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有人曾说,只有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才会感受到做父母的不容易,才能理解父母曾经对我们种种行为中,那些让我们曾经觉得"受伤"和"难过"的举措。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确实,天下的父母有哪个愿意故意为难自家的孩子呢?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罢了,这其中的误解、互相不理解,不过是因为人生阅历的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代沟"。

很多人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做父母的时候,一定和孩子能够成为朋友,互相理解,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狠狠的一个"巴掌"。

孩子嫌烦究竟为何

背起书包大喊一声"你真烦!"孩子摔门就走的情形看上去真是过分的熟悉,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时候的样子,即使是没有离开,也是满心的不耐烦和无名怒火。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每一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似乎一天24小时里总是持续带着这种无名的怒火,看什么都不顺眼,尤其是和家长相处的时候,那种不耐烦的情绪"初始值"就非常高,"持续升温"的速度更加是快得出奇。

其实,专家曾研究过,青春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和父母发生冲突,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验证自己实力的一种方式。

成长的愿望使孩子们渴望自己变得更强,而家长从小给予孩子的管束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从小到大是被家长管理着的,这样面面俱到的关怀在孩子看来就像是压制自己长大的"巨石"一样,而家长们也往往把孩子视作"小孩",无论是吃穿还是生活用品,都"规划"得面面俱到,这样的"照顾"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没长大",家长不愿意认可自己的"长大"。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渴望自己成熟的孩子们自然是会拒绝家长的关心,如果这种"渴望长大"的需求总是被家长无视或者拒绝的话,孩子们就会全面抗拒家长的关心,甚至是在闲聊时,也会对家长说的话感到不耐烦。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

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不难记起曾经我们自己也被那种强烈的"不耐烦"情绪支配着,面对家长的关心和正面的批评,我们也很难平心静气地听从。

当我们孩子时,有多少次将爸妈关切的话语硬生生打断?有多少次克制不住自己翻白眼、使脸色的行为?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面对学习的压力,又何尝不会产生出大量的负能量来,对爸爸妈妈恶语相向,爸妈曾经又何尝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在我们面前流过泪,私下里也一样止不住心里的委屈,难过、流泪,为我们着急,为我们担忧。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也会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立刻挣脱家庭的"束缚",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爸爸妈妈"别理我最好!"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别舍不下面子,回顾我们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的样子,看看自家娃现在的样子,这不是很正常吗?我们又何必将孩子认为是"不成器"、"没出息"的人呢?只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和自由,去勇敢承受住孩子的"嫌弃"和"厌恶",孩子总有一天会长成真正成熟的人。

别浪费这份迟来的顿悟

1. 对孩子的理解该换个思路

俗话说"将心比心",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正巧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我们长大了,成为了独立的成年人,理解了我们小时候父母的难处,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学着父母的教育模式来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

那些明显令孩子厌恶的行为可以略去了,孩子已经长大了,过度的爱护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认为爸妈不承认自己的成长。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爱操心"的好妈妈,秋天十月份城市里开始时不时刮起冷风的时候,这位朋友总是要叮嘱自己的女儿把连着外衣的帽子戴起来,但是每次都被女儿冷言冷语拒绝,再劝,就会不耐烦地被打断,再说,女儿就会大声说:"哎呀!你烦不烦啊!"

其实呢,15岁的小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外衣的帽子戴在头上,看起来很"蠢笨",又弄乱了小姑娘打理整齐的头发,小姑娘怎么可能愿意听从妈妈的劝告呢?

像这样生活中琐事上的冲突非常多,相信每个家长都会遭遇这样的"争吵"。其实,我们在开口劝孩子之前,不妨自己想一想,我们作为成年人,可能已经对"美"没有什么追求了,往往只觉得干净、整洁、落落大方就是最好的样子。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希望自己好看"的年纪,可是我们也曾经为了好看的衣服、鞋子,咬牙省钱,或者为了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一样,拒绝像婴儿一样"裹得严严实实"的穿衣方式,但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健康最重要",毕竟不是孩子青春期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其实,这些"纠纷"解决起来也并不困难,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通过一些锻炼,换取好看的服饰、好吃的食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爱美"的追求,又让孩子觉得能够凭着自己的付出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十分具有"长大"的感觉。

但同时,家长们对一些明显"有害"的"追求"是一定要守住底线,不能让步的,比如过长时间打游戏、夜不归宿等等。

2. 对爸妈的理解需多点耐心

我们除了对自己的孩子要换一种心态,对自己的爸妈也要换一种相处模式。我自己的爸妈曾经告诉过我,和我青春期的相处,能够让他们更加理解自己父母当年的做法,觉得爸妈还是为自己好的。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可是这样的理解却没有给他们的家庭相处带来什么好处,爸妈在逢年过节回到老家时,依旧会时常对老人家表露出不耐烦的态度,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不服气"的。

我们在不少文章中都看到过,"爸妈是孩子的榜样"这一绝对正确的教育理念,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完全不能做到重视"榜样的力量"。当我们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时,我们在柴米油盐里生活,越来越能够理解父母当初的不容易,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父母也老了。

父母老去,我们却依旧"叛逆"着。这或许就是上一代教育失败所造成的错误,一直在延续的"恶果"。以我自己为例,我从小到大总能看到姥姥的三个女儿,总是在挑剔她,指责她的错误,对她的意见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

“能不叨叨了吗?我自己有分寸”,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爸妈……

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常常做不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正的"和解",那些青春期的"冲突"就像疤痕一样永久存在着。

但是,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既然已经理解了,我们何不放过这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伤痛,让我们和父母过得更相爱一些呢?再者,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我们也是自己孩子的榜样,我们克制不住自己的不耐烦,又怎能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合理沟通的父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