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彙報工作,思路不清晰:學會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前幾天,學妹小明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找我尋求幫助,瞭解細節之後才知道:

原來,一個月前,他們部門空降了一位領導,讓小明擔憂的是,這位領導的做事風格很強勢,非常注重效率,而且很看重員工的表達能力。

有一次,他們部門有一位老員工發表了述職演講,前後用了1個小時,聽完眾人云裡霧裡,還是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

領導訓斥這位員工:“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事情,不要用兩句話說。囉囉嗦嗦不得要領的人,我懷疑你是否能否勝任這個崗位。

從今天開始,每週一早上你們都要參加晨會,每個人的發言時間只有一分鐘,簡明扼要地彙報你們的工作計劃。”

沒過多久,這位員工就辭職了。

自那之後,小明每天一到晨會就擔驚受怕,自己給自己的特大的壓力,搞得她都想辭職了。

害怕彙報工作,思路不清晰:學會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一、不要讓你說話方式,暴露了你的職場水平

下面,是小明提供給我的,辭職員工的工作報告:

“今天我的工作重點是拜訪客戶。 一共有4家, 第一家和我們有合作關係,但是後來因為沒有運營,關係就斷了,不過前幾天我又重新聯繫上了,對方表示有意向和我們恢復合作關係,我準備找他聊聊。 第二家金和我們有過大訂單量大的合作,馬上他們需要新的訂單,我今天和他們溝通一下合作細節。 第三家客戶一直有穩定的需求量,對方的客戶經理也非常迫切地想要完成業績考核指標,今天過去聊聊。 第四家是新開發的客戶,準備今天過去維護一下。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工作計劃。”

看完這份工作報告,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可能你覺得,他已經說得很清晰了呀,要去幹嘛,是因為什麼事,說得明明白白,還有哪裡不對嗎?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你也需要重新學習一下如何正確表達了。

害怕彙報工作,思路不清晰:學會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二、說話要說重點,均衡發力你會輸

盤點辭職員工所犯的表達錯誤,一共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用力過於均勻,有些細節一筆帶過,讓人抓不住重點。

四家客戶的特點她都進行了闡述,但還是無法讓人一下子記住重點內容。

第二,缺乏目標導向。

如果按照之前的表達方式,整體聽下來,領導腦海中只有兩個字——聊聊。

“聊聊”只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目的是什麼?拜訪這四家客戶最終想要達成什麼結果?

第三,沒有邏輯感,有很多重複信息。

例如,在之前的陳述中,“有合作關係”重複了兩次,等等。

職場講究效率,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你過來工作是用來解決領導的問題的,做事低效的人,遲早被淘汰。

辭職員工的工作報告,有四個點沒有表達清楚。

1、這4家我是否一定要去拜訪? 2、是否和對方溝通過拜訪時間? 3、拜訪的目的是?僅僅是為了坐坐聊聊嗎? 4、這幾家客戶中,有把握的是哪幾家?

通過層層分析,大家就可以知道,這位老員工的表達能力是多麼的不合格了。

林肯曾經說過一句話:“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需要,一個不會說話的人,無疑是一個失敗者”。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溝通表達能力呢?

三、牢記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這裡,提供給大家一個高效表達結構,分為主題、時間、空間、準備、背景、目標。

害怕彙報工作,思路不清晰:學會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通過這套模型,我們來拆解一下辭職員工的工作報告:

1、主題:拜訪四家客戶;

2、時間:第一家是下午兩點,第二家是上午十點,家下午四點半,第四家在談完第二家後順便拜訪;

3、空間:離公司最近的是第一家,其次第二家,稍微有點遠的是第三家,第四家最後;

4、準備:第二家訂單量打,畢竟重要,約在週一上午十帶你,合作希望大;第一家也有意向,約在週一下午兩點;第三家和第四家定下4點之後。

5、背景:合作過的,即將合作的,和還未合作的。

6、目標:恢復和第一家、第二家的合作關係,和第三家敲定明確的合作意向,維護第4家。


經過梳理,改進之後的工作報告是這樣的:

“今天我的工作計劃是拜訪四家客戶,目標是恢復兩家歷史合作客戶的合作關係,達成一項新的合作協議,開發一家新客戶。(直接講明工作目標)

兩家合作過的客戶中,有一家目前有打訂單量,對方主動跟我聯繫,我們約在上午十點,另外一家我上週有聯繫過,和對方約的是下午兩點拜訪,對方意向也還可以,有一定把握。(說明工作重點,交代了事情背景。)

新客戶就在下午兩點拜訪的那家公司對面,十分方便,這次去並不打算做長時間逗留,只是為了純粹和對方建立聯繫,便於後期作為公司的新客戶資源進行跟進。”( 強調這件事對公司未來的意義,同時強調時間上的安排,讓人感覺你做事很有條理,也很注重效率 )。

害怕彙報工作,思路不清晰:學會一個模型,高效表達無廢話

四、寫在最後

如果你也害怕表達,害怕說話,說話不清晰,你也可以運用主題、時間、空間、準備、背景、目標表達模式來對你的表達進行重組。

相信你經過不斷的練習,也可以成為一個在表達上非常高效的人才。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