昌共生七子,彭家聲是長子。除了夭折的次子,彭家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職。

1989年3月,緬共瓦解,長達幾十年的武裝革命宣告結束。一同瓦解的還有彭家聲領導的果敢軍。彭家聲是一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同時他還與毒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短短几天內,叛亂四起。4月中旬,緬共發生內訌,中央辦事處和廣播站被佔領。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對此,緬軍響應迅速,政府情報局局長欽紐將軍抓住了大毒梟羅星漢和其妻子奧利弗·楊。在奧利弗·楊的協調下,緬軍與前緬共人民軍實現了停火,其意義猶如柏林牆倒塌、蘇聯瓦解。雖然這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但是世界上歷時最久的戰爭就此宣告結束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其他武裝力量相繼與政府達成停火協議。

戰爭結束了,天下卻不太平。停戰後,緬軍承諾發展山區經濟,但是西方的制裁尚未解除,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援助也難以兌現。只有中國的商人、企業家和工程師開始進入這片市場。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二十世紀一零年代迪波王子在郊區建造的土司住宅現在已經殘破不堪,花園也荒蕪已久。距離市區不遠處的另一處英式風格的土司住宅則保存完好,大門上了鎖,卻不見一個人影。聽說前不久最後一位土司的親戚曾向國外遊客展示這棟建築,但是他在2006年因與人意見相左而被關了起來。

迪波保留了撣邦的土司文化,英殖民時期也對古佛像進行了保護,但是,這裡缺乏撣文化特色,而帶有鮮明的緬文化特色。人們說著純正的緬語,穿著緬式筒裙,一部分人穿著中國生產的洋裝,幾乎沒有人穿撣族傳統的深藍色寬鬆褲裝或褐色棉褲。郊區有一尊古佛。在三月份的佛教節日上,前來參拜的人們絡繹不絕,還有人為僧侶捐獻了金色袈裟。在土司時代,撣文化和愛國精神曾得到了良好傳承。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然而故事的情節發展總是相似的。九十年代早期,撣族人主要居住的城市之一——景棟的土司住宅轟然倒地。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文化破壞。

政府認為停戰不是最終目的,或者說只是暫時的妥協。停戰也不等同於要實現緬甸團結這一長遠目標。對於聯邦政府的高層軍官而言,少數民族享有自治權會弱化聯邦的團結,他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訓話:脫離緬甸聯邦而自治將使國家走向土崩瓦解。軍官們擔心國外勢力會趁機滲透,從而導致緬甸重回殖民統治,因此他們認為放任少數民族自治是聯邦制走向崩潰的第一步。停火是一種戰略撤退。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有人則認為這是緬文化不斷擴大邊界的一次機會。政府制定了與中央關係更為緊密的地區經濟政策,努力實現民族文化融合,宣揚各民族血脈相通,鼓勵修路通商,弱化民族個性,創造“緬文化”共性,從而建立起更加安全統一的國家。

經過幾十年的滲透,緬語從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區使用的語言變成在更廣泛地區普遍使用的共同語言。各民族不再是古代文獻中記錄的個性鮮明的民族,幾乎所有民族都融入了緬文化的大熔爐。18世紀,緬甸國王在仰光附近征服了一個說古孟語的國家,現在孟族也成為了緬甸的一支少數民族。緬文化走到了最前面,並渴望擴大到每一個角落。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另一邊的中國開創了一條在山區進行軍事和經濟管理的新道路。當歷史的前言一頁頁翻過去之後,權力、資金和影響力就像是重新翻開的一段篇章……

緬甸“果敢王”彭家聲和果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