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董師爺說


《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已經生病了病不治,治還沒生病的病。

還沒生病的病是什麼病?無非就是陰陽平衡,防患於未然什麼的。可一般人又沒聖人的本事,還是要生病。

照此理論,醫院,醫生,都沒存在的必要。因為,人沒生病不會去醫院找醫生,已經生病了的病人才會去醫院找醫生看病。


有話少說


___治未病就是給健康的人預防感染疾病或說是給沒有病毒的人做一個與病毒的隔離區。目前在我們國家由於好醫生還沒有出面,癌細胞都沒辦法治癒,從地方醫院直至北京三甲醫院在治療癌症方面都沒有好的治療方案,日本,美國,世界都如此,看著癌細胞束手無策,治未病是北京衛生部部長髮布的預防疾病的指示 ,也就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白疙瘩灘的雲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對我來說道是難題,不過還是樂意給你分享我的看法和理解。

先扯點閒話,題外話。如今收入好了,想買輛車。這就要先做好買車,用車的準備。先得了解學習車輛的相關知識,交通法規丶行車安全丶車輛保養和維護等;而後進架校學習架駛技術取得準架證,最後才是買車。要想使自已的愛車安全行駛和延長使用壽命,除了要熟練掌握車輛性能和科學架駛,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和行車安全外,更要定期保養和維護。

如果你自己會,並堅持做,這筆錢就省了。如果不會或怕麻煩,那麼就去養”車店”吧,他們正需要你養活呢。

言歸正傳,其實人也是一樣的。“治未病”,從字面理解,”治”是治療丶調理丶養護丶預防之意。”未病”當然是指健康的身體,運轉良好,沒病。那還”治”啥呢?當然不是“治療”的意思,而是指日常”保養與養護”,做到強身健體,做好預防儘可能使自已不生病。這就是中醫的“治未病”,就是養生保健。

如果你自已懂中醫,那你就要做到“飲食有節丶起居有常”了,一日三餐,根據食材的“升降沉浮”,“性味和歸經”及相生相剋原理調配丶配方;一年四季根據季節變換調整穿衣戴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調整飲食結構和運動節律,從而達到身體健康,永遠健康……。如果自已不懂或怕麻煩,那就去包養中醫師吧。

不過,現代醫學有“《營養學》丶《健康管理學》和《預防醫學》”有興趣找來學學,可以佐證。


資料完善度低


中醫“治未病”,用詞實際上是不準確的。西醫有個名詞,很準確,那就是“亞健康”。

中醫的“治未病”,實際上就是人們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可惜是西醫治不了“亞健康”狀態的病,更查不出“亞健康”病的歸屬。

所謂“治未病”,實際上就是這個病剛有一點苗頭,高明的中醫大師已通過四診查出來(我說的是高明的中醫師),而病人本身都未感覺到自己已生病的階段。

以現在十分突出的“痰飲症”,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只是走到那兒,痰吐到那裡,實際這個人脾胃己經生病了,而人們確不自知。這個痰症中醫還寒痰、熱痰,還分吐出來的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嚴重以後人們的眩暈、支氣管炎、心臟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無不與痰病不知不治而相關。

然而這些病早在千年前,中醫己總結出“二陳湯”“滾痰丸”“滌痰丸”等十幾種方藥,完全可在“末病”之時,很容易治癒。

再者,很多人比其他人“怕冷”,這就是“末病”了,而人們不知是病,確說這個人“意志不堅強”,這個人“驕氣”,是“爛習慣”,從來不尋求治療,以至後面發展成“易感冒”、“心藏搭橋”、“腦梗”、“心梗”、“哮喘”等等

諸如“愛發脾氣”、“悶頭雞子”、“懶的要死”等等,這些都是“末病”之病。

國家應在各社區設立中醫診所,讓經過考核合格的醫生(是治病能力的考核,而不是理論背書的考核),充實這些中醫診所,讓人們在“末病”之時,就能得到及時治療,我敢說,十年之後各大醫院“”門可羅雀“”。

再者所有醫生(包括中、西醫生),建立治療檔案記錄,隨時抽查該醫生的治癒率、治療率,年終考核,達不到指標的,取消醫師資格。 而不是現在,治好治不好都能當一輩子醫生。

不但治不了病,反而耽誤了病人治病,小病治成了大病,造成了病人們失去了對醫生的信任和尊重,造成了嚴重醫患矛盾。


中醫國之瑰寶


我不是醫生,但我很愛看中醫方面的書,條友問什麼是治未病,我個人認為治未病,說白了是預防,提前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我想信好多條友們在網上也看到了道佛兩家最講究的是養生,養生的目底不就是提前預防未病的到來嗎。在中醫當中也吸取了道佛及民間的養生預防未病的經驗。如看也叫觀,觀察人的五官,手相及身態就能提前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疾病,提前告訴你,怎麼預防治療,如果你看到如臉部兩眼圈發暗,或黑色,那就是你肝病的到來,黃色是黃肝的到來,鼻部發紅,朝紅。你就得注意肺病的到釆。看手部更能盼斷身體各部位的疾病,如腸道,腎,心臟,等等。我不在細說。但因中國人受幾千年的維新哲學影響,往往世會人說什麼大家會想信,而真正的醫生說了,反而他們不信,等疾病發生了,嚴重了才去醫院找醫生,但為時以晚。因這事我親歷過,我發現某人有病快很嚴重了,我告訴他,他確不信,我能吃能喝什麼感覺都沒有,我有什麼病。但時間不長到醫院以經晚了,上下也就十來天,人就這樣沒有了,實在挽惜。因此夲人建議眾人們不要聽信江湖諞子胡坎。身體發現異常還是找醫生為上策。


張惠清6


中醫有自己的一套治病的整體理論,就是陰陽與臟腑和自然界都有密切的關係。凡人之病總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又不外乎表.裡.虛.實.寒.熱.六字.膚裡為陰.表外為陽,虛為陰.實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能分清陰陽.則病即有頭緒,而臟腑的病變.又不外乎虛實.寒.熱.審知其為何髒何腑之虛證.實證.寒證.熱證.作何治療。而每一臟腑的病變都會出現.很多的證狀和不適,再聯其病類以集之.則藥歸同路.療一病可療千萬病。這就治未病之道。


百姓草


中醫的“治未病”?首先這末病是什麼?這個摡念要搞搞清楚,病人自己以為健康得很,但是醫生卻判斷出了病症的階段性將會迎來暴發。(暴發病人自己就會感知大痛苦或者死亡等等),西醫需要通過各種檢查才會有病理狀況的描述。中醫可以通過觀察和觸診號脈等等手段預知病人大約需要多長時間病症明顯化(病變/暴變)。至於我講述的正確與否?俺不是中醫醫生但也卻乎知道這個是真實的事情。也曾提醒過病患者,確實是病人自己認為自己沒有病症(病入膏荒者,也自認非常的健康,吃得香,睡得香,精力充沛,不怕冷,十二三度的氣溫,快七十的老人……呵呵呵,臉上灰朦朦暗無光澤)。哈哈哈,世人呀,醫人者不及醫未病者,醫未病者不及醫已病者!高明的醫者會越來越少,劣幣市場裡接受喜歡習慣了。真正的寶貝就會是出土文物了!古董才值錢喲!人類進步文明的同時亦可能是大踏步飛奔走向無知和滅明!悲哀在於世人的認可與承認與否。當被普遍不認可不承認,很快地消滅殆盡(就象物種的消亡滅失一樣)


開心爺爺咪虎哥哥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中醫是傳統文化的根基。學好中醫就是在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講究“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的理論指導下,使人體陰陽五行與天地大自然陰陽五行保持平衡,和諧發展與道合一。這樣我們的身體就能長期健康狀態。


所謂 中醫治未病,就是講(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們的飲食。其實我們日常所吃的糧食蔬菜都分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等藥物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吃到肚子裡的任何食物,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培補或其它影響。如果我們人人都懂得一些中醫知識,就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再如:天氣冷暖的變化。一年四季也是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變化的。飲食和冷暖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其它因素。


如果我們人人都懂得一些中醫知識,那麼中醫之(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起到治未病的良好效果。比如:有點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的記憶,過去家裡面有人不舒服了,家裡的老人就會在野地或山裡,採一些中草藥煎煮了,讓病人服了就好了。還有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等。都是治未病的好方法。


中華傳統文化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醫治未病也不用講那麼多玄妙理論,因為中醫之道也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但我們要用心來悟。


普明在學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所具,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泛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以上是《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的一段話,說的就是中醫“治未病”的理論和方法。簡言之,明道、修道就是“治未病”、“長壽”的理論和方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說師一定是明道、修道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傳道,才能治未病和長壽。現代社會病人如此之多,也反映了中醫已經名存實亡,真正的師不能傳道。


小太極猴劉永明


中醫治未病,是四時五行學說的精髓。春風,夏暑,秋溼,冬寒,此四時之氣。冬夏二至,陰陽合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陰陽交易,人變病焉.此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因此,養生者必順於時,春夏養陽,以涼以寒。秋冬養陰以溫以熱,所以這樣,從其根本之故。治未病者,如春天肝旺,必克脾土,故先實脾,夏天心旺,秋天肺旺,冬天腎旺,利用五行制化,與四時不正之氣,使人至病之理,而預防之,此乃中醫治未病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