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斷案趣事

古代的官太爺斷案,總給人一種鐵面無私、冷若冰霜的感覺,然而還是有一些官太爺屬於另類,不但樂於成人之美,還出口成章、妙語連珠。這些幽默的斷案判詞,在民間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斷案趣事

北宋張詠: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北宋崇陽縣縣令張詠發現管理錢庫的小吏每日都將一枚小錢放在帽子裡帶走,便以盜竊國庫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認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張詠提筆寫下判詞: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小吏無話可說。

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斷案趣事

南宋馬光祖:若要屋錢待俺任滿

南宋清官馬光祖擔任京口縣令時,當地權貴福王強佔民房養雞餵鴨,反狀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到了衙門,馬光祖實地勘驗後,判決道: “晴則雞卵鴨卵,雨則盆滿缽滿;福王若要屋錢,直待光祖任滿。 ”

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斷案趣事

明朝祝枝山:死牛共食生共耕

明代時,一年仲春,在湖南長沙的農村裡,兩戶農民的牛頂鬥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傷。兩家主人為此大吵大鬧而不可開交,當地的縣令也難斷此案。這天,兩家主人聽說太守祝枝山察訪民情路經此地,便攔路告狀。祝枝山問明情況,當即判道: “兩牛相鬥,一死一傷。死者共食,生者共耕。 ”雙方一聽,覺得合情合理,於是爭端平息,兩戶人家來往比以前更加密切。

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斷案趣事

明朝一知府:禽獸相傷,不關人事

明朝代宗時,江西南昌寧王府飼養了一隻丹頂鶴,為當朝皇帝所賜。一天,寧王府的一位僕役帶著這隻鶴上街遊逛,不料被一戶平民家飼養的黃狗咬傷。那位僕役拉扯著狗的主人到府衙告狀。狀詞上寫著八個大字: “鶴系金牌,系出御賜。 ”知府接狀,問明緣由,揮筆判曰: “鶴系金牌,犬不識字;禽獸相傷,不關人事。 ”判詞堪稱絕妙,給人入情入理之感,僕役無言以對,只得作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