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郭德綱的“另類”視角

海明威曾有句名言,意思是說作家需要有一個苦難的童年。

有的人確實有一個“苦難”的童年,但他沒有成為作家,卻成為了一個非著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

郭德綱在8歲的時候,就被他當警察的父親扔進家門口的戲園子進行曲藝薰陶,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育教育,耳濡目染,竟混出了一個“上人見喜”範兒,得以拜入評書藝人高祥凱的門下。之後,連續三年,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到子牙河邊練功。喊嗓子,把會唱的戲曲和曲藝全唱一遍,會背的貫口全來一遍,到了七八點鐘,晨練的人陸陸續續來了,他就收工回家。通過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加上10年辛苦打磨,三進北京城,他在夢想追求過程中,可說是嚐盡苦辣酸甜人生百味,看盡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最慘的時候,一個人高速路上步行回家,頂著寒星數點,殘月高懸,痛哭流涕之餘靠背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來勵其心志。

教育,郭德綱的“另類”視角

這份人生閱歷不可謂不厚重,但也正是這份厚重使得老郭對人生有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視角。無論是觀察社會,審視自身,還是教育孩子,都是別具風格,自成一番景象。

教育,郭德綱的“另類”視角

面對遭遇的板磚和非議,郭德綱淡然道,什麼叫成功,成功就是善於把扔過來的板磚鋪成道路。

面對手下徒弟跳槽,牙根癢癢,但說起來就是,“感謝當年效力,來日江湖再見”。

在孩子的教育上,老郭也是自有一番論道。

比如,郭德綱經常跟兒子郭麒麟講述社會的真實面目,“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無錢更苦;江湖險,人心更險;春冰薄,人情更薄”。

這種做法,在我們有些人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揭露社會的陰暗一面,相當於灌輸負能量,這給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怎樣的影響和破壞都是無可預估的。作為父母,細心呵護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天真美好想象還則罷了,怎麼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實際上,對於郭德綱先生這種“犀利”的教育風格,我還是比較認同的。在當前複雜的社會形勢下,這種犀利的教育做法,恰恰是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所欠缺的。

打個比方,學校教育以及我們眾所熟知的家庭教育是一種“地圖”教育。也就是在幫助孩子認識世界認識這個社會時,主要是基於地圖進行。哪裡有山,哪裡有河,哪裡有草地,哪裡有路等都清晰地標註出來。可就算標註再清楚,當你按照地圖行進的時候發現全然不是一回事。如果沒有充分的瞭解和熟悉,一旦走進實地,就會發現要麼山高谷深路徑難尋,要麼泥濘遍地難以邁步。所以,在孩子走出校門,準備與社會來一次親密接觸之際,作為父母還是要告訴孩子社會真實的一面,讓孩子對社會的複雜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對意外情況或可能存在潛在威脅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即使遇到了險惡,孩子也不會緊張知道該怎麼去應對。

教育,郭德綱的“另類”視角

從這一點來說,老郭教育孩子的做法高瞻遠矚,對孩子的成長是認真而負責的。

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就像老郭的書名《過得剛好》,給孩子講解社會真實的一面也要“講得剛好”。一旦講得添油加醋,忘乎所以,孩子的美好理想、人生願望可能就會被撕得“只見其葉,不見其花”,期待以後人生路上的理想果實,就別指望了。

老郭“自誇”在私底下喜歡待在書房裡寫字、聽戲、看書,沒有別的愛好,不抽菸,不喝酒,就個人修持上來說,絕對是個純淨的文化人。是否可信不知道,但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穩重、自信、努力、陽光的郭麒麟。對於半途休學的郭麒麟來講,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相信是很難做到的。老郭這個文化人,在孩子教育這個大課題上給我們開啟了另外一個視角。在校園慘案頻發的今天,我想,也許這個視角,能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時,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軟弱;多一分從容,少一分慌張,或許,也會少一些悲劇發生。

教育,郭德綱的“另類”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