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現狀:太難了,為錢裸辭可能面臨6個月失業期

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還會有人跟錢過不去嗎?事實證明,有時候精神緊張比口袋緊張更讓人痛苦,我們太容易就把“裸辭”定性為任性,而忽略了裸辭背後的諸多情緒和因素。跟著前程無憂最新發布的“2019年裸辭成本調查”結果,一起來深度挖掘下,哪些情況下裸辭是壯士斷腕般的決斷,哪些情況下裸辭只是任性逃避。

裸辭的最大原因:錢太少、痛苦、無聊、不合理

都說裸辭是一時衝動的產物,尤其容易發生在職場新人身上。然而既然大家都已經是社會人了,焉能不知道生計之苦,為什麼還要選擇那麼條斷己後路的“絕路”?根據近日發佈的“2019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裸辭的最大原因還是“薪資太低”。與其等死,不如刮骨療傷,將自己逼上絕路能將潛能最大化——長痛不如短痛,也許這是因為錢而裸辭的真實想法。

排在第二位逼人裸辭的原因是“對同事、上司不滿”,人際關係帶來的痛苦在本次調查中升級了,在2018年這是排名第三的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工作內容無趣”,比起2018年的調查結果也上升了一位。而去年排名第二的“工作壓力”降到了第四位,緊隨其後的是“對公司制度不滿”。(見圖1)可見讓職場人義無反顧辭職的原因並不是吃不起苦、承擔不了壓力,而是“自我意識”更重要,人際關係帶來的緊繃感、工作本身帶來的無聊感、公司制度的不合理,都讓職場人痛苦到無法忍受。

圖1:2019年職場人裸辭原因top5

裸辭現狀:太難了,為錢裸辭可能面臨6個月失業期


裸辭空白期:創業留學減少、“家裡蹲”人數上升

不是每個人裸辭後就能馬上接到工作offer的,對於大多數普普通通的職場人來說,裸辭後必然會產生一段或短或長的空白期,這也是在面試中無法迴避的一大難題,甚至在簡歷篩選時,就會被火眼金睛的HR識別出。那麼,怎麼能利用好這段時期,大大方方地面對面試官的質疑呢?根據“2019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找工作”還是第一位的,畢竟裸辭是為了找到下一份更合乎自己理念、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過和2018年的調查結果不同的是,緩和情緒、休整心情的“旅遊休假”從第二位跌到了第三位,而2019年排在第二位的是“技能培訓”,職場人更焦慮也更現實了。而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表示裸辭後創業、留學的人群比例也進一步在減少,“宅”在家裡的人群比例顯著上升。(見圖2)

圖2:2019年職場人裸辭期間的動向top5

裸辭現狀:太難了,為錢裸辭可能面臨6個月失業期

裸辭後找工作:一線城市最艱難!

來看看在當下的環境中,裸辭後找到工作通常需要多長時間?2019年的求職週期明顯較2018年變得更長了。根據“2019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裸辭後在1個月內能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從2018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38%,其中尤其是能在半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各級城市情況來看,三線以下城市(非省會城市)裸辭後在1個月內找到下家的比例最高,超過4成;二三線城市(省會城市)裸辭後找到工作的求職週期在1—3月的比例最高,為51%;而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裸辭後需要長達6個月以上才能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最高,為10%。(見圖3)

圖3:各級城市裸辭後求職週期對比

裸辭現狀:太難了,為錢裸辭可能面臨6個月失業期


裸辭妥協期:6個月是普遍心理防線

裸辭後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會不會逐步妥協?根據“2019年職場人裸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處境不妙,但現在的受訪者比起2018年更不願意輕易就妥協了,雖然6成受訪者一般在6個月之內找不到工作就會妥協,但過了6個月這個心理防線,不願意妥協的人群比例反而比2018年上升了。裸辭本來就是義無反顧地想跳出目前的環境,否則豈不是違背了裸辭的初衷,又陷入到下一個惡性循環中去了嗎?

來看看求職者在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時會在哪些方面做出讓步。和2018年相比,“作息制度”仍然是受訪者最願意退讓的求職要素,但“薪資福利”從第二位退到了第三位——越是嚴苛,錢的重要性就越能體現出來,求職者也越不願意在錢上妥協。眼下排在第二位的是“公司規模/性質”,不管民企外企,不管大公司小公司,能給錢多的就是可以考慮的公司。(見圖4)

圖4:長時間找不到工作,職場人最願意的妥協因素

裸辭現狀:太難了,為錢裸辭可能面臨6個月失業期

即便是現實骨感到讓人無法撐下去,想找一份過渡性工作,也請不要忘記促使你裸辭的緣由是什麼,涉及到精神成本和金錢成本的大問題,還是得給自己制定出一些原則,來自前程無憂的建議是:

1、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無論是裸辭還是過渡都不是用來逃避的手段。想憑藉過渡的“將就”和“試錯”來尋找目標的想法更容易讓人陷入困境,因為目標可能隨著環境變化不斷在改變,一時的過渡不小心就成為了永久的過渡。

2、掌握好時間節點。過渡只能是暫時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失去原有的目標。

3、不斷修正自己的目標。目標要明確,但不是不可以改變。隨著工作經驗的充實和變化,需要把目標修整得更具體,更具可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