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從此以後就不如其他諸侯了?

大侃歷史


周平王只是遷一下都?你不知道他為何遷都吧?

周厲王時期“國人暴動”,周朝已經衰落,甚至諸侯經常不來朝見天子。周宣王試圖復興周王朝,卻因為窮兵黷武國勢繼續衰落。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首都被犬戎和申侯攻破,周王朝更是元氣大傷。周平王即位時,甚至都沒有像樣都軍隊保護王城。

周平王遷都,一方面依靠晉國這些諸侯出兵提供保護,另一方面關中地區淪為犬戎之手。周王朝不僅軍事脆弱而且財政困難,要靠一些強大的諸侯賙濟甚至救急。此時周天子已經不能約束強大的諸侯,衰敗更加不可逆轉。


一梭煙雨江湖行


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從此就不如其他諸侯了”——這屬於因果倒置的說法,把因果關係搞反了。



眾所周知,周朝不是於秦朝之後的那種大一統式王朝。由於周王室先天實力不強,再加上當時生產力落後,所以周天子統治方式不是中央集權,從上至下授權的統治模式,而是靠“宗法制”+周天子相對較強的實力。

所謂宗法制,就是周天子認識到自身實力不足以控制整個中原,所以大封諸侯,讓諸侯去外地建國,形成屏藩之勢,拱衛王室。由於當時被分封的姬姓諸侯多,天下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姬姓諸侯手裡。所以在宗法制度之下,異姓諸侯無法動搖周天子和姬氏一族的統治地位。

當然了,光靠姬姓諸侯的拱衛也不行。畢竟姬姓諸侯也是有可能造反的。所以周朝在建國之初,周天子就把當時開發程度最高的兩塊富庶之地——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留給了自己。

也就是說,周王室雖沒有佔盡中原之地,但憑藉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的資源優勢,周天子仍然可以因為在土地、人口、兵力對諸侯國的全方位優勢,維持王室的統治地位。


不過由於是封建制度,各諸侯國和周天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和地方與中央的附屬關係。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周天子其實跟諸侯是一樣的,他也是一個諸侯,只不過他是最大的那個而已。他也要通過後續的發展,繼續保持對諸侯的實力優勢。否則優勢不在,諸侯就不服他了。

西周早期,周天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周王室的優勢始終都有。但是隨著昏君上臺,這種優勢就逐漸不在了。

好,那麼,昏君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呢?

是在周朝建國大約150年開始出現的。

公元前900,周懿王繼位。這位周王在歷史上的評價很低。由於他生性懦弱,導致周王室在他繼位後,朝政日趨腐敗,國勢不斷衰落,在與西戎的交戰中屢屢吃虧。為了躲避西戎的入侵,他甚至選擇了遷都,讓周王室的威信大跌。(遷至現在的陝西興平)

周懿王死後,他兒子周夷王也是昏君,由於夷王聽信讒言,殺了齊國國君齊哀公(用大鍋把齊哀公煮熟了),搞的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嚴重激化。一些異姓諸侯國,比如楚國就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號令了(齊國也是異姓諸侯國),明目張膽的跟周天子對著幹。


周夷王死後,繼位的可不得了,這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厲王。

周厲王時期,由於厲王想改革,改變西周的權力結構,扭轉西周的頹勢。因而他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這些既得利益者不滿厲王的所作所為,便鼓動國人暴動,把厲王趕下了臺。(現代學者認為周厲王不是昏君,是有為之君,只不過因為改革過於激進被趕下了臺)



周厲王被趕走後,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歷史上稱為共和時代。不過周公和召公也沒有逆轉王室的下滑,西周國勢繼續衰落。

在當時,由於沒有天子了嘛。原本歸屬天子的財產,比如周天子的主力軍團,也就是著名西六師,被王室近支諸侯紛紛瓜分。諸侯們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樣,瘋狂的攫取王室財產。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後來導致西周滅亡的大禍害鄭桓公。

PS:鄭桓公能把王室的財產往自家搬,是因為他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說,他有雙重身份,他既是鄭國國君,同時還兼任周朝的宰相。這種愚蠢的權力分配,其結果必然就是養了一堆“搬倉鼠”。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周平王東遷,鄭國也跟著周王室一起東遷。當時的鄭武公也是個厲害角色,即便是跑到洛陽了,他也沒忘了繼續薅周王室的羊毛。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繼位後。由於關中平原的資源已經被近支宗室瓜分完畢。因此周宣王就不得不把重心挪到洛陽。(周宣王繼位後,曾經想收回關中地區的控制權,但貴族們紛紛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厲王覆轍,便不了了之)


周宣王振興王室失敗後,繼位的周王的又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昏君——周幽王。

關於周幽王,歷史上對他的記載,最有名的就是烽火戲諸侯。有一些人認為,烽火戲諸侯是後世虛構的,不存在。但是不管有沒有這件荒唐事,周幽王是被犬戎殺掉的,這是不能改變的歷史事實。

周幽王死後,西周的歷史結束。

從周懿王到周幽王,一共129年。在這一百多年中,我們可以發現:周王室的昏君可謂是前赴後繼的出現。這些周天子對外不能遏制西戎的入侵,對內不能限制自己的叔伯子侄蠶食王室資產。周王室內外交困,這要是不衰落,都是見了鬼了。


周幽王被殺後,他的兒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的時候,周王室對關中地區已經完全失去了掌控。一方面,周平王無力抵禦犬戎的威脅;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戰爭,關中平原從富饒之地被打成了殘山剩水,不再適宜王室生存。最重要的一點,當時關中平原實質上已經被姬姓諸侯瓜分完了,周平王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因此,周平王繼位之後,他才想要東遷。

注意了,不是周平王想遷都,而是現實情況逼得他不得不遷都。這就好比鳩佔鵲巢,自己的家被別人佔了,除了搬家,別無選擇。

遷都之後,周平王起初很有進取心。他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但是兩個原因制約他的發展,導致他振興王業的舉措最終破產。

這兩個原因的第一點是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極壞的影響,諸侯們都不願意搭理他。

第二點就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夠,他是文的也不行,武的也不行,完全就是個庸人。空有想法,但完全沒有執行力。



由於周平王也跟西周晚期那些昏君一樣,所以東遷之後,周王室的頹勢一點沒變。諸侯對王室的蠶食也一點沒變。

這就等於說,周平王東遷之前,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關中搶地盤。東遷之後,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河南搶地盤。模式沒有變,只不過地點變了。這樣一來,周王也就根本沒有復興的可能性了。

周平王死後,繼位的周桓王更無能,諸侯對王室的蠶食更厲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陽的機動部隊,也就是東八師,就在周平王死後被諸侯瓜分了。

軍隊都沒了,周天子還怎麼振興?

周桓王死後,周王室的國力越來越弱,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形同虛設。它是既不能號令諸侯,也不能保護諸侯小國。

但是,作為一個封建制的社會,天下也不能沒有周天子這張名牌。所以後來齊桓公橫空出世時,就依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稱號,名義上是替周天子維護秩序,實際上是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周天子的權威也就徹底的淪喪了。之後的天子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二等諸侯國的國君。


Mer86


周王遷都是西周王朝衰落的結果,而不是遷都才衰落。

自西周發生“國人暴動”後,被驅逐的周王客氣他鄉。這件事的本身說明王權受到極大的挑戰,周王室虛弱的表現。客死他鄉的周厲王之子周宣王在位期間國力曾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他主持的對外戰爭導致周朝精銳喪失,“料民”便是周宣王的補救措施。之後的周幽王很是陷入後宮繼承人鬥爭中,結果諸侯申侯引外敵攻破了鎬京,幽王被殺。至此西周可以說是國力大傷,周平王成了天子,但已不能抵抗外敵的入侵,所以他才決定東遷。


夜讀歷史


劃重點:周平王動遷不是主動的,而是被迫的。

歷史上平王東遷這件事可不是人家周平王願意的哦:完全是因為老家鎬京呆不下去了,這才不得不跑路跑到洛邑呀!


那為什麼周平王在鎬京呆不下去了呢?在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流傳範圍之廣,簡直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說是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無道,居然妄圖通過頻繁撒謊點燃烽火臺來召喚諸侯救駕,從而取悅寵妃褒姒一笑,結果諸侯多次被耍之後,等到犬戎真的來了,周幽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然後就被幹掉了,褒姒也被犬戎搶走了...

這個故事的男主角周幽王就是該問題周平王的爹地,準確來說,是周幽王和王后的愛情結晶。那麼,是不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的周室衰落呢?這當然不是,其實這就是個故事,大家聽完之後笑笑也就罷了。

歷史的真相

歷史的真相從來都是殘酷的,如果僅僅是因為周幽王不誠信從而導致周室衰落,那麼,無法解釋為何周平王之後的整個東周再也無法重整河山,再者說了,這個故事最多也就騙騙小孩子,成年人都很清楚,這個所謂的誠信問題根本不可能成為西周滅亡的全部原因。

在周幽王繼位之前的周王朝,已經沿襲了好多代周天子了,但是周天子的地位和周朝初年比起來,早就是下降了許多,甚至早在第四代周天子的時候,就有周昭王征伐南蠻不歸(淹死了),至於第五代天子周穆王,更已經是“荒服者不至”了,之後的周厲王更是直接被國人驅逐過,周室衰落基本已經是一個固定的趨勢了。

而周幽王,無疑是加速了整個衰落的過程,且在加速的過程中,周幽王帶頭破壞了周朝天下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則制度——宗法制。

什麼是宗法制

西周初年設置的分封制與宗法制是一對互為表裡的制度,周朝為了貴族之間的團結,強行制定了這麼一個以嫡長子繼承製為特點、以血緣親疏遠近來劃分等級的宗法制,這麼做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繼承方面的矛盾——王位就是嫡長子的,你得不了也彆氣,這就是上天的意思,誰讓你不是嫡長子呢?

但是,周幽王打算帶頭破壞這個當初由周天子制定 的制度了,因為他喜歡一個人——褒姒。而褒姒不是王后,所以褒姒生下的孩子就不能被稱之為嫡子,而王后已經有一個嫡長子了,所以,很明顯,下一任天子一定不可能是褒姒的兒子。

周幽王於是下令廢太子、廢王后,以自己的權威凌駕於祖宗制度之上,也就是所謂的強行掀桌子。他是當代周天子,他要真打算強行掀桌子,嫡長子太子和王后是無奈的 ,可是,萬事無絕對,王后還是有孃家人的!

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國君,而申國世代與周天子聯姻,所以申國國君非常惱火,面對周幽王這種近似於無賴的掀桌子玩法表示了強烈的不滿——申國也掀桌子了。

申國國君內心:不就是掀桌子嗎?那大家都別玩咯!(申國國君聯合了塞外的犬戎,來了一場漂亮的裡應外合,周幽王的鎬京成為了齏粉。)

失控的犬戎

但是很糟糕的是,鎬京變成齏粉這件事並不是一開始申國國君的計劃範圍,他本來只打算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婿天子,恢復女兒外孫的本來身份就可以了——雖說是掀桌子,可從來就沒想過把屋子都拆了。

很明顯,這完全是因為申國國君沒有充分考慮到塞外的犬戎的真實想法,所以,申國國君很快就能發現——犬戎失控了。

缺乏調控的犬戎是彪悍的,申國國君自己也在這場混亂中喪生,至於周幽王、王后、褒姒以及褒姒的孩子,也不例外。

然而,有人逃出來了。

是那個本該正常做下一任周天子的嫡長子,他福大命大,居然在秦人祖先的幫助下逃出生天,為了感謝這位有功之臣,同時再也不敢回到老家的這個倒黴的嫡長子大手一揮,允諾將已經淪陷的老家關中一帶盡數賜予這位功臣——這就是後來的秦國。

總而言之,倒黴的嫡長子為避犬戎之難,於公元前770年不得不遷都洛邑,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洛邑很不快樂——因為很多諸侯不願意承認他的天子位,認定他沒有資格。別忘了,你爹周幽王可是廢了你的太子位的,且就是因為你,周幽王才被犬戎殺掉的啊!周平王某種意義上是弒殺君父的兇手啊!

周平王有辦法嗎?當然沒有辦法!到了洛邑之後,政令再也沒有太大的號召力,就連鄭國也多次欺凌周王室,最後在內外交困中度過五十年,於公元前718年黯然去世。

總結

所以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從此以後就不如其他諸侯了?當然是因為周平王的身份非常尷尬,同時又因為周王室在鎬京陷落之後喪失了全部的軍事威懾力量,幾個方面集合起來之後,才會有東周平王東遷——春秋的開幕。


戴老師講歷史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說明一點,周平王遷都洛邑,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的,否則誰閒著花這麼大力氣從西遷到東?完全就是因為被迫的。怎麼回事呢?這說來就話長了。



這得從周平王老爸周幽王說起,說到周幽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薄自己的美人褒姒一笑,他不惜在點燃烽火,詐稱有戎族入侵,召告天下諸侯火速前來救援。結果諸侯帶兵急急忙忙趕來,褒姒是笑了,可是諸侯們卻意識到自己被耍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打定主意再也不來了,結果就跟“狼來了”故事一樣,犬戎入侵,即使點燃烽火,諸侯們也以為周幽王是耍他們,後來你們應該都清楚,鎬京城破,周幽王被殺,天下震動!


不過好在周幽王兒子周平王還倖存,在外公以及一兩個諸侯的幫助下,周平王重新建立政權,只不過鎬京是不能待了,誰也說不準犬戎下次還會不會來?與其擔驚受怕,還不如遠離這是非之地。於是就將國都遷到了洛邑,而這一遷也就標誌著周王朝對天下諸侯的約束力漸漸消失。


想想看,周天子都被犬戎殺了,王朝也覆滅了,雖然又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但其天子的威懾力不在了,原來周天子是這麼不堪一擊,難保這些諸侯沒有其他心思,加上這次的遷都,意味著原來那個“強大”的周王朝不在了。

地域狹小的洛邑,你說還有什麼發展前途?我想,也只有一個周天子的名號。


青史回聲


首先糾正一下,遷都不是周天子權利旁落的主要原因,那遷都到底有什麼原因呢?周平王為何到後來還要依附諸侯。

周平王遷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忌憚犬戎族,犬戎族推翻西周,瞭解了長安的行軍圖,方便作戰,攫取更多的權利。

第二,長安已經被戰爭弄的面目全非了,如果重建的話,需要很多財政支出,但是這時候的周平王,在財政還要依賴諸侯,越來越多的諸侯不在納貢了,所以要重建的話很費錢,而且經過西周滅亡的那一戰,中央軍損失慘重,要進行進一步的組織軍隊需要資金,所以重修長安不如招兵買馬,畢竟王室實際控制區域很小,王軍力量也比較弱。

第三,到了洛陽,可以依靠晉國,離諸侯國更近,可以依託晉國,發展實力。

第四,擺脫外祖父的影響,害怕歷史重演。

其實在他父親烽火戲諸侯的時候,周天子的威信就一落千丈,那是個轉折點,從此王室衰微已經成為了趨勢,而不是這遷都才導致周平王王權旁落,導致諸侯爭霸,兼併戰爭不斷。


老劉品讀歷史


天子之所以為天子,天下共主,是因為他有別的諸侯沒有的權力、威望和實力,這三個東西其實三位一體,一體三面。平王東遷前,發生了烽火戲諸侯,以及太子的舅舅聯合犬戎攻破周國都殺周王一系列政治軍事事件,極大的損毀了周王室的權力威望和實力,而平王東遷,正是周王室實力衰微的最明顯的標誌,天子既然蒙灰自然有地方諸侯要蠢蠢欲動,取而代之,這就拉開了春秋300年的爭霸戰爭。注意這個時期的戰爭不論是兼併也好,滅國也好,都是為了爭霸,也就是爭奪霸權,達到周王那樣的權勢威望和實力而已。但是到了戰國時代,戰爭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以前的爭霸戰爭變成了統一戰爭,也就是目的是要消滅所有對手,中華大地只有我一個政權存在的目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在我看來是法家思想家的主張。不論後世如何看待先秦法家,最起碼有一點正是法家思想支持者的大秦,首次奠定了後世中華版圖的基礎,這是他積極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要予以承認和肯定。因為在此之前,中華大地是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而從大秦開始,奠定了後世大一統的帝國制,實現了國家形式的劇烈變革。而不論國家形式如何變化,天子之權、天子之威、天子之實力卻是天下人嚮往的東西。而平王東遷,就標誌著周王室實力威望的衰微,而其他諸侯可憑藉實力威望取而代之,成為群龍之首。而從這以後,周王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到西周當年的最鼎盛期,而且還又分裂成西周東周兩個小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乾坤正法79859246


事實是周平王就算不遷都,周天子一樣不如其他諸侯,周天子是不是比得過其他諸侯,與遷都沒有本質關係。

沒有永恆的強盛,也沒有永遠的軟弱,任何朝代的發展都是一個呈拋物線般,由弱轉強,再由強轉弱的過程,而拋物線頂點,就是這個朝代最強盛的時期,拋物線的底端,則是朝代的衰弱期。

西周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就是“成康之治”時期,也就是周成王和周康王主政的時期,由於政治穩定、國力富足、軍力強盛、制度安邦,諸侯臣服,四夷來華,呈現一片安定繁榮的景象,成康之治也成為整個周朝近800年國祚最強盛的時期。

周朝之所以有成康之治的強盛,根本原因還是周公攝政的功勞,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武王去世後,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由於周成王即位時年幼,由周公代為執政,之所以說周公是成康之治的功勞,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安邦定國的制度。

比如說禮樂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等等,在周朝立國之初,這些制度非常明顯穩定了周朝的統治,讓各諸侯國各施其責,各就其職。

然而成也制度,敗也制度,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而周公制定的制度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於是越向後,時代的發展與舊時不變的制度產生的矛盾就越大,比如分封制,周天子以分封制為治國之根本,以土地作為分封之實物,然而可分封的諸侯是無窮多的,土地卻不能無限供應。

於是出現一個現象,周天子為了維持自已的統治,不斷的分封,讓諸侯國不斷向自已進貢,分到最後,土地越封越少,導致周天子直轄的土地越來越少,而諸侯國卻因為不斷的兼併戰爭,吞併小諸侯國,實力卻越來越大。

不僅僅是公封制也了問題,禮樂制度也了問題,諸侯們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不願意尊守禮樂制度了,開始的叢林規則和弱肉強食,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禮樂開始崩壞,統治開始出現裂痕。

還有井田制也出問題了,井田制相當於遠古時期的大鍋飯,井田有公田和私田,種地者不僅要種私田,還要種公田,還要向領主上交絕大部分的賦稅,發展到最後,沒有人願意種公田,制度就崩潰了。

由於制度的不斷崩潰,周朝從武王立國、周公攝政、成康之治到昭王南征、國人暴動、幽王亂政,周王朝已經嚴重衰弱。

周幽王就是周平王的父親,周幽王在位期間幹了不少荒唐事,比如著名的峰火戲諸侯為博褒姒一笑,但最嚴重的一種荒唐事還導致了周幽王因此而喪命,這就是周幽王的廢長立幼。

長就是周幽王的長子周平王宜臼,幼就是周幽王寵愛的王妃褒姒的兒子伯服,周王朝可是嫡長子繼承製,連天子都開始藐視制度了,就更別說諸侯們了,周幽王的這一舉動直接激起了千層浪。

於是太子宜臼就逃到他外公申侯那去了,申侯一瞭解情況就相當生氣,聯合繒國和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攻進當時的都城鎬京(今西安),殺死了周幽王,掠走了褒姒,申侯改立自已的外孫太子宜臼為周天子,這就是周平王。

原本週王室已經衰弱不堪了,從周初的擁地千里,天子六軍,到周平王時代的僅有鎬京和洛邑(今洛陽)附近方圓數百里的土地,軍隊也衰弱得直系部隊全軍覆沒,就連遷都還是靠著其他諸侯國的協助才完成。

周平王遷都加速了周王朝的衰敗,直接導致了幾大後果:

1、周王室控制的土地進一步減少。

原本歸屬周王室的的鎬京,在周平王遷都之後,疏於管理,再加上鞭長莫及,逐漸被秦國佔據,於是周王室只剩下洛邑及附近的土地,周天子所擁有的土地又減少了一半。

2、引發周朝歷史上唯一的兩王對峙。

周平王在申侯等人擁立即位為周天子後,原來周幽王的舊臣虢石父並不甘心失敗,反而擁立了周幽王的弟弟餘臣為周天子,這就是周攜王,一時之間,周朝出現了兩個天子,互相爭權,彼此爭鬥。

原本就已經衰弱不堪,現在又是雪上加霜,並且這情況還維持了十年之久,這十年,天下的諸侯國也迅速站隊,一部分諸侯國擁立周平王,比如鄭國、晉國,另一部分諸侯國及原來的王室貴族及周地百姓擁立周攜王,天下由此分裂,這也是周平王遷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躲避原周王室的競爭。

由於周平王是藉助外來勢力取得周天子之位的,而周攜王卻是王室貴族及百姓擁立的天子,按照正統來說,周攜王才是正統,周平王是靠造反當上的天子,但不幸的是,晉文侯為了削弱周王室,故意支持周平王這個傀儡,率軍殺死了周攜王,於是周王室迴歸一個天子的時代。

而這個時候,周王室的存在,已經淪為了一個傀儡,強大的諸侯國都開始把控制周王室作為自已爭霸的結果,於是就有了齊桓公和管仲的“尊王攘夷”,於是開始了春秋戰國,開始了諸侯爭霸和戰國時代,直到秦國統一天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輕信善於阿諛奉承的虢石父,貪戀寵姬褒姒的美色,整日不思進取。最終西戎進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曾被廢黜的太子姬宜臼受諸侯擁立,是為周平王,並遷都洛邑,建立東周。時言:“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東周天子再不復昔日“天下共主”的威風,東周淪為末流小國。那麼為何周平王只是東遷洛邑,卻導致之後的周室遠不如諸侯呢?

一、百年盛衰,非平王一人之功過

東西周共存七百九十年,從天下推崇的“天子”,到瑟瑟發抖“階下囚”,周朝百年盛衰,並非周平王一人之過也。其父周幽王無道,廢長立幼,廢黜王后申後立褒姒為王后而使得申國申侯不滿,於是申侯引鄫國、戎狄滅西周,儘管周平王東遷,但中原“天子”卻被蠻夷一般的戎狄所敗,周室的威信在諸侯中下降到冰點。東周雖存五百餘年,卻再沒有出現一箇中興之主,所以滅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小國崛起,王畿無依

王畿,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西周時指鎬京及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區域,東周時指洛邑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治的直轄區域。西周初年,周武王廣封諸侯,同時採用太公呂尚之計,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周王室坐擁豐鎬二京、洛陽盆地、關中平原等地,沃野千里,物產阜盛,乃是天下最大的諸侯國。為了牢牢掌握控制大片領土,武王採用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分封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為諸侯,這些諸侯國也起到了拱衛王室的作用,西周成為最強諸侯國。

然而周平王東遷後,放棄了大片被犬戎佔領,無力奪回的土地,周王朝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裡的大諸侯國相比,它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而已,周王朝因此大大衰落。甚至為了奪回部分故土,周平王不得已提升秦襄公為諸侯,將被西戎佔領的岐山以西土地賜給他,秦人為了這張“空頭支票”又死了不知道幾代人,終於稱霸西戎。而東周也好不到哪裡去,周平王遷都是避犬戎之禍,然而洛邑位於天下之中,四面被圍,為四戰之地,沒有什麼可以倚仗的關隘,東周又無束縛諸侯之力,因此在連年的兼併戰爭中東周又失去大片土地,至周赧王時,王畿被韓、趙一分為二,東、西周公分而治之,周天子徒有虛名,東周也是有名無實了。

三、既非正統,禮樂皆廢

為謀劃周王朝的長治久安,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在兩次平亂,以藩屏周,等到天下大定後,決定製禮作樂,據《尚書大傳·康浩》稱:“周公將作禮樂,優遊之,三年不能作,君子恥其言而不見從,恥其行而不見隨”。何為“禮樂”呢?“禮”強調的是“別”,即所謂“尊尊”;“樂”的作用是“和”,即所謂“親親”,有別有和,“宗法制”孕育而生。

“禮樂”自周公起,也因他的後代而亂。周幽王因寵愛褒姒,廢賢德的王后申後及申後所生太子宜臼,改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申後之父申侯不服,於是聯合繒國及犬戎進攻鎬京,野蠻的犬戎大肆殺掠,殺死周幽王劫掠鎬京而去,申侯繒侯許文公等立宜臼為周天子,周地百姓及王公貴族立餘臣為周攜王。攜王是周室所立,而平王是與周室為敵的申國為立,所以說周攜王才是正統。而周平王與東周卻成了“謀權篡位”,維持了百年的宗法、禮樂制度被周王室自己打破

,束縛諸侯的枷鎖被打開,因此天下諸侯都不再尊周天子為“共主”,周室勢力成日薄西山之勢,垂垂危矣。

四、外無肱股,內缺興主

周幽王死後,申侯、魯侯立原太子宜臼為平王,虢公翰在攜地擁立王子餘臣為攜王,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周平王勾結魯國、許國、申國、犬戎襲擊周室,靠“弒父”奪位,為周人不齒。而擁立平王的魯侯也不是什麼好人,當時魯國為了削弱周室實力,需要一位不得人心的、易於控制的周王,於是兩人“一拍即合”,上演一出“大戲”。此後周平王為了奪得正統,使晉文侯殺了周攜王,還將周室的根基之地關中平原贈與秦國,並率王室東遷洛陽以求得晉國、虢國保護。晉國、虢國等乘機發動戰爭,兼併土地而平王也不加阻止,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春秋時,列國競相爭霸,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看似是“勤王”,實則是炫耀武力,壓制諸侯,使得周室朝中與諸侯內再無肱股之臣。

東周五百餘年,也曾有國君想要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莫過於周平王之孫周桓王。周桓王為東周第二任君主,為了壓制做大做強的鄭國、晉國,便使武力伐之,干涉兩國之政,對晉之戰周勝,立晉哀侯為君,又無禮於鄭,壓制卿大夫鄭莊公,因此周、鄭交惡。繻葛之戰周大敗,鄭國將領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權威因此蕩然無存。而桓王之後,東周王室內部又出現了多次內亂,國家動盪,王畿蕭條,周王室實力大大削弱,東周歷代天子只能勉強支撐殘局,苟延殘喘。

周平王遷都洛邑,實數無奈之舉,周王室衰微,已經是積重難返了。東周自平王始,相比包括他在內,也有不少以“匡扶周稷”為己任的明君在世,然而東周丟掉的東西太多了:富庶的關中平原、為周服務的禮樂制度以及天下黎民百姓之心,歷朝歷代都擺脫不了百年盛衰,東周君王想要復興西周時周王室的霸業,然而內無賢臣良將,外有各路諸侯虎視眈眈,滅亡早已成必然之勢。


鄧海春


天子之所以是天子,有三個必備條件:其一、名正言順;其二、諸侯擁護;其三、軍隊強大。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有弒父的嫌疑,周幽王死於戎人之手,而戎人是申侯引進來的,申侯用戎人殺幽王的目的是保護周平王。由於周平王是申侯所立,而申侯是弒王者,故天下諸侯不承認周平王的正統地位。周平王無法擊敗戎人,遷都以避戎禍,遷都是百姓沒有遷走,又是諸侯護送到洛陽的,因此周平王的財力不強,軍隊不強。

周幽王因寵愛褒姒,廢賢德的王后申後及申後所生太子宜臼,廢長立幼,改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申後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國。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聯合繒國及犬戎進攻鎬京,野蠻的犬戎大肆殺掠,殺死周幽王,劫掠鎬京而去,申侯、繒侯、許文公等立宜臼為周天子,周地百姓及王公貴族立餘臣為攜王。攜王是周室所立,而平王是與周室為敵的申國為立,所以說周攜王才是正統。鄭武公聯合鄭國、衛國、晉國的軍隊進入關中,意圖擊殺周平王這個偽天子。

周平王以允許秦人立國代價,讓秦襄公出兵擊敗戎人大軍。申侯以提高鄭國、衛國、晉國三國的爵位為條件,讓三國反戈周攜王,擁立周平王。王位的繼承,一般諸侯是不能決定的,周制規定立嫡長子為君,嫡長子死,則依次立之。周平王和周攜王均為諸侯所立,周平王為了爭取諸侯的支持,甚至破格升級諸侯的爵位,秦國由附庸升為伯國,鄭國由伯國升為公國,衛、晉二侯國升為公國。另外兩王並立的時期,平王居申國,攜王居虢國,戎人佔鎬京,因此天下諸侯有九年時間沒有朝拜天子。

周平王成為天下唯一的王后,鎬京殘破無法居住,戎人大軍不是周王室能擊敗的,為了避免像父親一樣死於戎人之手,周平王號召諸侯勤王東遷。周平王東遷,遷的只是王族、貴族、諸侯,豐、鎬二京的百姓都沒有遷走,到了中原後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關中八百里賜給了秦人立國,王室控制之下的領土不斷被強大的諸侯蠶食,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土地、人民、軍隊是一個天子的基礎,三樣都少且弱的天子能得到人的尊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