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地理位置不算特殊,为何会说山西在北朝的历史地位中很重要?

bsdjfb


中国古代王朝大多将政治中心放在北方地区,较为依赖黄河流域所创造的优质地理资源,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就往往会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而紧挨着游牧与农耕文明分界线的山西地区就成为了天下战略的所在。

那么古代山西地区是怎样成为战略枢纽的呢?而作为战略枢纽的山西地区又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而作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为山西地区本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本文就来对此一探究竟吧。

首先,山西的战略位置优越根本在于所处地形,山西地区一方面紧挨着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界线,而另一方面又紧挨着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使得这个地区本身就是战略主要通道。而另一个方面它又是华北地区地形最为复杂的地区,吕梁山脉与太行山山脉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战略方向,而中间的汾河谷地联络三个平原地带又使得其不会像四川地区那样过度封闭。

太行山沟通河北地区有著名的“太行八陉”等险要关口(娘子关就是一个例子),而北方雁门关、广武地区、大同地区又形成了对北方的重要前线地带,至于山西中部的太原城则起到了一个战略枢纽的作用,而临汾平原地带则是与中原腹地连接的战略枢纽。前赵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全国政治格局经历了一个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开始和完成这个历史过程的主体力量,都是聚集于今山西的北方少数民族。如最初打破西晋统一局面者,是避居吕梁山区的匈奴酋帅刘渊。公元304年,刘渊在左国城(今吕梁方山县)率领内附匈奴登基称王,建立匈奴汉国,后改成赵国(史称前赵),攻城略地,掀开了“五胡十六国”(公元304——43

一百三十余年后,结束这场漫长痛苦分裂的,是定都山西的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拓跋部。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匈奴衰落,乌桓鲜卑崛起,特别是鲜卑拓跋部,几经磨难起落,进取不止。386年,拓跋珪16岁时,恢复代国,不久又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北魏或后魏。到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至太武帝拓跋焘时,经过几代人努力,先后败后燕、攻大夏、克北燕、灭北凉、降后仇池诸国,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停止了分裂带给北方的浩劫,开创了北朝社会经济的崭新局面,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山西位于中国的中北部,黄土高原的东部,北接内蒙古草原,是古代游牧区与农耕区交错接壤的地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复杂是指在原有的汉代版图上,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涌进许多新的民族,民族之间互相争斗,矛盾凸显;多变是指西晋八王之乱后,晋室南渡,北地沦丧,导致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北方,分裂割据,朝代更迭,此兴彼亡,史载其时“内难兴于戚属,外祸结于籓维。刘渊一唱,石勒继响,二帝沉沦,两都倾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