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的大学:泉州师范大学

我去过的大学:泉州师范大学

我去过的大学:泉州师范大学

我去过的大学:泉州师范大学

把我所知道的泉州师范大学分享与你:

一、泉州师范大学简称:泉州师院,她在中国●福建●泉州。

二、泉州师范大学(东海校区)具体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街398号。途经附近的公共交通有:14路、1路、30路、34路、44路、60路、8路、k1路、k301路、k508路、k606路、k7路、k8路。

三、校园简要描述:本校坐落在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泉州。校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6月,现有三个校区:东海校区、诗山校区和江南校区,占地1815亩。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8个,设置全日制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442人,其中专任教师1045人。

四、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五、今世前缘:

★原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创办泉州大学。

1959年泉州大学几个学院分开设立,泉州大学工学院称泉州大学,单独设院;农学院和晋江专区农校合并,挂泉州农学院牌子, 医学院和晋江专区 医士学校合并,改为晋江专区医学专科学校。

1960年启用“泉州师范学院”印章。

1962年秋并入设址漳州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校舍后改办为晋江专区华侨子弟补习学校。

1978年复办泉州师专,成立复办泉州师专筹备领导组。

1981年建立泉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改名为“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原泉州教育学院

1951年创办泉州教育学院。初名为晋江专区小学师资训练班,校址设在鲤城区承天寺内。

1955年改名为晋江专区小学教育行政干部训练班,移址北门顶埔。

1960年再改名为晋江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9年至1971年停办。

1971年复办,校名为晋江地区中学教师学习班,校址设鲤城区二郎巷现泉州财贸干校内。

1975年改校名为晋江地区中教师资训练班。

1977年改为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

1977年改为晋江地区教育干部学校。

1979年更名为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校址由二郎巷迁至鲤城区学府路。

1985年升格为泉州教育学院,属具有师范性质的地方成人高等学校。

1998年将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筹建泉州师范学院。

★原泉州师范学校

1952年创办泉州师范学校。先后开设初级师范班、速成师范班、艺术师范班、普通师范班和函授班。

1966年因“文革”停办。

1972年复办并更名为晋江地区师范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正常招生。

1981年恢复校名为泉州师范学校。

1998年泉州师范学校与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原南安师范学校

1939年创办南安师范学校。校址位于南安县诗山、码头两镇接壤的高盖山北麓。初名为省立德化国民师范学校,

1940年开设半年制甲种简易班,1年制丙种简易班、2年制乙种简易班,4年制简易师范本科班。

1940年更名为省立德化简易师范学校。

1942年再更名为省立德化师范学校。

1946年易名为南安师范学校。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初期,先后开设有普通师范班、1年制师范速成班、小学教师轮训班、师范专科班等。

1966年因“文革”停办。

1978年秋复办。

☆泉州师范学院

2001年南安师范学校并入泉州师范学院,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泉州师范高职学院。

1998年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在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泉州师范学院。

2001年南安师范学校正式并入泉州师范学院,成为泉州师范学院所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六、校训:善学如泉 正心至大

七、特色及试点专业(国家级):音乐学、电子商务等。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高中,教了不到3年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