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作为一个二宝爸爸妈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刚准备给老二喂奶,老大却把裤子尿湿了。

你是不是在想“他明明会自己上厕所的,也会自己脱裤子的,为什么偏偏就尿身上了呢?”

你是不是会对老大说:“怎么回事呀!不是会自己脱裤子的吗?你都三岁了还尿裤子,羞不羞呀!”

可是,本以为你教训了大宝一顿后事情会好转,没想到接着又来另外一个新的挑战。

你每天围着这个小的就已经够忙乎的了,老大又来抽热闹,有没有感觉精力被透支了?为什么老大的行为变得如此反常呢?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为什么越说越不管用呢?

记得我在早教工作时,班上有个豆豆妈妈就经常和我抱怨:“自从有了老二后,老大一点也不乖,现在天天打弟弟,再这样下去,我也会打他。”但发现打似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大今天尿裤子,明天走路要抱,后天吃饭要喂,这些原本会做的事,突然之间都变得不会做了。

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中,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作“退龄行为”,简称“退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有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一个人在高级阶段受到挫败,就会退化到低级阶段去寻求满足,这就是“退行”。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老大会出现让父母琢磨不透的“退龄行为”呢?

也就是说原本自己可以自理,和会做的一些事,突然间就退回到更小的年龄时期的行为。老二出生后,老大有退行行为,是正常的“自我调节”的表现。导致孩子出现退行的具体原因是:

第一个原因,孩子为了寻求关注,因为自己心里产生了明显的落差感。

发现父母不像原来那样关注自己,爱自己了。那个不会自理的小家伙却变成了全家人的“焦点”,我感到很失落。

第二个原因,孩子遇到压力和挫折了

做父母的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也同样会遇到压力。除了父母本身压力会感染给孩子外,孩子自己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和小朋友相处过程中也都会遇到困惑,这些没有解决的困惑,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压力或者挫折。

如果,你家的老大经常出现各种扰人的行为,作为父母,是该静静地思考下,孩子最近的压力是不是来自这些方面:

  • 父母有没有因为养育孩子的问题而争吵过?
  • 父母是否把更多的时候和精力放在老二身上,缺少对老大的关注?
  • 最近家庭的氛围是不是比较紧张?
  • 父母有没有因为自身的压力,会无缘无故对老大发火?
  • 父母自己会不会因为家庭多了个孩子,感觉经济比较紧张?
  • 老大有些要求,父母很少会去满足他。
  • 会不会强迫老大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 ……

先别急着回答,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有其它原因,有些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压力。

教育专家廖笙光认为,老大出现退化行为不一定是因为弟弟妹妹出生而导致。当孩子面临压力,遭受挫折的时候,也同样会出现行为倒退的情况。这是孩子在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防御的机制。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传统父母在对待老大“退龄行为”时,一般的做法有哪些?

  • 吼叫

“你闹够了吗?”

“你怎么这么让人不省心?”

无论在中国孩子在外国,不少父母喜欢用吼叫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但他们忘记了这样做的长期后果是什么?

澳洲儿童与青少年研究联盟(Australian Research Alliance for Children and Youth,ARACY)的研究指出,五分之一的澳洲儿童在家里经常需忍受父母对自己的“吼叫”,或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大吼大叫。这给孩子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的会导致焦虑、抑郁以及学习成绩下降。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 威胁

“你不好好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听话我才会喜欢你,否则我就爱妹妹一个。”

“你不乖我就把你送走。”

这些话对老大来说意味着灾难降临,你的威胁只不过希望孩子尽快停止他的不良行为,后来发现只会暂时性的有效,过不了几分钟,新的问题又会再次出现。

威胁让孩子学会了说到不一定要做到,我得不到满足,我还会继续干扰你们,直到你们开始关注我为止。要么,变得胆小自卑,会认为父母不爱我了,更爱弟弟妹妹。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 打一顿再说

打一顿看起来是会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却不小。打孩子,让孩子学会了,原来是可以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的。

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期间,发现许多爱打人的孩子,其父母也喜欢用打骂的方式对待他。这就家庭教育中经常说的:错误示范。父母们是如何在示范自己是怎样犯错的,自己的做的和说的不一致。但孩子更多的会看你这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这就是---行大于言。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感受家,他可以感受到家里微妙的变化。

孩子看到了:父母们整体为了那个不会自理的小家伙忙碌。

想到了:他们看起来更喜欢小弟弟妹妹。

感受到:失落、沮丧。

决定怎么做:我也要变回一个小宝宝的样子,你们才会过来关注我,爱我。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意义,但会通过大人们无法接受的不当行为来获得归属感,你读懂了孩子,就知道如何正确回应,才会真正地理解孩子的行为。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面对老大的“退龄行为”,父母应该如何回应 ?

既然老大的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二宝的出生而影响,二方面是因为其它压力所致,那么,最能够帮助到孩子的人就是父母了。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经过许多父母的亲身实践,这几个方法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首先,用“爱的蜡烛”来表达父母的爱没有减少。

准备四根蜡烛,两根长点的代表爸爸妈妈,另外两根短点的代表大宝和二宝。

操作步骤:

点燃第一根蜡烛,告诉孩子:“这根蜡烛是妈妈蜡烛,火苗代表妈妈的爱。”然后用妈妈蜡烛点燃第二根(爸爸蜡烛),同时告诉孩子:“当妈妈遇到了爸爸,妈妈把爱给了爸爸,你看,妈妈的爱没有减少。”

再用妈妈蜡烛和爸爸一起点燃第三根蜡烛,告诉孩子:“后来妈妈和爸爸有了第一个孩子,哥哥(姐姐),于是妈妈就把爱给了哥哥(姐姐),你看妈妈的爱没有减少。”

接着用妈妈蜡烛和爸爸一起点燃第四根蜡烛,同时告诉孩子:“后来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弟弟(妹妹),于是妈妈又把爱给弟弟(妹妹),你看妈妈的爱没有减少。”

最后问孩子:“现在你能理解我爱你和爱弟弟(妹妹)一样多了吗?”

这个活动的目的,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理解爱,感受爱。生活需要仪式感,爱更需要仪式感。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正面管教之“爱之烛”

➤其次,帮助老大体验到当哥哥(姐姐)的好处

老大只有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时候,他的不当行为才会消失或减少。当他得知弟弟(妹妹)的出生时,会有许多好奇,也会有兴奋,如果父母能让他也参与其中,体验到当哥哥(姐姐)的好处,那么,事情就会完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哪些事情是你自己可以做,但弟弟(妹妹)不会做的呢?”

当孩子说:“我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画画,自己收拾玩具……”

父母可以回应:“你自己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太了不起了!”让老大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弟弟(妹妹)还不行。

还可以继续问孩子:“你能想到哪些事是弟弟(妹妹)不会,但你可以帮助他的吗?”

孩子说:“我可以帮他洗脸,给他喂奶,给他丢尿片,给他盖被子……”

父母可以继续问:“当哥哥(姐姐)会做这么多事情,那你愿意继续当哥哥(姐姐)还是当弟弟(妹妹)呢?”

通过与老大的沟通过程中,让大宝体会到长大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慢慢会长大,成长的过程中,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可以帮助妈妈做事,还可以帮助弟弟(妹妹)做事,这会让老大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以及为他人做贡献的乐趣。

日本的金盛浦子在《日本妈妈的两个孩子养育课》一书中写道:“与其强硬地要求孩子树立起觉悟,要自觉,不如用温柔的话语培养孩子内心的爱,让他们逐渐进入哥哥(姐姐)的角色中去。”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另外,设置亲子特殊的专属时光

专属时光指的是在每周或每月的某个时段里,专门属于爸爸妈妈和老大或老二的亲子时光,可以是爸爸和老大的,也可以是妈妈和老大的,还可以是一家四口一起的共同时光。

比如一起到海边玩沙子,一起下棋,一起吃甜点,一起唱歌,一起捉迷藏等等。和父母一起的有趣的亲子娱乐时光,对每个孩子来说是特别期待和美好的。这不但可以增加亲子联结,同时也是改善亲子关系的最佳方式。

许多妈妈用过类似的方法,效果很明显,感觉可以进一步融洽了全家人的关系,特别是老大和父母的关系,老大和老二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为家庭做贡献。有了爱才会有归属感,有了自我的能力感,才会有自我的价值感。

生了二宝后,大宝出现“退龄行为”,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当老大充分被父母理解、倾听,他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怀,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弟弟妹妹。

对于父母来说,养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我们都会因为孩子的到来而不断成长,从而真正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快乐。

我是灵动育儿,从事教育十八年,专业服务于0-18岁孩子的家长和教师,帮助大家在育儿路上,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享受育儿带来自我成长与快乐。感谢你关注我@灵动育儿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